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夷南知錄》 獻給武夷山的詩

《武夷南知錄》 獻給武夷山的詩

武夷山,碧水丹山,人文薈萃,美不勝收。每個到武夷山的人,總對這個地方心生深沉的愛意和眷戀,現任武夷山副市長亦如是。在他編著的《武夷南知錄》中,就以近百首詩篇,表達著他對武夷山的情感,深有相見恨晚之慨。現節選部分,與諸君共饗。

《武錄》

武夷,古崇安也,閩城南平之北鋒。有唐始負茶名,後大紅袍出,披靡天下,海內駭聞。自宋積弱,國勢南吞於北,學脈北歿於南,宏學鉅儒、道統文宗盡出閩邦,而崇安尤甚。朱文公天理達道,光炳千古;柳屯田詞開國風,傳頌天下,詢禮辯道,酬唱應對,自是南地復行齊稷之風,於今千年未絕,學統一也。

余自去年盛暑南下入閩,輔知武夷,今已冬雨成針,江山疏闊。期間遍歷鄉隅,恤訪民情,或疾奉文詔,驅馳外府,雖二百日鮮有靡勞,群僚皆然。至夜歸休旬,即錄日所歷於冊,附愚評三五語結之。且余性耽美情物,適武夷仙景絕倫,民德淳化,念此則竊謂得天,未敢告勞。

山嶽鍾秀必養浩然氣脈,浩然氣脈必生恢弘襟懷,恢弘襟懷必出千古品格,千古品格必成蓋世文章。余愚,敢望諸賢,幸至鍾靈毓秀之地,無文章以遺世;私淑淹雅鴻儒之道,草絕律以自鳴。才弗及太白,情難逾少陵,工不逮美成,所以書而錄之者,上蒙國郡、州府之恩而未報,下承群僚、百姓之信而難當,故別裁絕句、律詩百首,狀武夷佳境,敘曠古憂思,抒羈宦鄉情,彰微闡幽,論定一代之作,期旌後人。上可報國郡知任之恩,下堪當諸眾協從之信,鍾南宦諸遇於詩,終不至愧怍。

雖然,余至武夷時短,抱憾久甚,不敢奉百詩以自矜,故更裁一篇以示其缺,取篋中九十又九篇,粗附己注,攝名「武夷南知錄」,忝饗士林。

是為序。

辛星

戊戌年元月於武夷山


隨南平市委組織部前往武夷山途中

雨霽高天凈

古道矮山青

武夷三百里

一眼望丘平


初入武夷之印象

武夷傳二事,聖祠與茗枝

岩骨朱子論,花香柳七詞

大王林杖翠,玉女江裾濕

江山待我久,相逢幸當時


題星村歡迎宴

秦鄙小子初來日,千里南行翠滿途

太學七載趨庭侍,廟堂一朝縱目初

天游飄香知黃酒,地野濕隰有紅菇

醇香點紅書生面,從此武夷一老夫


星村老茶農家品茶

茶家知我名,喚我至星村

竹戶藏金氣,素帳掩佳人

纖蔥捻玉蓋,皓腕攬杯身

今知茶亦醉,三步也沉淪


武夷岩茶

茶樅傾山上,鱗鱗無雜枝

清明前後季,日出三兩時

肉紋留桂氣,水皮漫仙汁

拙墨難堪用,再翻陸羽辭


大紅袍母樹其一

老樹孤灌附危石

澗寒雨冷春氣遲

紅袍加身名天下

經年霜雪無人知


大紅袍母樹其二

孑立高岩晚知春

萬千樅茗盡下塵

摩崖丹名絕萬古

靜睨他樹繞年輪


訪雲窩其一

日落重峨外,暮昏須臾間

雲收蒼岫下,霜留青壟前

霧中若在野,幽處欲生煙

倘無薄衾虞,垂拱可為仙

訪雲窩其二

太白詩停此,仙台伴酒茶

中山蒼茫氣,半穹朦朧紗

朝雲生觸石,晚霧隱崖花

苔濕莫復進,此處是雲家


日落登天游峰

七旬休暇日,孤自晚山行

月斜樹影動,足下殘雲輕

寒輝驚雛鵲,飛露濕古鈴

踏風至天蓋,雲上萬里平


題大王峰

袞冕頂尊破雲潮

仙壑曲徑通池宵

徐俠獨步驚路險

孤羨張仙隱峰腰

題玉女峰

身如纖峰眉如鉤

浴香潭水映春羞

傾城千年顰難解

枯盼大王一回眸


上梅柳永故鄉懷一代詞宗

世稱江淮煙柳客,鮮知武夷飄蓬人

桑梓早歲曾試墨,家祖歷代出宦門

錢塘豪奢震朝野,浮名淺唱誤儒身

屯田羈歿詞不老,天下飲井歌祭文


初赴洋庄鄉調研晚留張支書家飲茶

向聞支書具豪氣,茶瓜深盞挽客留

老煙氤氳閩山話,古藤蹣跚農家樓

兒孫五小面映春,舊友三斟鬢滿秋

野路黑徑何必送,星輝漫野醉無愁


題紫陽樓

朱子名天下,故樓謂紫陽

東苑樟木直,前亭桂花香

校書白燭短,注經墨筆長

章句一朝成,士子千載忙


題朱熹手植樹

平野孤樟立,天地貫一根

老虯樹心脆,經年冠影深

階盡荒亭在,墨褪橫碑沉

蔭下生古意,悠悠思舊人

題五夫鎮朱子像

曾讀朱子注,今睹朱子容

巍巍三百尺,漫漫五十冬

晚竹半山綠,餘暉滿江紅

敬罷心盎然,山河饗儒宗


秋日赴五夫鎮調研過萬畝荷塘

早聞五夫塘萬里,此行終得共短游

風動荷香濃淡過,魚翻危葉點搖頭

半花落盡秋仲客,小蓬初上晚蓮舟

山雨暮來忙尋葉,枯瓣更添隕香愁


清晨訪古街興賢書院

昨夜山中雨,踏濕訪古街

檐光映早霧,苔青粘舊鞋

高堂孔孟匾,老牆顏柳帖

先儒未竟事,晚足心底結


秋暮過五夫古街

巷流水靜紅魚懶

晚戶比排碑道長

炊光弄客影明滅

千里風塵思咸陽


題宋街

九曲溪頭岸,宋街行道直

寒宅衣暖色,老樹剪殘枝

往來幽靜客,炎涼落寞詩

致君時已晚,懷古空吊祠


初赴景區調研過岩骨花香漫道

早來無伴客,茶樅帶我行

環嶂蔽斜日,褪夜留懶星

澗鳴知暗水,靄散識崖經

鶴飛驚林葉,簌簌滿山情


題太平天國避難崖宅

疊嶂天逼仄,崖穴石上開

風霜難為客,洞巢且做宅

蔽風草蓬牖,砥梁荒野柴

百年尤驚心,至此獨徘徊


慧苑寺飲山泉

路轉遇古剎

小僧置泉槽

渡眾何誦念

送卿水一瓢


題正岩茶

武夷東脊側,崇陽西麓旁

陰陽各半日,晴霧巧成雙

采芽重錙秒,烘培看短長

得天稱茶脈,萬畝於茲香


題武夷山九曲溪漂流

武夷九曲溪岸色,自古東南有令名

三丈鞣排浮翠帶,一篙修竹嵌水晶

秋山婉轉伴舟動,落花浮沉隨波行

山歌曲罷歸程遠,孤棹點影向晚星


題大安閩北紅色革命根據地會堂

閩山深處藏此樓

青柏灰瓦更蒼幽

雨霽孤天旌盡展

深堂曾與謀九州

洋庄鄉大安村調研過大安源

天下殊景十成美,獨我大安佔九分

清潭百尺透寒底,怪峰萬年磨峭痕

蟲鳥無名出復隱,嵐雲有心幻也真

不聽行者問歸路,徑遠叢深訪野門


武夷山暑夏遇雨

皆謂閩地夏難歷,年中此季最乖張

道行足下苦影短,避居閣中嫌日長

高傘冰茶猶嘆熱,濃蔭近水未覺涼

忽而山雨穿城過,騰霧漫天聞暑香


觀閩越王城博物館懷古

漢家荒服遠,孤詔傳越甌

尉佗任囂主,虛附忝王侯

皇恩受東殿,反刀起閩丘

願躋戡平旅,何惜少年頭


題閩越王城舊址

塵土漫滅丘草荒

驚聞曾住古越王

陳茶一盞酹廢殿

莫敢高聲論興亡


題萬里茶道下梅村其一

古河靜流處,先民稱下梅

溪淺白鵝卧,水慢稻魚肥

別業桂花落,橋亭晚燕歸

月明火初上,炊起知應回


題萬里茶道下梅村其二

漠西茶道長萬里

百年不足去復來

勸君莫念梅村女

一別長巷滿塵埃


題萬里茶道下梅村其三

遠賈問茶價,系舟梅水濱

倉篋盡南貨,談笑多北音

排浪掀孤棹,絕漠訴胡琴

萬里風塵客,身老茶葉新


題星村鬥茶賽

清明岩谷三兩芽

孟秋星村始成茶

肉桂水仙正山種

袞冕大裘冠我家


題天心村鬥茶賽

武夷岩茶甲天下,此地茗香甲武夷

沿巷茶戶十有九,隨處紅袍萬挑一

淡香難飽老客腹,小路承困車馬蹄

三壺飲罷天地轉,不知南北與東西


赴天心村趙茶農家品茶

一杯聞茶香

十泡看水湯

相識不相知

未足語短長


赴杜壩居民安置區調研

支書苦辛堪炙火,八月共我訪村城

赭檐蒼頂三疊牖,白道廓巷九縱橫

老丈圍幾弈庭苑,稚童繞樹搖卧篷

乾渴忽聽果農喚,夏瓜一口滿面風


初秋過水庄

溪東清幽地,送客過水庄

門小天地闊,巷窄園徑長

老魚無人釣,晚荷有餘香

月下天地靜,秋霜滿銀床


茶博會見聞

南方有嘉木,秦人趨庭嘗

黑白知南北,紅綠分炎涼

烏龍工馭火,青柑序橘囊

客來盡虛左,不問自何鄉


出席一帶一路閩茶峰會

南客輻軸來

極配四維開

攜茶為上客

層帆啟高台


出席武夷山攝影書畫作品展有感

小閣悠然地,天下盡攬框

千古一筆過,江河三寸長

高境逼希孟,虯骨類歐陽

瞰覽何勞煩,搖羽嗅墨香


武夷山食品博覽會憶少時

垂涎令味人慾初

我輩從之本無辜

芽糖一口瞠目立

忽憶稚兒學歸途


武夷山茶葉局調研

靜室藏舊廈

往來屢談茶

古今懸君口

疾錄筆下麻


赴三木自駕游小區武夷山低碳峰會

崇山秀水東南地,高朋萬方會此秋

微涼不褪四時色,輕雨猶上三木樓

羅敷翻幕衣藤帶,賓客曳錨啟排舟

蘭亭琅琊一時散,江山猶堪千古游


過上梅鄉題竹林

盤山數匝外,秋暮古道空

孤嶂竹屏緊,別院桂香濃

日斜引頎身,風動露婉容

窈窕獨饗我,桀驁封儒宗


題上梅革命先烈徐履峻諸君

道墓蒼肅伴角亭

稚童猶能憶徐卿

烽火振臂大澤誥

古城一朝曠野平


題印象大紅袍

月明天高霜萬里,乘風共謁大紅袍

玉欄紅袖轉北夜,翠竹青衫過南橋

引劍問天祭山水,攬杯追祖賦詩騷

曲終驚夢千年過,山霧茫茫水迢迢


題武夷職業學院敬師典禮

師法宗漢禮,久廢初復行

對誦征舊注,稽謝依古經

皮弁圍纁裳,緇冠系青纓

今知德不孤,恩頌滿堂亭


題武夷山政府後院文廟

崇安隨處留聖跡,前朝文廟府邊藏

草木橫斜舊庭園,楹匾黯淡古明堂

老藤攀柱垂遺殿,夕光透瓦散苔牆

勒名燕然隨碑歿,付罪春秋成素王


題武夷主城區街道

山水望南去,俗緣城北結

縱橫三曲道,天地一小街

尋茶約舊客,踏雨憐新鞋

淺廳藏靜致,王孫就此歇


題武夷山圖書館

苔階連書樓

小閣藏古軸

往來門客少

誰讀聖賢愁


題武夷山馬拉松

天下多步道,獨愛武夷山

崇峰似燕北,弱水勝江南

快鋒絕一騎,晚隊隔數班

贏輸無足問,遍看九曲帆

轉自:愚儒門,id:Lazy_Confucius

文:辛星

編輯:正山堂茶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山堂茶業 的精彩文章:

TAG:正山堂茶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