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良就是洞察人性中惡的能力

善良就是洞察人性中惡的能力

編輯:筱燕

設計:小小

心生活 愛語言 愛溝通 正念力 悟書會

關於善良的話題,我們身邊一直不缺乏教育的題材。然而,在人們的經驗中會經常提到一句話「人善被人欺 馬善被人騎」,甚至有人會發出感嘆「為什麼越善良的人,越容易受到傷害?」,當然也有人認為善良分貴賤!

最近在微信圈裡流傳頗廣的董卿的深度好文:對不起,我的善良很貴。中心意思就是善良要給到君子、好人、有底線的人,不要給小人、惡人、沒有底線的人。原因很簡單,我們不能給了對方善良,而自己受到傷害。

這個話題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就比如在輿論圈關注的沸沸揚揚的「江歌一案」,就有人撰文:如果江歌的善良成了「活該短命」,那麼孩子我寧願你不善良。可以感受到人們心底的憤怒,誰願意用善良換來這個悲哀的結果。

其實,善良是一種能力,一種洞察人性中惡的能力,更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種單純的願望。

1

良不是比較之心

我記的有個心理學漫畫,第一幅是:兩個人在哭泣,一個比一個傷心;第二幅:第一個人說,我丟了100元,心疼死我了!第二個哭泣的人說我丟了1000元,心疼死我了;第三幅:第一個人說:原來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現在我心裡舒服多了。可見,別人的不幸總會平衡自己的不幸。

在生活中,當我們羨慕他人的時候,甚至到了「羨慕嫉妒恨」的時候,我們就要反省,自己心中的念就是「惡念」,因為你丟失了自己。你不知道自己擁有的一樣不少,老天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

國內知名的心理專家曾奇峰先生曾坦言一段經歷。他在醫學院讀書時,在放寒假的時候,收到學校寄來要補考的信,這讓他很受挫敗,心情老不爽(估計現在的孩子早有了免疫力,照樣該吃該喝兩不耽誤)。寒假過的也沒有什麼興緻。

剛過完年後,他匆忙趕到學校。卻發現,有好幾個同學都先到了,一問才知道,原來和他一樣,也是一門或兩門課不及格提前到校參加補考的!

當時知道後,他的心情大為好轉。以後,也多次用到這個方式來調節自己的心情。後來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怎麼總是把愉快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呢?他有了很好的覺察和反思。

如果,我們以為,這樣比較沒有妨礙別人,只是在平衡內心的痛苦而已。那麼,我們的念頭已經在開始作惡了,那就是總希望「好事一直降臨在自己身上 ,不好的事總是在別人身上發生!」

因此,真正的善良取決於一念之間。

2

良不是不受傷害

善良在我們的傳統里,總是對人的一種高度評價和認可,也是營造和諧社會人人必不可少的一種素養。

我們希望善良具有一定的魔力,一旦擁有善良品質的人就百毒不侵,百害不侵,可以逢凶化吉,那麼這是對善良的一種誤讀和誤解,也是對善良理想化的期待。

如果,我們擔心善良的人會受到傷害,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上的。那麼,所謂的惡人就有免疫力不會受到身體和心靈的傷害了嗎?其實不是,惡人照樣不能逃脫生老病死,照樣有煩惱和苦悶,照樣有過不好的時候。

儘管人們期待,不要利用人們的善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發現這樣事情還會時有發生。所以,我們看到無論在任何時代和背景下,善良的人總願意善良,不善良的總會表現出惡性,大部分中間的人則在兩邊搖擺,根據外界的變化而選擇做好人還是壞人,也就是可以善良時就善良,不能善良時就當一回惡人。

在電影《美麗人生》里有個場景。圭多的叔叔因為是猶太人被納粹抓到集中營里,圭多的叔叔不知道自己就要進入「死亡通道」——毒氣室,在進入之前,正在準備換衣服,看到一個納粹女軍官走到他身旁腳被崴了一下,快要跌倒時,圭多的叔叔善意的扶住了她的胳膊,結果女軍官沒有說任何話,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走了。

圭多的叔叔的善舉,並不能換回他的生命。可是他依然履行自己為人的準則,幫助不便的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但我想說的是,善者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是善者,絲毫不會改變它的初衷。這就是善良的力量!

3

良不是弱者

善良的人總會被當成弱者,總認為是被欺負的命。實際上,善與惡是一體兩面的。每個人身上的特質都有所謂的善,所謂的惡。善惡都是社會規則和人們評價出來的。

軟弱的人未必就是善良的,只是因為他的力量不夠強大;善良的人未必軟弱,只是人們的慣性思維作祟。

當善良的人具備洞悉人性中惡的能力,就不會成為真正的弱者,因為這說明你有能力面對自己的惡,你有能力覺察他人的惡,當然也有能力去阻止惡的發生。

「非暴力不抵抗運動」的發起者甘地,內心慈悲善良,沒有一官半職,也沒有豪宅和金錢,更沒有龐大的公司和企業,卻憑一人之力帶動整個印度民眾爭取自由。

這就是善的力量!善良不軟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力BOOK悟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心之力BOOK悟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