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些年想混進北大聽的大師課!

那些年想混進北大聽的大師課!

戴錦華,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專著十餘部,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日、韓文出版。代表作《霧中風景》《電影批評》《隱形書寫》《昨日之島》。

她是中國電影研究的拓荒者與先行者。

在北大,她被學生尊稱為「戴爺」,她的課座無虛席,學生們願意排隊兩小時但求一座。

在電影圈,她敢說敢為、仗義執言。曾任華語電影金馬獎評委的她,是如今中文世界最具權威的電影評論者。

Part

1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戴錦華。在未來的一年當中,我會跟大家一起度過我們的電影時刻,我們準備了52部電影,每周跟大家分享一部。

準確的說我在嘗試做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對電影的愛,或者說我是怎樣,或者為了什麼跟電影共墜愛河?

那麼既然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就講一些可能達成的目標。

大家肯定知道,電影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我們的人文生態、人文環境,它幾乎是我們生命當中的一個高度的、內在的、迷人的組成部分。

迄今為止,電影藝術已經開始逐漸地喪失了它的中心地位,或者說喪失了它對社會的那麼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但是它仍然是最重要的大眾藝術,它同時幾乎是唯一一個,仍然保留著開場向世界的任何一個方向、任何一個層面、任何一種空間、任何一種人群的窗口。

我敢說,今天在電影當中,你可以找到、你可以獲得,在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著的、可能發生著的一切;

你可以找到從最高深的、最玄妙的思考,到最形而下的追求、娛樂和夢想。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整體的,我對於電影的熱愛和我對於電影的期待之下,我還必須分享關於電影,始終困擾著我的一個東西。

就是相對於其他藝術,人們始終頑強地認為觀影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人們不需要學習就可以看懂電影。

而事實上,電影是一個高度的與工業、與科技、與商業、與最前沿的人類的思維和文化聯繫在一起的,被人們製作,被人們編織,被人們編碼的這樣一種藝術。

電影是需要去學習的,請相信我。

所以我把我們的討論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從豆瓣的前一百當中選擇了十部影片,其中有些是我深愛的影片,有些是來自於豆瓣網友呼聲很高的一個選擇。

那麼在這些篇目當中,我想跟大家分享所謂的,如何解讀一部電影?how to read a film?我故意用了read,讀,它不僅僅是看,而且是close reading,是細讀,是進入到電影語言內部去分析它。

第二部分,我選擇了電影史的時刻。

在所謂電影史的時刻當中,我們會選擇諸如《公民凱恩》的那個時刻,關於攝影機向人類內心進軍的時刻,我們可能會選擇格達爾的《精疲力盡》,因為那是一個世界電影因此而再度斷代的時刻。

在第三部分當中,我們選擇電影大師。

大家肯定知道我們曾經有過一個輝煌璀璨的叫做作者電影的時代,在電影當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大師,一些著名的藝術家,那個時候他們的每一部新電影的上映,就和一本重要的小說,或者一本重要的哲學著作出版,具有同樣的意義和價值。

在這當中我們會選擇比如說歐洲電影藝術的大師,比如說費里尼,比如說伯格曼;

我們也會選擇那些體制內的天才,比如希區柯克,比如庫布里克;

我們也會選擇非西方的大師,比如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侯孝賢。

第四部分我會跟大家分享,再進一步分享所謂電影作為藝術,或者叫電影藝術。

我們會嘗試跟大家分享對電影的愛,但是我們可能會跟大家一起去嘗試觸摸電影美學、電影藝術的一種更原創性的表達。

在未來的一年當中,我希望,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如果對這個節目有興趣,你們先去觀看我們即將分享的影片,因為我會劇透,因為我會努力的跟大家去分享我個人的見解。

我非常希望在此之前你們已經了解這部電影,已經形成你們的觀感。我希望我們以後會有各種各樣形式的對話,我會盡我的努力。希望大家喜歡。

課程簡介

《52倍人生——戴錦華大師電影課》共105期,每周為你深度解析一部世界經典電影,並全年陪伴你看電影、學電影。

這是一場關於電影的盛宴,它將由淺入深地引領你進入電影的藝術殿堂,同時為你提供打開其進階之門的鑰匙。

掃碼了解全部課程

試聽福利

無論骨灰級影迷,還是入門級小白

無論華語電影還是歐美電影,

藝術電影還是商業電影,

膠片電影還是數字電影

只要你熱愛電影,就不該錯過這堂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