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生髮陽氣,讓手腳不再冰冷

生髮陽氣,讓手腳不再冰冷

生髮陽氣,讓手腳不再冰冷

手腳冰冷的人,吃上一頓姜附燒狗肉,會感到非常舒服,如同美酒微酣,既治病又養生。

手腳冰冷與體質有關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余茫茫……」,此等美景何其壯觀,可對於一些怕冷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酷刑了。儘管大衣、毛衣、圍巾、帽子、手套等禦寒衣物全部動用,也解決不了手腳冰涼的問題,所以這類人每到冬天便手捧熱水袋,身裹大棉被,開著空調悶在家中,就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閉門不出。這些人的問題出在哪呢?儘管有很多種可能,但最有可能的就是出在體質上。

其實不僅是怕冷畏寒的問題,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與體質有關,比如同樣是吹空調,有的人自感神清氣爽,而有的人則噴嚏連連;同樣是吃火鍋,有人吃得酣暢淋漓,有的人卻吃得愁眉苦臉——為何,不是口腔潰瘍就是臉上起包,能不愁嗎?這都是體質的緣故,所以,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對於不同體質的人,均需要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這就是中醫的所說的「因人制宜」。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手腳冰冷跟哪種體質有關。

《素問·調經論》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很明顯,手足冰冷的罪魁禍首就是陽虛。

「陽」是什麼。它就像太陽給大地溫度一樣,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是我們身體保持體溫37℃的「太陽」。因此,如果身體的陽氣缺乏,一些距離太陽較遠的地方便會出現體溫過低的現象。而在中醫看來,四肢為諸陽之末,相當於地球的南北極,如果陽氣不夠了,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四肢冰冷。

當然了,陽氣不足不僅僅是引起四肢冰冷那麼簡單,許多疾病都與陽氣不足有關。比如說過敏,花粉症等都是。毛主席詩詞中有這麼兩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很多花粉症患者,一到春天就開始戴口罩。為什麼,害怕花粉啊。其實花粉症跟花粉無關,是身體排寒的表現。因為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在體內陽氣和外部陽氣的推動下,身體會主動將體內的寒氣、寒痰等排出。所以花粉只是勾起體內寒氣的一個工具,作用相當於我們是用生紙搓成棉條插入鼻孔取嚏的衛生棉。

而現在治療花粉症的方法是什麼呢?用法抗過敏的葯把噴嚏壓回去,這等於是阻止了身體的排寒動作,所以這種方法只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其實對付花粉症,只要有噴嚏就打,噴嚏打完了寒氣也就排完了,這在中醫里叫順勢療法,其目的就是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

除了花粉症,另外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痛經,也與陽氣不足有關,月經從哪來,子宮裡來,如果子宮寒冷了,血液就容易在子宮裡淤積,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表現出來的就是痛經了。這個過程,就好比我們裝修房子,要把原來的牆皮刮下來,你想想,刮牆皮的過程,肯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子宮沒受寒,刮的時候,肯定會很順利,但如果受寒了,在刮的時候,當然就需要費點勁,所以很多女性在來月經的時候,都愛抱一個暖水袋,原理就是幫助子宮把淤血排出來。

同樣,不孕症,以及很多先天性疾病也有陽氣不足有關,子宮在中醫里叫胞宮,宮是宮殿,是孕育下一代的地方,您想像一下,如果你給孩子準備的宮殿溫暖舒適,在這個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自然是健康而茁壯的,但如果這個宮殿透風撒氣又受寒,生下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呢,為什麼很多孩子閣三岔五感冒、發燒,還有孩子一生下來就有腦癱、軟骨病,這都與女性朋友的宮殿的好與壞有著直接的關係。

其實,與陽氣不足的相關疾病非常多,黃帝內經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陽氣不足時,就不能固守本位,可浮於上,可越於下,可散於外,也可斂於內。我們平時所見的手腳冰冷,是陽氣藏在體內而不能溫暖四末所致。陽氣浮於上,可表現為口舌生瘡、面目紅赤等上熱下寒等等癥狀。越於下者,則可見到腳底冰涼,痛經等癥狀;散於外者,可以見到外表發熱、怕熱,內則虛冷的癥狀。所以與陽氣不足的病症是非常之多的,從心血管疾病開始,到各種嚴重癌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症、便秘等,都與陽氣不足有關。

中醫裡面有一個重要派別叫「火神派」,火神派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叫「病從寒中來」,甚至有很多火神派人物認為,世上之病,只有陽虛,沒有陰虛。因此善用姜、附子等火熱溫性藥物,大家都知道,附子是有毒的,而火神派卻是以大劑量使用附子而馳名。當然,對於火神派中醫的說法和療法我們可以參考,但不能迷信,因為儘管陽虛體質的人較多,但不僅僅有陽虛一種體質。找火神派中醫治療時也一定要謹慎,因為有火神派醫生只知道吃大劑熱葯附子來驅寒,而忽視了人體「水」是否缺乏,難免會失得其反。

當然,陽虛體質並非都是天生的,除了部分來自於遺傳外,很多都是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陽氣耗損所致的。因此需要及時改正這些習慣。

比如很多人喜歡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如黃瓜、冬瓜、藕、萵苣、荸薺、瘦豬肉、鴨肉、海蜇,西瓜、梨、柿子等水果都是損陽的!會損傷我們賴以生長的「陽氣」,從而改變了我們的體質。

其次還有很多中醫生受西醫影響,很多中醫生長期大量錯用寒涼藥物,如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野菊花等寒涼藥物來為患者治病,結果不但病不見好,又添新病。由此可見,中醫不是沒有副作用,弄不好還會有更大的副作用。清代著名醫家陳修圓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寧事溫補,勿事寒涼。」這句話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另外是濫用抗生素和各種激素,尤其現在的小孩,只要感冒發燒,千篇一律都上抗生素,抗生素在中醫看來是苦寒的藥物,對陽氣的傷害特別大。在這種治療方式下長大的孩子,陽虛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當然,工作煩勞也是原因之一,「陽氣者,煩勞則張」,所謂張就是往外啊,尤其晚上陽氣應該內收,應該回歸本位。可是,一煩勞陽氣就不能歸位,不歸位就會慢慢地耗散。

另外,作息時間不規律,房事過頻,縱慾也都會傷害到我們的陽氣。因此,要預防陽虛,預防體質的改變,上述這些習慣不能不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健康學習網 的精彩文章:

目生翳障用珊瑚,掃除翳障去腐肉

TAG:中華健康學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