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只做一件事,油膩大媽竟讓13億人躲過戰爭!
1963年4月的一天,特茜·托馬斯(Tessy Thomas)降生在印度喀拉拉邦阿拉普扎的一戶普通人家。虔誠信主的父母以19世紀法國的著名天主教修女Saint Teresa的名字為她取名特茜(Tessy是Teresa的衍生詞)。
特茜和夢想的距離
也是在這一年,在距特茜家百公里以外的小漁村頓巴,一座探空火箭發射場拔地而起。在特茜的童年記憶中,拖著白煙沖入雲霄的探空火箭就是神秘花園的信使,在她內心深處播下一粒種子——只待時機成熟就會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聖約瑟夫女子學院
政府工程學院
特茜自幼聰穎好學,在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學畢業後,她先後赴聖約瑟夫女子學院和德里斯蘇爾政府工程學院深造,之後又考上浦那軍事技術學院(現為國防高級技術研究所),進入導彈專業深造並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卡拉姆博士堪稱印度版「錢學森」
年方25歲的特茜本有機會進入更適合女性的行業大展宏圖,但她最終還是選擇獻身國防事業,於當年進入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工作。此時「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博士(Dr. A.P.J. AbdulKalam)正帶領團隊向遠程導彈發起衝鋒。他們啟動了「烈火(Agni)」計劃,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茜有幸被卡拉姆選中參與該項目。在她眼中,卡拉姆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技術帶頭人,更是人生和事業的導師、指引她前進的明燈。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總部
「烈火-3」項目啟動後,特茜被任命為副總監(總監相當於我國航天部門的兩總,行政技術全抓),分管制導系統研製。在印度工程技術領域和科研領域,女性領導人可謂少之少。特茜似乎即將迎來她的事業巔峰,然而等待她和研製團隊的卻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2006年7月9日,「烈火-3」的首次飛行試驗在惠勒島靶場進行。導彈升空5分鐘後,一二級並未按程序分離。此時一子級推進劑已耗盡,失去動力的導彈栽入海中,試驗宣告失敗。特茜帶領隊員頂著重重壓力開始歸零、分析故障樹。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大家每天都要工作12到16個小時;周末也是如此。經過十個月的奮戰,他們終於查明首飛失敗是由於高溫燃氣進入儀器艙燒毀部分設備所致,並據此提出了圓滿的解決方案。
2008年,她被任命為「烈火-4」項目總監。該項目首次應用複合材料發動機殼體,有效提高了導彈射程。2009年7月,時任DRDO主席薩拉斯瓦特力薦特茜擔任「烈火-5」項目總監,全權負責該型號的研製任務。這是印度構築國家安全基石的關鍵一步,時間緊任務重。但特茜團隊僅用三年時間就以「五戰五捷」的優異成績向世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邁入洲際導彈俱樂部的國家。「烈火-5」預計於今年裝備部隊,從此以後周邊國家再也無法以常規戰爭威脅印度,13億人民將在這把倚天長劍的保護下過上幸福的生活。
成功了!
但特茜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工作狂,她也要面對凡人遇到的種種問題:
談到家庭,在海軍服役的准將丈夫Saroj Kumar和聰慧的兒子Tejas一直是她生活和事業上的堅強後盾。2008年,印度女科學家協會曾盛讚道:「就像大多數女人一樣,她也在努力兼顧家庭和事業,遊走於母親和科學家兩個角色之間。我們認為特茜·托馬斯是一個榜樣,是女科學家們實現夢想的靈感來源,成功在兩個世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談到女性歧視,這個在印度尤為突出而敏感的問題卻從未難倒特茜。當她剛進入DRDO時,女性研究員確實很少。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武器研製計劃中扮演關鍵角色。「技術上沒有性別歧視。如果你工作出眾自然會脫穎而出。我從未在工作中因性別遭到歧視。」「對於科學家來說,根本就不存在性別歧視。」2012年1月,時任印度總理辛格向印度科學大會(Indian Science Congress)表示,她是一個「在傳統男權堡壘上留下自己的印記並果斷打破玻璃天花板」的例子。
談到對其工作內容——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認識,她坦然說道她們打造的是「真正的和平武器」。
如今,年屆55歲的特茜被譽為「印度導彈女」並榮獲多個獎項:
2008年度DRDO科學家獎;
2009年度「今日印度女性」;
2011、2012年度DRDO最佳表現獎;
2012年度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國家獎;
……
前國防部長Shri A. K. Antony向特茜頒發2012年度DRDO最佳表現獎
印度知名企業家、馬欣德拉集團主席阿南德·馬欣德拉曾說:「特茜理應比寶萊塢巨星更出名。每一所印度學校都應有一張她的海報,這將打破人們的固有觀念,讓女孩們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大有可為。」
面對鮮花和鎂光燈,她不曾提及個人的奮鬥,而是大聲說道:「厲害了我的國,『烈火-5』才是我們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本文系軍事自媒體「米格軍事評論」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首發,未經授權轉載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公眾號「米格的空天小站」(微信號:mir-2ss)可獲取更多高質量軍事科技資訊。


TAG:米格軍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