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廈門臘八節的習俗

廈門臘八節的習俗

廈門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流傳著許多節日習俗。那麼,廈門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廈門臘八節的習俗

1、廈門臘八節的習俗

福建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過去福州人一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製作臘八粥,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乾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里,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後,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後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後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點兒,取「年年有餘」的兆頭。在數九寒冬,喝一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2、臘八節的傳統飲食習俗

2.1、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2.2、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3、臘八節的各地習俗

3.1、甘肅臘八節的習俗。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2、西寧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吃臘八粥注意事項

1、兒童

人們在製作傳統臘八粥時,一般都會選用大米、薏米、粳米、小米、黑米、赤小豆、豇豆、綠豆、豌豆、蠶豆等為主料,再加花生、松子、葡萄乾、核桃仁、蓮子、栗子等。孩子消化能力較弱,可以適當加入大棗、蓮子、山藥、薏仁等健脾益氣、溫中健脾的輔料。如果孩子積食,可以加入助消化的新鮮山楂。由於薏米、花生、燕麥等易引起孩子過敏,如果給一歲前的孩子食用,煮粥時不宜放入。

2、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吃臘八粥常擔憂粥更容易吸收,食用後血糖會升高。專家提醒,糖尿病及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臘八粥中適當增加燕麥、山藥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食用燕麥可減慢血糖上升,也可加入山藥等補脾益氣的原料。但不要放大棗、柿餅等含糖量較高的原料,而且喝粥時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味劑。另外,糖尿病患者喝粥時要適當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臘八節的佛教由來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佛教信徒普遍認為這一節日來自於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出家以後,開始時過了六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到後來已是衣衫襤褸,瘦骨嶙峋。有一位牧羊女,送了一缽盂的奶粥給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喝了之後,很快恢復了健康。之後他在尼連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並施捨給百姓。「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粥由此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的意義和樂趣 的精彩文章:

TAG:遊戲的意義和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