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孕媽媽流感季照顧大寶而痛失胎寶,專家提醒:孕期情緒管理很重要

孕媽媽流感季照顧大寶而痛失胎寶,專家提醒:孕期情緒管理很重要

原標題:孕媽媽流感季照顧大寶而痛失胎寶,專家提醒:孕期情緒管理很重要



圖片源自網路


今年的流感來勢洶洶,讓人防不勝防。我家小二寶是打過疫苗的,誰知這幾天他咳嗽逐漸加深,我實在不能安神,繼續帶他去看醫生。醫生依舊是建議要吃幾天的奧司他韋,不過醫院斷了貨,要自己去藥店找找看。


昨天下午頂著降了溫的寒風,我奔波了十幾個藥店,總算在一家不起眼的小藥店買到了葯。已經顧不上價格翻倍的增長,店員對我也是直言不諱:「這個葯今年奇缺,我們進價也是一天一個樣的,只能如此。」

回家後我就感覺自己有些頭痛,這是要感冒的前奏啊,趕緊喝杯熱水,準備躺床上歇一會兒。誰知一個打過幾次交道的孕媽媽忽然私信我,給了我好多好多大哭的表情。然後她告訴我,就是因為她家不到三歲的大寶得了流感,她一直忙於照顧大寶,看著大寶高燒一直不退,整日整夜的哭著要媽媽;也許是她太過於焦慮,也許是她休息不夠,最後不但大寶沒有照顧好只得住了院,自己肚子里孕4月的二寶也不慎流產了。


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孕媽媽在孕期里,除了要吃好喝好照顧好身體之外,自己的情緒管理,其實真的很重要。只是因為忙碌的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忽略了孕媽媽的心理健康,這才不但有越來越多的產後抑鬱症的發作,而且對於寶寶日後的成長也起著不可逆轉的作用。


還是來看看各國專家針對孕媽媽情緒管理所提出的建議吧!



圖片源自網路


【英國:焦慮和沮喪情緒會使孕媽媽內分泌系統發生了異常,對胎兒大腦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英國精神病學家在多方研究後表示:若孕期里孕媽媽過度焦慮,不只是增加胎兒的風險,還非常容易讓孩子在日後的成長中發生情緒和行為方面等問題。


專家在對懷孕18-32周的孕媽媽進行的研究中發現:沮喪和焦慮程度高的孕婦,生下的孩子在4歲左右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如過度活躍、無法集中精力等,發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


由此專家認為,焦慮和沮喪情緒會使孕媽媽內分泌系統發生了異常,對胎兒大腦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增加了孩子在未來的發育過程中的異常概率。


圖片源自網路


【美國:精神刺激對孕早期的媽媽傷害最大】


美國科學家曾報告,通過對經歷了地震的孕媽媽進行調查發現,處於懷孕前3個月的孕媽媽,比懷孕中晚期或已分娩過的女性更易受到精神刺激的損害,導致早產。


調查發現,孕期處於頭3個月的孕婦,經歷地震刺激後大多在第38孕周分娩;孕期處於最後3個月的孕婦,分娩往往是在第39孕周。由此可見,精神刺激對早期妊娠的傷害性最大,這個時期是一個特別易傷期。


其實,我國也有類似的震後研究。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10年後,為考察震災對當時的胎兒有無遠期的影響,華北煤炭醫院進行了"唐山地震對胎兒智力影響"的研究。他們從唐山市內幾所小學中挑選了206名在孕期遭受震災的兒童做地震組,另外挑選114名出生於外地在震災後來唐山定居的兒童為對照組,進行測試。


結果發現:兩組兒童在體力上的差異不大,而智力測驗的結果則是震災兒童平均智商要低於非震災區兒童的智力水平。


為進一步證實這個現象,又從兩組中選出性別、學校、年級、父母職業與文化程度相同的24 對兒童,對比結果發現:地震組平均智商為81.7,而對照組為93.1。從對比中可以清晰的發現地震組與對照組的智商差別明顯。說明了母親孕期的身心健康與否,確實可以影響胎兒的智力發育。


圖片源自網路


【澳大利亞:孕媽媽情緒緊張可致使胎兒血壓升高】


澳大利亞科學家通過對綿羊的實驗表明,孕媽媽在懷孕早期精神緊張,即或短短2天,也可能會引起胎兒血壓升高以及腎功能紊亂。


研究專家認為,在綿羊身上的這一發現,與人遇到精神緊張時的情況很相似,因而對胎兒的影響也一樣,並會影響以後的生活。專家指出,孕媽媽在孕期避免服用藥物和進食某些食物固然重要,但也應想盡一切辦法避免精神緊張。


不過,遺傳易致精神緊張在這裡是一個關鍵因素。也就是說,引起精神緊張的作用力對於不同的人有很大差異。



圖片源自網路


【中國:孕媽媽如果心理經常處於焦慮狀態中,自身免疫力就會相對較低】


專家指出,長期情緒緊張的孕婦,會使身體變得衰弱,而身體衰弱的人很容易感染疾病。因為這種情緒會對免疫力產生不良影響,引起大腦發生一系列反應。當下丘腦受到緊張情緒刺激後,腦垂體也隨之受到刺激,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增高,導致抗體產生減少,大大削弱孕婦對疾病的免疫力。


另外,在妊娠後期孕媽媽因為過於擔心胎寶寶而使自己的心理及精神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會使大腦和下丘腦受影響進而引起體內腎上腺髓質激素分泌量增多,從而引起的孕媽媽周圍血管收縮性增強導致胎盤供血不足,進一步使胎兒血液循環受阻,對於胎兒的神經管癒合有嚴重影響,嚴重時可引起流產或早產,即使生下來也可因為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的缺血缺氧而影響孩子的智力。


圖片源自網路


【法國:孕媽媽對胎兒的態度和心理壓力對胎兒生長發育影響最大】


法國專家通過對數千名孕婦的調研結果發現,希望分娩的孕媽媽所生的孩子,與不希望分娩的孕媽媽的孩子相比,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在出生時和出生後前者都比後者健康。比如,後者發生早產和低體重兒比率高,精神行為異常者多,特別是拒絕生育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很多都易患消化系統疾病,或孩子大多感覺遲鈍,體弱無力。


曾看過一個案例:說一位未婚媽媽,因為不想要肚中的寶寶,從來不與寶寶有任何情感交流,與此同時還試圖用多種外力因素讓寶寶離開母體。最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寶寶降生後完全不吃母乳,卻會喝奶瓶里的奶粉。醫生也無法解釋,最後在心理學家的介入之後結論:雖然是胎兒,在腹中也感受到母親「不喜歡自己」的情緒,所以抗拒吃媽媽的奶水。


因此,專家向孕媽媽提出忠告,要想生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對待胎寶寶的態度必須是愉快和積極的,不應是拒絕和不願意的,否則會影響胎寶寶的身心健康。



圖片源自網路


從上面的一些案例不難看出,孕媽媽懷孕期間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變化,不僅影響自身的身體狀況,而且對體內的胎兒發育以及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心理素質發育都有直接影響。


因此,準備要孩子的夫妻,在孕前就應該從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各種準備。包括從心理上接受懷孕期特殊的變化,如形體、飲食、情緒、生活習慣變化;接受小生命誕生後使夫妻生活空間和自由度比以前變小的變化;接受孩子出生後夫妻雙方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情感轉移的變化;尤其是在接受妻子懷孕後丈夫需要比任何時候都盡更多責任的變化,如體貼、理解、照顧等。

寶寶是神奇的。他的心靈以及他與媽媽的情感交流,其實從14周開始就伴隨著自己「大腦邊緣系統」的形成而開始進行著對這個世界微妙的體察。所以,孕媽媽在孕期的情緒,對於寶寶的一生都將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


對孕媽媽而言,要想使胎寶寶受到良好早期教育,必須以自身良好精神狀態做保障。保持自己的情緒始終平和、放鬆而愉快,這樣孕媽媽身體的生理機能才能處於正常和有利於胎寶寶正常生長的狀態。


做個快樂的自己,好好愛自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沫沫的靜好歲月 的精彩文章:

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出生人口不增反減,你為什麼不要二胎?

TAG:沫沫的靜好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