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功課多到想自殺,中國在美學霸的壓力有多大?

功課多到想自殺,中國在美學霸的壓力有多大?

最新,學生自殺身亡的新聞有點多:

2018年1月13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官網稱一名20歲的華裔大三學生在紐約市一家醫院自殺身亡。據悉,自殺那天是學校規定的所有專業的本科生上交作業最後期限的五天前。

2017年年末,美國康奈爾大學一所公寓內,一名18歲中國留學生自殺身亡。她生前曾給同學發郵件,「抱歉,我不能和你們一起做完這個項目了」 。

2017年12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的一名華裔女生在Final季前夕自殺身亡。

香港中文大學、普林斯頓、康奈爾、多倫多……難道是這些名牌大學的繁重學業讓他們走上自殺這條路?

「來美國的第一年,我忙到一次電影院都沒去過」

一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向GT東學西讀小編這樣傾訴: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城市規劃研究生,算是社會人文科的範疇,相對理科可能稍微好讀一些。不過,在學習上是否「下夠工夫了」,是一件比較微妙的事。

先說一下課表,研究生的課表並不會太滿,一般來講每個人是一周5-6門課,平均下來每周要去學校3天。不過上課時間短並不代表課業輕鬆。基本上一門課每周的閱讀材料是60-100頁,有的更是會到達120頁左右這種讓人吐血的數字,一周的時間全花在閱讀上也不一定夠。一個學期下來,大家養成的第一個能力就是英語速讀,在最短時間內從一篇論文中得到最多、最有用的信息。

人文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考試少,作業多。每一門課基本都會有一個演講,或每隔一段時間寫一篇論文,或讀完一本書後給同學上半小時的課。期末一定有一個大作業,通常是論文或研究報告。總之,偏理科的學生花時間準備考試,偏文科的同學花時間查資料寫論文。哪個輕鬆仁者見仁,費的精力和時間其實半斤八兩。

哥大的學習強度,在校園內隨便散步就能得知一二。如果在天氣比較暖和的日子,無論白天晚上都有一景——學校中央的台階上坐滿攤開筆記本電腦或是書學習的學生。圖書館一天24小時,人基本是滿的,遇到期中期末根本找不到座位,直到凌晨一兩點(考試期間大概三四點),人潮才開始稀疏。

我曾經有過通宵趕論文的經歷,直接待到第二天早上8點多,新一天來上自習的人陸陸續續走入圖書館。泡在圖書館的十幾個小時里,我不曾孤單過,因為不論幾點,永遠有人不斷來到圖書館,打開電腦還有書籍,開始他們的論文地獄。看著那些不同膚色種族的人,儘管完全不認識他們,卻還是能感到一種共鳴,大概是因為我們都是在同一個火坑裡受難的緣故。

成績方面,我們學院75分算過關,60以下要求重修,雖然不過關的人並不多,但包括學業、考試,以及周圍學生的競爭下,感到的壓力還是頗大。在來到美國的第一年,即便每周上課的日子並不多,我一次電影院都沒去過,周末和朋友的聚餐時間也嚴控,就連放假期間也不敢盡情旅遊。

「我曾經想做宇航員,而現在我只想活過期中考試」

在2016年US NEWS排行榜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榮獲」全美「最有虐待傾向的學校」第1名。有學生甚至半開玩笑說,「這裡是地獄第10層」。當然,是否是學業壓力最大的學校還有待商討,不過這裡許多學生確實每天都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

約翰霍普金斯的9大學院

除醫學、生化學外,林悅所在的國際關係學是校內最嚴格的學科之一。平均每學期8門課(不包括選修旁聽課),要熟練掌握一門第二外語,還要因校區設置在首都華盛頓特區內,經常要參加學校周邊的各類社會實習活動。在一些重點科目,如經濟課,最終成績需要在B以上(平均80分)才能及格。一些老師更甚,喜歡用正態分布法來判定學生成績,於是你不能只是優秀,而是要比其他人更優秀才行。

「我曾經想做宇航員,而現在我只想活過期中考試」,大二學生凱里·莫蘭表示,不知道自己為何拚命考進這裡,「明明在賓大我GPA能得個3.8,而現在我的畢業GPA才只有2.9」。值得一提的是,較容易獲得好成績的語言課等科目,常常不會計入GPA,只有那些「變態等級」的成績才會「笑著拉低你的GPA」。

2000美元獎學金,也需要GPA3.6

對有些學生來說,獎學金是一個分擔學費壓力的措施;而在霍普金斯,這更是一個體現自己學業有成的標誌。這裡的許多獎學金都「有名無實」,可能一學期才發放2000美元,「還不夠每天的咖啡錢」。但獎學金的抬頭會跟隨學生每年的實習申請,獲得更多獎學金(無論大小),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好的實習機會,對畢業後的出路影響頗遠;甚至,這會影響老師對學生的印象分,對於工作繁忙到每周見不到5分鐘的部門主任,學生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也對學業或未來各類申請書有很大幫助。況且,就算是這2000美元,也需要GPA3.6以上。

約翰霍普金斯研一新生基本課表,除周三上午是選修,其他均為必修課

如果是想要爭奪更高級別獎學金的話,顯然已經不能只看硬性成績了。在這一批「尖子生」中,在GPA全部接近4.0的同時,還要有更「高大上」的實習經歷,如在學校對面的布魯金斯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或(對於美國學生來說)直接在政府部門當顧問。學霸的世界,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都說中國留學生壓力更大,究竟為何?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讀心理學博士的Lee告訴GT東學西讀小編:「中國父母對孩子從小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都讓中國學生跟國外孩子比完美主義的成分更多。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或要求,他們往往會自我批評,有巨大的自我價值喪失感。留學生在大學遇到比較嚴厲的老師,比較不友好的同學,甚至處理一些在國內不曾遇到國的社會關係時,往往容易對他們的心理建設造成衝擊。」

面對壓力,他們失去了在國內有過的社會支持系統,缺少親情以及能給予溫暖的人。一旦他們在國外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在遇到挫折時就有更大的幾率無法排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自殺的概率。

最近幾年,我們幾乎每年都會看到有亞裔學生在校園裡作出反常甚至消極行為的新聞(比如槍擊案、自殺等)。除了家庭和個人因素外,「我想美國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也對這些事件負有一定責任。」 Lee如此表示。

美國對亞裔素有 Model Minority(模範少數族裔) 的印象,在校園裡,看到亞裔學生學業出眾,美國老師和同學早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會有一種,他們成績好是應該的心態。」。而亞裔學生一旦成績稍不如意,甚至還會遭到老師和同學的冷眼。這些無疑加劇了亞裔學生在學術上的壓力。

一些亞裔學生反模範少數族裔活動

留學生該如何應對壓力?

Lee 表示,在外求學,學生們尤其是容易遇到巨大壓力的博士生們應多交朋友,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來調劑自己在學術上的壓力。遇到困難或者壓力,最好能夠跟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傾訴。這些都能有效的排解壓力。此外,遇到一些比較棘手或者不太方便和身邊的人述說的,也可以求助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

「對於心理諮詢,中國人或許會有些負面的印象,認為那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會去看的」,Lee說道,「其實心理諮詢在美國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諮詢服務。在期末考試周前,許多美國學生都會約諮詢師聊聊,釋放釋放自己的壓力,聽聽另外的聲音或許就能更好的面對生活。所以留學生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Stereotype (偏見)就放棄一個可信賴的溝通和舒緩壓力的管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T東學西讀 的精彩文章:

PGone人設崩塌,留學生如何看嘻哈

TAG:GT東學西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