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慶齡 志同道合的傳奇婚戀

宋慶齡 志同道合的傳奇婚戀

宋慶齡畫像(孫寧堯 繪)

文 / 吳志菲

1913年夏天,大學畢業後的宋慶齡沒有聽從父親讓她繼續深造的心愿,選擇立即動身回國,回到父母身邊。其時,孫中山發動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袁世凱下令通緝孫中山等人。孫中山只得被迫流亡日本。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上的親密夥伴,宋耀如在上海也呆不下去了,率家人逃往日本。因此,宋慶齡不得不先去日本與家人會合。

8月29日,宋慶齡在橫濱登陸,父親宋耀如、姐姐宋藹齡等都到碼頭迎接。見到分別多年的家人,宋慶齡非常高興。可是,聽到父親詳細講述中國當前形勢,宋慶齡又感到萬分的憤怒。

在日本流亡期間,宋耀如主要是在理財方面幫助孫中山的革命計劃,儘管他當時身體抱病,腿疼時常發作,但仍盡心儘力地幫助孫中山工作。當時,宋藹齡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藹齡也在父親身邊幫助處理文件,繪製黨員名冊、黨內資財,為革命募集資金,她的工作能力得到孫中山的好評。

正是在孫中山和中國革命的命運處於最低點的時候,宋慶齡踏上了回歸祖國的路途,秉執堅定的信念使她走上了極不平凡的人生旅途。

共同的理想使他們互相吸引

1913年9月16日,宋耀如和宋藹齡帶宋慶齡到東京去見孫中山。那時,孫中山住在東京赤坂靈南坂町27號海妻豬勇彥宅第。日本外務省的密探偷偷地監視著孫中山的每一個行動和他所接觸的每一個人。當時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正陷入逆境中。「二次革命」失敗之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失去了國內立足之地,大多被迫流亡日本。不少流亡的革命黨人意志消沉,離開了革命;留在國內的部分革命黨人甚至投靠袁世凱賣身求榮,成為鎮壓昔日革命同志的幫凶。

儘管困難重重,但愈挫愈勇的孫中山仍積極工作,籌劃以反袁為目標的「三次革命」,開展討袁的護國運動,粉碎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陰謀。這種情勢之下,宋慶齡產生了獻身革命、幫助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的強烈願望。來到日本後的那段日子,宋慶齡和她的父親、姐姐頻繁出入孫中山寓所,他們的行動被日本警視廳作了詳細記錄。僅1913年9月16日至25日的10天里,他們的拜訪就有8次。

1914年9月開始,因為宋藹齡要同孔祥熙結婚,宋慶齡接替姐姐開始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慶齡十分能幹,她承擔了孫中山的日常瑣碎事務——幫助他起草文件,處理函電,提供資料,管理經費,還有他的秘密通信。宋慶齡才思敏捷,擅長寫作,外文根底深厚,內勤外聯無不得心應手,大大減輕了孫中山的日常工作壓力。

在孫中山的引導下,宋慶齡還學會了進行地下政治活動的技巧和保密措施,包括如何把密信寫成密碼、如何把密碼譯成明文、如何用隱形墨水書寫以及準時和確切的重要性、把所有多餘文件隨時銷毀的重要性,等等。宋慶齡也明白了,把各種不同的聯繫對象和工作領域相互嚴格分開,不是對別人不信任,而是偶有不慎就會危及整個事業或許多人的生命。在此後的革命生涯中,在保持自己開朗、坦率、堅強、勇敢等一些本性同時,機警、嚴謹成為宋慶齡性格的另一個重要部分。

孫中山喜歡和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交流思想,尤其喜歡與年輕有為的人一起交談。剛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宋慶齡不僅年輕美麗,還有著遠大的理想和熾烈的革命熱情。與宋慶齡這樣一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共事,孫中山自然也被青春的活力所感染。尤其是,由於長年累月遠離家庭為革命事業奔波,孫中山無法兼顧正常的家庭生活,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溫情。如今,年輕的宋慶齡在他身邊工作,恰如清風朝露一樣滋潤著他的心田,使他在繁重的工作中能得到一些輕鬆。

工作時間以外,孫中山和宋慶齡一起相處的時光也融洽愉快。據孫宋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夫婦的養女梅子回憶:有一次,宋慶齡隨孫中山來訪,在與梅屋夫婦及女兒聊天時,他們一會兒說漢語,一會兒說英文,有時還說幾句日語,關係十分融洽。晚餐後,大家聚集在客廳,開了一場家庭音樂會。

當時,宋慶齡和梅子先後表演了鋼琴獨奏,梅屋夫人演奏小提琴。宋慶齡還唱了一首歌,她的嗓音很好,歌聲優美,非常動人。這時,梅屋夫婦的小女兒千勢子才五六歲,她叫嚷著要向宋慶齡學唱歌,孫中山和宋慶齡非常喜歡她,親熱地抱著她叫「Baby」。那時的宋慶齡不僅在工作上稱得上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還自然而然地成為他精神上的莫大慰藉。

每日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宋慶齡就把外國報紙念給孫中山聽,並熱忱地與孫中山一起討論時局。孫中山對中國時局和存在的問題作出的評論深刻獨到,使宋慶齡不斷受到有關中國革命的教育。與兒時的「革命偶像」如此近距離地相處,宋慶齡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國革命運動的核心,她對孫中山思想的了解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想而知,宋慶齡獻身中國革命的志向必會更加堅定。

1914年11月,宋慶齡給在美國讀書的妹妹宋美齡寫信道:「我從來就沒有這樣快活過。我想,這類事情是我從小姑娘的時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運動的中心。」她接著寫道:「我能幫助中國,我也能幫助孫博士。他需要我。」

從幼年時起,宋慶齡就把孫中山看成是一個領袖、一個導師、一個學習的榜樣。現在在孫中山身邊工作,她眼中的孫中山不再只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更是象徵著她所希望的中國之未來。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

超越年齡與身份締結傳奇情緣

兩個志同道合、互相傾慕的異性,在一起工作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別樣的情愫。更何況,孫中山是一代偉人,宋慶齡是絕世佳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人工作上的配合越來越默契,感情上也逐漸靠近。

1921年4月28日, 宋慶齡應外國友人白賽脫提議,為《字林西報》記者費金寫的《自述》中這樣陳述:「我想起國勢岌岌可危,非常痛切,決心為我們的事業而工作。我決定在美國攻讀新聞學,以便使自己了解中國的真正事實和形勢。我得到家父的同意,懷著這個目的,與家人一起回上海作一次遊歷。家父的健康狀況變得很差,因此在其朋友的勸告下,回來請上海的專家看病。然而由於他身體虛弱,我不能再按計劃回美國。」「孫博士得悉我正在學習中文,他贈我一些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和有關當代政治方面的英文書。他非常關心我的學習和活動,對我的工作鼓勵甚多,使我不知不覺漸漸地被他吸引,所以當他要求和我結婚時,我就同意了。」

因身份及年齡相差懸殊,孫宋二人的愛情婚姻成為一段傳奇,至今都被人們津津樂道。

1915年夏,宋慶齡陪同患病的父親從日本回到上海。身在日本的孫中山對伊人的思念之情愈來愈深。他經常陷入沉思,有時打開了書本,眼睛卻看著別處,後來甚至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梅屋夫人很擔心,直率地問:「您是不是患了相思病?」孫中山沉默了一會兒回答說:「我忘不了慶齡,遇到她以後,我感到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愛,知道了戀愛的苦樂。」當梅屋夫人提醒他和宋慶齡結婚年齡差異過大,會折壽的,他卻說:「不,如果能與她結婚,那即使第二天死去也不後悔。」

孫宋的戀情剛剛浮出水面便遭遇重重阻撓。大多數黨員對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結合表示反對,孫中山的革命夥伴胡漢民曾勸他「懸崖勒馬」。面對種種反對言辭,革命者孫中山選擇了忠實於自己的個人情感並堅持到底,他還說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我不是神,我是人。」

除了兩人年齡相差赫赫27歲之外,最為尷尬的是孫中山這時已經使君有婦,且兒女已長大成人。他與原配夫人盧慕貞根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於1885年5月26日在故鄉翠亨村結婚。那時,孫中山只有19歲。他與盧慕貞婚前沒有見過面,婚後3個月,他就前往香港中央學院就學,後為革命事業奔走四方。孫、盧兩人長期分居,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很少,而且由於理想、知識、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勢必難以產生那種能充盈人生、滋潤生命的愛情。

1915年6月,盧慕貞親自來到日本,與孫中山簽訂了離婚協議,她在離婚協議書上用大拇指蘸紅墨水按了指印。

孫中山雖然與盧慕貞離婚了,但對她以後的生活仍關懷備至。在孫中山的故鄉翠亨村,有一間紀念他的陳列室,至今還保存著他在同盧慕貞離婚後的一年內給她寫的6封信。

更大的阻力來自宋慶齡的家庭,她遇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對。得知自已多年的好朋友要與心愛的女兒戀愛、談婚論嫁,宋耀如與妻子無比震憾和憤怒,他們破口大罵孫中山。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孫宋之戀情的確超乎尋常。一向開明的宋耀如在對待女兒的婚姻大事上未能免俗,他無法接受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孫中山成為他的女婿。作為母親,而且是一個有堅定宗教信仰的人,倪桂珍的反應明顯要更強於丈夫,她堅決不允許女兒慶齡與孫中山在一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普天底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個如意郎君、擁有美滿婚姻生活?在倪桂珍的眼裡,孫中山不僅已結婚有孩子,而且年齡大過女兒兩倍,這絕對不是女兒理想的丈夫人選。她曾淚眼婆娑地勸導女兒說:孫中山已有妻室,兒子孫科比她還大,兩人年紀相差懸殊。為了讓宋慶齡對孫中山死心,倪桂珍還和大女兒宋藹齡謀劃著將宋慶齡許配給上海一個信奉基督教的青年,並決定儘快宣布宋慶齡已在上海訂婚的消息。然而,一向溫和的宋慶齡卻堅決維護自己的婚姻自主權。宋耀如為了緩和女兒的態度,只得說讓他們再考慮考慮。當然,他心裡想的是希望時間和距離會慢慢淡化女兒對孫中山的感情。

然而,宋慶齡畢竟是一位接受過西方高等教育且有著極強自主意識的現代女性,而且她還具有為了實現理想鍥而不捨的精神,她不會因為家庭反對就那麼輕易地否定自己的情感。

「……在前幾封信上,你大概已經知道,我早就希望回到日本去,而父母卻表示反對。母親所以不許我去,是因為反對孫先生;而父親所以不許我去,是因為他要我周密考慮而要我得到相當的把握。我已經等了好久,可是母親的意志仍不改變。而父親的心,在我表示有了把握後,他早已同意了……」「美齡,你接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恐怕已經到了日本,而和孫先生在一起。我走時是那樣的迅速、秘密而又不會通知任何人……」這是宋慶齡離家前給在美國的妹妹美齡寫的一封信。

那是1915年10月初的一天夜裡,宋慶齡通過家裡一個一向關愛她的女傭的幫助,從窗戶里跳出,連夜乘船前往日本神戶。她的心中有堅定的信念,有對未來無限的向往來,她無所畏懼,只有希望……

七律《宋慶齡》(劉曉 詩 高旭明 書)

超凡脫俗奔向婚姻

1915年10月24日中午,孫中山在東京車站迎接宋慶齡。第二天,孫中山和宋慶齡在日本著名律師和田瑞家中辦理結婚手續,孫中山時年49歲,宋慶齡時年22歲。主持婚禮的是孫中山在1897年就相識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婦,到場致賀的中國人只有少數幾人,其中有廖仲愷一家。為了便於向日本當局登記,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結婚誓約書用日文起草,現存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令人不解的是,結婚誓約書籤訂的日期為1915年10月25日,可是書寫的日期卻是「1915年10月26日」。而且,宋慶齡的簽名為「宋慶琳」。對此,宋慶齡晚年曾解釋說,當時為講求雙日吉利,便將「25日」寫成「26日」,而「齡」寫成「琳」則是為了書寫方便。

儘管女兒如此決絕,但宋耀如和倪桂珍仍然不肯放棄努力,他們發現女兒慶齡離家之後馬上趕到日本,力勸女兒跟他們回去。「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別信後,就乘下一班輪船趕到日本來,想勸我離開丈夫,跟他們回去。」多年以後,晚年的宋慶齡對她信任的好友愛培(愛潑斯坦)寫信提起過此事。她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件事在宋慶齡心裡造成的傷痕有多深。

梅屋庄吉的女兒回憶當年宋耀如到東京的情景時寫道:「『奪走我女兒的總理給我出來!』當我父親梅屋庄吉聽到喊聲時,宋嘉樹先生正憤怒地站在我家的正門口。我父母非常擔心,正準備到門口看一看時,孫先生對我父母說:『沒什麼,這是我個人的問題。』就向大門口走去。我父親出於擔心,也跟隨孫先生到了門口。孫先生緩緩地步向大門口,並用非常平靜的口氣對宋嘉樹先生說了句:『找我有什麼事嗎?』剛剛看上去還滿腔怒火的宋先生卻突然一頭跪了下去。『我那個愚鈍的女兒,就拜託您了,麻煩您好好照顧她。』並在原地向孫先生磕了幾個頭,然後就這樣頭也不回地回去了。」

宋慶齡堅決地拋棄上海上層社會的優越生活,以風華正茂的如花妙齡嫁給年紀比自己大過兩倍、結過婚,並正在過著艱苦流亡生活的孫中山。這在當時絕對是驚世駭俗之舉。兩人締結婚姻的消息一經公開,在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即使放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宋慶齡不計毀譽、不拘得失,毅然奔向孫中山的身邊,她的真性情、她的大氣魄,凡夫俗子望塵莫及。單單婚姻這件事情上,就足以證明她是一個超凡脫俗、毅勇果敢、信念堅定的女性。

多年以後,宋慶齡向埃德加·斯諾談到她與孫中山的婚姻時,用風趣和幽默的口吻表明了她當時的感情:「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是出於少女羅曼蒂克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我想為拯救中國出力,而孫博士是一位能夠拯救中國的人,所以我想幫助他。」這也反映當年的宋慶齡絕對不是一時衝動,她對孫中山的純真感情建立在牢固的共同革命信念、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基礎之上。

雖然對女兒的婚事極為不滿,但不久之後宋耀如夫妻倆還是接受了女兒的這樁婚姻,並且也從未背叛過孫中山。當時,宋慶齡「私奔」東京與孫中山結合,在社會上引起各種猜疑。為了回應社會盛傳的流言蜚語,宋耀如與倪桂珍為女兒慶齡置辦了豐厚的嫁妝,派人風風光光地送到日本。父母送的一套結婚傢具,一直被宋慶齡精心保存。如今,那套古式傢具還陳放在上海宋慶齡故居的卧室里,供遊人參觀。另一些嫁妝,如一條綉著百子圖的被面及一套宋老夫人出嫁時穿的錦緞衣裙,則保存在北京的宋慶齡故居。母親那套華美的刺繡嫁服,宋慶齡生前視若珍寶,她把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與深深愧疚收藏在心底,一生都不能釋懷。

1918年年初,孫中山組建的廣州軍政府失敗,護法運動流產。正在病中的宋耀如被這一消息徹底擊倒。自1892年結識孫中山,宋耀如不惜傾家蕩產,舉家追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可是,革命道路曲折坎坷,孫中山仍然孤身奮戰,中國的民主革命事業依然前路未卜——宋耀如憂思重重,心力交瘁,乃至一病不起。經醫生診斷,宋耀如所患為不治之症:胃癌。

4月,得悉父親病危的宋慶齡匆匆趕回上海,親睹父親胃疾日益加重,食量越來越少,一向堅強的她也不禁潸然淚下。宋耀如自知自己去日不久,他告訴孩子們,他死後不要紀念,讓他無聲無息地離去。看到自己傾注心血教育出來的孩子們,一個個學業有成、風華正茂,宋耀如感到欣慰,他希望他們能在孫中山的旗幟下為打倒軍閥、建立共和作為自己的貢獻。

相比子女的前途,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孫中山的安全更令宋耀如牽掛。彌留之際,宋耀如說:「我再也不能為逸仙幫忙了,我相信他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他的事業一定會獲得成功,中國的革命一定會勝利。」5月3日凌晨3時,宋耀如辭別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兒女 的精彩文章:

姚頌 進入彎道超車「芯」時代

TAG:中華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