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統節日 臘八

傳統節日 臘八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

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 ,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傳統節日|臘八

2018年臘八時間:1月24日

「臘八,佛教節日,相傳夏曆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國漢族地區佛寺常於此日舉行誦經等紀念活動。」

——《辭海》

祭祀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粥,佛門稱做"佛粥"。相傳釋迦牟尼佛,經過長時間苦修,身形消瘦,疲憊不堪。喝了一位牧牛女人奉獻的粥,他一下子如受甘霖,身體光悅,氣力充足,堪受菩提。

佛寺因此臘月初八日要煮粥、喝粥。喝粥,一表示對佛祖的紀念,二期望神靈的降臨,三表示像佛祖那樣艱苦修行的決心。但此俗是否從印度傳入,何時傳入,均無史料記載。

臘八粥雖源於佛教,但流入民間,其實已完全改變了原來的意思。進入臘月,農事忙完,年節臨近,喝臘八粥便有許多喜興色彩。

正宗的臘八粥,熬成後應是紅的,舊時有錢人家要撒以青絲紅絲,再在粥面上用白糖撒上"喜"、"壽"、"福"字,然後饋送親友。臘八粥,最後以糖調味,應該是甜的,但南方也有以青菜、薺菜、黃花、木耳、火腿與菱角、荸薺、瓜子、栗子、白果等合煮一鍋者,稱做"咸臘八粥"。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碧玉。

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製成青海的「臘八粥」。

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日》

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本文由殊勝和善整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百度@故宮博物院@三聯生活周刊

賞玉之美 品玉之韻

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出品

回復「幫助」了解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

- 互動 -

進一碗臘八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琢玉天成,大巧不工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