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後一個節氣好好過,明年開春才有好運氣

最後一個節氣好好過,明年開春才有好運氣

冷到凸起

前兩個星期,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下大雪,廣州這座溫暖的城市也陷入「風吹褲襠涼」的意境中。

突然有點羨慕北方的孩子,倫家的冬天有暖氣,而南方的孩子基本靠抖啊~啊~啊啊~~

然而,近幾天廣州的氣溫又像坐過山車一樣,拚命往上升,小易前幾天到貨的小暖爐看來是派不上用場了。

現在的我們還有各種禦寒工具,不禁感嘆一下:古人是怎麼度過漫長的冬天的呢?

其實,歷史上曾有過四次非常嚴重的寒冷期,在沒有明顯溫室效應的古代,人們生活比現在艱苦太多!

GIF

從「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到柳宗元筆下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可不是開玩笑的,分分鐘凍到飛起.....

漢武帝時「人相食」

漢武帝當皇帝長達55年,是西漢在位最長的皇帝,天災人禍也最多。其間有三個大雪災年,被記入了史書。

「大雨雪,民多凍死」。老百姓缺衣少糧,饑寒交迫,出現了為活命「人吃人」的慘劇。

估計電影拍出來的話和《釜山行》有一拼!

唐昭宗時六月飛雪

聽過「六月飛雪」這個詞吧,唐朝時期真實上演過此種「風景」,陽曆4月份大雪漫天,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最嚴重的一場超極大雪在唐朝末年,連皇宮都每天有人凍死

GIF

把怕冷的人放在寒潮時代,最多能活個片頭吧...

宋代雪災70多次

據《宋史·五行志》記載,宋代雪災紀錄次數70+,其中北宋初期最過分。可能跟當政皇帝也有關係,因為宋太宗趙光義主政22年,就有5個年頭髮生了雪災

集齊22年龍袍,除了能指點江山,還能召喚雪人

500年的「明清小冰期」

明朝中期作為起點,此後長達500年為「明清小冰期」,到1900年前後的清末才結束,溫度最低時可到零下二三十度

曾經有一個冬天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才...(失去就失去吧,500年想想都覺得太可怕...)

所以,這麼冷!又沒有暖氣!

古人點(怎)算(么)好(辦)嘞?

必需品:被子

好吧,貌似說了句廢話。但古人蓋被子可不是現代蓋法哦~

比如清代的文清公劉墉的被子就很sexy(性感),有一丈多辣么長(已經幫你百度了,等於3米多),睡覺之前先疊成筒狀,把尾部折起來,然後鑽進去睡。等他睡著,再讓人用被子的上半部分,蓋住他的腦袋。

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睡得「不香」~

必需品2號:棉襖

富貴人家用獸皮貂裘,普通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怎麼保暖呢?只能多穿幾層了。

什麼?布衣服都沒有?那隻能賣火柴了。

燒木炭

古人沒有煤炭,「賣炭翁」把樹木密封在容器中悶燒。據說質地好的,斷面有光,敲一下聲音像鐵,燃燒時沒有煙。

有一種「銀骨炭」,出自京城西山窯,雖然難點著,但不容易熄滅,是御用炭,使室內溫暖如春。

還有一種叫手爐,是一種非常便攜的銅製品,裡面裝炭或熱水,放在袖子里取暖。恩,這就是最早的暖寶寶了。沒炭?那準備把斧頭上山砍樹吧。

美女禦寒

你沒看錯,美女除了能看還能「」,比如唐玄宗的弟弟一到冬天就讓宮妓們圍坐在周圍擋風:「於冬月選高胖的婢妾者,行列於前,令遮風,蓋藉人之氣相暖」。

不過,這種取暖方式建議大家不要模仿,在現代會秒變單身狗

唐玄宗和楊玉環就更懂得享受了,經常到驪山的行宮裡,泡溫泉、做SPA、飲酒行樂。

滑冰取暖

冬天太冷,運動一下生熱吧,滑冰不是現代人的創造,古人冬天就誕生了滑冰這項運動,還被作為一種皇家演藝項目。

不知道為什麼,這畫面突然令人想到阿三們的閱兵大典...

GIF

活在現代的我們,防寒用品和方式已經比古代的先進N倍了,以往只有王公貴族用的禦寒之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不知道下一次冷空氣會在什麼時候到來,大家一定要記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哦。

GIF

--小易徵集--

你遇到過最冷的一個冬天是怎樣的呢

留言告訴小易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機妙算 的精彩文章:

太歲當頭坐,本命年究竟是福還是禍?

TAG:靈機妙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