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古人這樣過臘八節!不能被略過的兩大臘八節傳統

原來古人這樣過臘八節!不能被略過的兩大臘八節傳統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

「臘八」等說法的出現之始,與古代勞動人民設祭祈求豐收和吉祥有關,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現在的臘八節是農曆十二月初八,但在古代並不如此,據《說文解字·肉部》記載:「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在當時,臘日是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戌日,《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是漢朝人,這說明臘八節日期的更改,發生在漢代之後。

實際上臘八節日期的重新確立與佛教有著莫大的關聯,自漢代「永平求法」之後,佛教日益傳入中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高峰,當時人們為了附會佛祖釋加牟尼成道之日,便將臘八節的日期定在了農曆十二月初八。

臘八粥

宋代吳自牧所撰《夢粱錄》記載:「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臘八節喝臘八粥,這也是現代的國人們說到臘八節時的第一反應。

臘八節的喝粥傳統,自臘八節之創始來看,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古代勞動人民為祈求來年的豐收設立了臘日,臘八粥的材料即是人民所祈求的作物。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了臘八粥的用料:「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等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桂圓,用則傷味。每至臘月初七,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由此可見,臘八粥的用料有多種糧食作物,古人喝臘八粥,大概也是與祈求豐收有關。

第二,臘八節喝粥的傳統可能來自於佛教。

據傳釋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棄位出家進行苦修,漸漸身體變得極度瘦弱,在尼羅河邊有兩位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在釋加牟尼即將餓死時施粥以救,釋加牟尼恢復體力後許下誓願,結跏趺坐四十八天,到了臘月初八終成正果,由此,喝粥的習俗隨著紀念釋加牟尼成道日更改臘八節日期一道被確立了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歲除 的精彩文章:

TAG:一歲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