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與孩子共成長的點點滴滴

我與孩子共成長的點點滴滴

每個人在有了孩子以後自然而然地被冠上了父親母親的身份,除了曾經感受過自己父母給予自己的,其他看見的聽見的學習過的都是別人的經驗,誰都沒有真正實習過如何做父母就都這樣上崗了,在生物本能的引導以及自身習得的經驗技巧下,父母之於孩子的愛與教育隨著孩子的出生就這樣開始了。

嬰幼兒時期僅是出自最原始的最強大的母愛本能,我對於孩子的需求應該是「十全九美」的滿足,孩子對我的依戀和信任充分而毫無保留,到了孩子三五歲逐漸獨立,需要生活規範、社會規範的時候,矛盾慢慢開始沉澱,學齡前期作為父母最大的不足便是替孩子做得太多,從喂飯到四歲可見一斑。到了上小學兒童期矛盾開始顯現,曾經我也是個覺著自己做了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的那樣自以為是的母親,是個教育孩子簡單直接甚至粗暴的母親,是個覺著這麼簡單這麼容易的事情孩子你怎麼也做不好而沒有耐心等待的母親。後來發現在這種嚴苛下,小小的人兒並不會因此少犯錯誤,並不因此動作更利索,也並不因此跟你更好地交流,甚至開始對你不直接表達委屈,無法隱藏的憤怒從小小的臉上、眼睛和口不擇言向我甩過來的時候,我想我應該深刻反思自己的愛,反思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是什麼。除了曾經作為孩子的我們經歷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成長經歷,現在做為父母的我們又擁有了一次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經歷。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的期望值隨之提高,這種期望值與孩子的個性及共性發展不匹配的時候,矛盾自然而然就產生了,需要成長的節點也就顯現出來等待著被發現,雖然感覺有點晚,但幸好我發現了。

曾經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我不認同的就揪著不放,比如每天上學拖拉遲到,口算錯得離譜,批評各種不接受,還昂著頭犟,在我這兒就都是失控,都不能忍受,一次兩次三次從無可奈何到生氣憤怒,最後總有幾次忍不住罵她打她……我太過於想控制她不犯錯而生氣憤怒的負面情緒,使得孩子也根本顧不上自己犯的錯,她會特別委屈,特別討厭我的態度,會本能地憤怒並攻擊我,這會繼續激怒已經負面情緒滿滿的我,所以小事會一發不可收拾並雞飛狗跳。其中很過分的事是情緒失控的言語攻擊:「哭,自己做錯了事還好意思哭,哭能解決什麼問題,不許哭,馬上給我停!……」還不聽,會伸手打她。現在回想作為母親的我是如此殘忍,這是要剝奪孩子哭的權利,要堵上孩子尚不能好好表達情緒只會本能發泄情緒的渠道,我反感甚至於憎恨曾經這樣的自己和這樣的父母,孩子的心靈就是這樣受到了創傷而不自知。後面,孩子的反應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因為這樣的事情和情緒體驗多了,孩子的這個點的情緒體驗就特別差,對指責就特別敏感(不管對對或錯指責的敏感且憤怒),這種體驗產生的思維反應和情緒激發如果未被發覺或修復將影響她今後的人際關係模式。

孩子的這種情緒積累和內心體驗,心中這個憤怒的種子終於等來了它爆發的一天。有一年在老家一個暑假的晚上,我讓孩子秒秒鐘放下IPAD停止玩耍去洗漱休息,叫了三遍以上也沒反應,我開始生氣直接搶IPAD,孩子耍臉爆發,怒火朝天上床躺下,我不想讓她帶著不好的情緒睡覺反過來靜下心跟她講道理時,孩子情緒到頂點時委屈地大哭說道:「媽媽你好的時候我特別愛你,但媽媽你生氣的時候我恨不得殺了你」這樣看似驚悚的情緒發泄,我當時就挺理解的,她說過這句話後被安慰並痛快地哭過之後也就安然地入睡了。雖然理解,但是這句話當時也深深地震撼到了我!我慶幸孩子表達了她的憤怒,我慶幸我還能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對我說出這樣的話(說明我和孩子之間有的是信任、包容與恰當愛的基礎),我慶幸我可以在教育孩子上有所覺醒,我慶幸孩子讓我成長。從此以後我決定用更抱持的態度對待孩子,不情緒過激,她還是孩子她比我們成人更不能恰當地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如果一味地壓制她,那麼叛逆的、沒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孩子就這樣被作為父母的我們養成了。

都說「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特別純凈的」,是的,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這個孩子長大後與世界的關係,每個父母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愛自己的孩子,每個父母也曾經是個孩子,也可能曾經受過不恰當地對待,或許也曾受到過傷害,也沒真正學會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但是要承認父母已經讓自己努力給予了「最好」的愛,我們要發覺這一點,父母的不足不是我們自己不成長的理由,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沒有理由不為了孩子而成長。人生而為人作為孩子只有一次,作為父母也只有這一世,把握不好這一世的人生遑論前生與後世。

自此以後,我會跟孩子認真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太著急了太想讓她好了,卻沒有顧及她的情緒,真的很對不起。我會跟孩子保證媽媽以後會改正,在批評和教育的時候就事論事不那麼憤怒。所以之後有那麼一段時間,上學路上孩子動作慢我習慣或本能沒能忍住地罵了幾句言語過激的,放學路上我又會向她道歉,持續了半個多學期,中間孩子有說過「媽媽你早上那麼使勁罵我的時候我就猜到了放學你會向我道歉的,果然!」,這樣的溝通發生的頻率越來越低,直到大約半年後的一天孩子對我說:「媽媽我發現你真的做到了,你真的沒有打我或讓我覺得難受地罵我了!」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對我完完全全的信任和接納,哪怕我這個媽媽偶爾不夠完美不夠好。謝謝你,我的孩子,你與媽媽已經建立了最自然最和諧的連結。這整整花了我半年多的時間,我明白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懂得孩子的心,信任她,給她時間和空間,讓她心靈得到滋養和成長,這樣愛才能自然流動起來。這也讓我明白一個人想真正改掉一些性格里的東西,真的很難很難,真的會反反覆復,真的會不由自主地放棄讓自己回到那最熟悉最本能的狀態,但是如果真的努力改正了,那種感覺和能量真的會幸福到自己,真的會讓你覺悟,讓你成長!當孩子說媽媽你真的做到了的時候,那一刻我相信我與孩子的情感一輩子都有了良性互動的基礎。我不再是個讓孩子又愛又恨的媽媽,我也不會是一個讓孩子報喜不報憂那麼不夠強大支持她的媽媽,這句話是我此生有幸成為母親並持續努力成為這樣母親的永恆動力,孩子你值得媽媽這樣的努力。

所以有那麼一段時間,孩子委屈、害怕、憤怒……而哭泣的時候,或者自己犯了錯誤,覺著丟面子的時候,想做好但自己卻不能做好的時候,我讓她哭,哭傷心了,我會安靜抱著她(在以前這於我很難做到,其實安靜有時候也是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力量),我只是告訴她,你要正確表達並允許自己發泄情緒,但前提或者原則是: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哭夠了發泄夠了便也放下了不好的情緒,沒有堆積沒有積累,輕鬆去做該做的事情。或許這也就是文學文藝上追求的「哭過之後仰望天空,天空會更清澈吧」的境界。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去盡量修復對孩子的心靈傷害,因為孩子經由我們經由愛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不僅需要對自己的負責任,也對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成長階段負責任。

這或許是控制欲太強的父母也是焦慮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比較容易犯的錯,這樣的孩子容易天然被養成對指責批評過度敏感,容易積累憤怒的情緒,對自己更是對他人容忍度過低,因為作為孩子的他有過沒有被好好包容和好好理解的深刻體驗,這樣的兒時體驗會限制了他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和與別人共情的能力。

當然包容、抱持過後還需要修正孩子的過度依賴,在事實的基礎之上成長為面對事實有擔當、真正人格獨立的個人。首先允許孩子表達、發泄自己的情緒,最後要讓她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去做情緒的主人。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是不過分打罵,接下來是不過分寵溺,前者孩子容易憤怒,後者孩子容易沒有擔當和責任感,沒有正確的對錯觀念,歸因容易錯位,這些都不容易讓這個孩子內省,把原因分析指向自己,而是習慣性地把原因指向環境及他人。

所以後來,我也慢慢發現孩子總是在發泄情緒的時候一直等我安慰,等我替她調節情緒。有一次孩子胡亂做了英語作業,周一老師把一頁全錯的英語發在了家群上,也因為周末晚上看Ipad,沒好好收拾書包,落下了三門功課的作業沒帶,讓我送還沒說明白,當天老師在黑板上公布了她有四門功課作業都沒好好完成,孩子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發信息找我商量送作業,告訴我難受,自己哭了也沒有吃午飯,我生氣也很心疼,當天我沒有因為她的錯誤引起我的不良情緒,沒有讓她在那種挫敗的情況下繼續批評她,只是讓她自己分析原因,找到出錯的原因,能看見她自己很內疚很難過,哭了很長時間,我就事論事並理解且接受她的情緒,我很平靜地陪她度過她的情緒。

這以後兩三天內孩子表現特別好,學習效率提高很多,我也表揚了她。但是——

周四早早做完作業打開ipad,我沒讓看直接關掉了,她心裡不爽但知道自己不佔理也沒辦法,悶頭開始自己跟自己賭氣又去做作業。我想了想不忍心說還有個好的電影沒帶你看,那我們周末去看電影吧,來高興一下如何?她沒搭理我,所以我順嘴說了一句「不高興,那就算了不去看了吧。」這下不得了,孩子委屈得不行,開始哭,痛徹心扉地哭,各種誇大,邊哭邊訴苦說我好好努力了結果什麼也沒有,電影都看不成,有什麼用?我說你別邊哭邊說話,看電影是周末,你不能好好跟我商量么?你沒有別的方法了嗎,你可以好好調整自己的情緒,之後再跟我談看電影的事。可是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邏輯思維里,委屈得不得了,要我抱抱。我沒有敵意冷靜地拒絕了,我想讓她成長,想讓她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我不能無條件無下限地包容她的情緒。結果孩子更生氣了,說我為你寫了那麼多東西做了禮物,再也不給你了,你孤獨終老好了……哈哈,小人兒連詛咒都用上了。不過,我沒有生氣,我說你給我的禮物,給不給都是你自己的權利,我都接受。結果當天晚上她自己哭了很久很久。最後,還是我說9點多了,吵著別人休息了,我們要注意公共道德。結果她來了一句我之前一模一樣的話「我哭關別人什麼事」。哎,這就是傳承,我改了,孩子卻學會了。

後來再後來,她慢慢安靜了。我開始慢慢講自己的道理,重新提起她說的過分的話,我說:媽媽理解失去理智的時候多數的人會本能說最傷人的話,以後不要對自己最愛最親的人這樣說話,如果真的不小心說了一定要道歉那並不是你的本意,讓愛真正流動。然後我也乘機跟她解釋了之前在別人面前批評她,比如在火車上批評她是不對的,是傷她自尊的行為。(在這之前她一直不願意坐火車,因為我在火車上罵過她,她把那種不愉快的體驗歸結在了「火車」這個情境里了,提起火車就能讓她想起那種挨罵生氣無法排解的委屈和憤怒,如果我不跟她解釋這個原因,估計要多年或者一輩子都不喜歡坐火車了,火車成為了自己壓抑的負面情緒的替罪羊,當然現在孩子已經理解了這是一種轉移)。

當天晚上孩子哭過鬧過以後,也平靜地跟我道了歉,最後緊緊地抱著我入睡。從首先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苛求孩子才有能量來承認事實,分析客觀,不縱容寵溺孩子最後才能讓她養成她承認錯誤並承擔責任的能力,一個基本劃清人際邊界、尊重事實的人格才可能在18歲之前被培養。是的,這就是成長,這就是父母和孩子該有的關係,不苛求不縱容!

不苛求不縱容!如果苛求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錯了或過了,那麼請真誠地跟孩子道歉,隨後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讓孩子信任你並以你為榜樣,敢於接受事實敢於承認錯誤,一直保持學習與成長的生活能力。如果縱容寵溺的父母請收起你不該有的心疼和對孩子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各種不信任,不要用各種指責他人或者環境的轉移、及固化甚至錯誤地邏輯思維來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因為這樣的孩子看待事實可能不夠全面不夠客觀,這樣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可能也不太會客觀地分析自身的因素,從而成為一個與父母一樣有固化思維的人。一個人只有固化思維而未形成成長性思維,那麼更容易養成偏執性的思維,自我認知不夠還特「自我」,對於不認同自己的人只習慣使用猜疑、指責,而不是接納事實,更不可能很好地接納他人,所以很難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孩子今後人生的幸福,請縱容寵溺孩子的父母守住必要的生活規則、社會規範,提高自己對生活各方面的基礎認知,不要讓孩子養成什麼事什麼情緒都需要別人負責,永遠把手指向別人的不能承擔責任,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不能接受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實,這樣永遠長不大的巨嬰。

讓我們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引導孩子長大後擁有基本健全的人格,讓孩子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而不只是期望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或只是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僅是擁有一個好的伴侶而自己不與之共同成長。合格的父母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可以擁有幸福能力的人,一個信任愛接受被愛,能夠在每個當下擁抱生活並享受生活的人。

如果覺的我們原創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把它分享出去!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媒體轉載請聯繫主婦公社獨家授權。

Come on! 主婦也要任性一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