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殺博士:心魔,阻斷了他所有的退路

自殺博士:心魔,阻斷了他所有的退路


博士楊寶德

1


2017年12月25日,也是西方的聖誕節,西安交大在讀博士楊寶德從學生公寓出走,未帶手機和身份證。

26日上午,楊寶德遠在北京的女友發覺異常,求證後發現楊寶德失聯;後經派出所、學校和家屬的多方尋找。

29日發現楊的屍體,證實楊於25日在西安的滻河自殺溺亡。

楊的女友於1月8日以「追尋楊寶德」的網名,發布的一篇「西安交大在讀博士自殺溺亡 導師被指奴役學生冷漠無情」的長微博,迅速被成千上萬的自媒體轉發,「博士自殺」事件也因此成為這段時間各大傳統媒體同時關注的社會熱點。

這則消息,還在持續發酵。儘管事件的發生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天,但整個社會的關注度還是有增無減。

正常的死亡,每天都有發生;大學生、碩士生的死亡事件也不鮮見;博士生的死亡也同樣不是個別現象。

關鍵是博士生的非正常死亡,而且還牽扯出他的女博導以及其他更深層面的社會原因,這起博士自殺事件因此而成為這段時間的社會熱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2

剛剛發生的北航導師性侵女學生事件還沒冷卻,博士楊寶德因不堪女博導奴役而自殺事件又迅速熱上了網路。近年來一起接一起的碩士生博士生悲劇事件,其罪魁禍首紛紛指向了他們的導師。

「怎麼會有這樣的導師?」

「現在的師生關係都怎麼了?」

人們因此而困惑、而憤怒。

曾經的老師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種觀念影響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一方面,凸顯了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中華民族「尊師重道」優良傳統和美德的一種體現。而導師,更是老師中的權威代表,也是學生心目中的嫡系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與重要性自然非一般意義上的老師可比。

曾幾何時,學生把幫助導師做學業之外的事情當成一種義務、一種自豪、甚至樂趣,因此,學生的付出是主動的,也是快樂的,除了因為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導師的關心和濃濃的師生情之外,長期的傳統教育也讓學生覺得主動付出是應該的,並因此而成為習慣,於是,彼時的師生關係是和諧一致的。

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良性循環:導師越是不讓學生幫忙(做額外的事情,比如家務),學生反而越把幫導師的忙作為一種榮耀,導師也會因此更加愛惜自己的學生,甚至感恩於學生的額外付出。這種現象與體驗,在60後以及部分的70後作為學生時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

如今,博士楊寶德之死,讓人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變了味的現代師生關係:導師似乎成了可以決定學生生死的老闆,學生似乎成了導師手頭的廉價勞動力甚至工具,此時的師生關係變成了對立關係。

3

楊寶德並不是第一個自殺的博士生,在他之前已屢有先例:

2005年,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個在職博士生,於2月2日凌晨在宿舍浴室內上吊自殺。該博士姓劉,據報道,他的自殺「可能是因健康和學業造成的心理壓力過大」所致。

2009年,武漢大學在讀博士楊志高在家自殺身亡,時年34歲。據報道,楊的自殺「疑與論文難以通過有關」。

2011年,中山大學在讀博士阿洋從5樓跳下,年僅28歲。經調查,阿洋選畢業課題時沒理解導師的意圖,論文沒寫好,擔心畢不了業,壓力大因此跳樓自殺。

……

我相信,楊寶德之後,這類悲劇也不會停止。

在我們的印象中,博士生都是高材生,懂得道理比平常人都要多,怎麼會想到自殺呢?

事實上,他們雖然讀了很多書,但這些書從來沒有教過他們如何面對壓力和挫折;他們也的確都是高材生,但他們的好成績並不一定能給他們帶來好心態。

基本每個博士生都這樣想過:我都比別人多上了這麼多年學,要是沒法畢業,我的青春就全部浪費了。

在他們心中,要是寫不好論文,整個人就沒有價值;要是畢不了業,整個人生就毀了。

可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可怕的後果到底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他們自己臆想出來的?

90%是想像的。

因為從小都是優等生的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敗在「學習」上;已經為此投入數年青春的他們,不允許自己從頭再來。

因為出身寒微,從小被教育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並以此為信條努力求學,希望用學歷晉陞來跳出農門改變命運,光耀門楣。

不敢輸,不能輸,不可以走錯一步,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活著,就不能失敗,就沒有退路。

你覺得自己寒窗苦讀二十餘年,卻始終不被這個世界善待,但大多數眼裡的成功者就是一帆風順的嗎?

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更努力地活著。

曾經見過深夜酒醉痛哭的男人,也曾見過地鐵上紅著眼眶的姑娘,人世百態,總有千般滋味,工作迷茫,感情坎坷,生活艱難,最難熬的時候,哭著哭著,也就睡著了……這世上,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

如果每個人只有這樣非此即彼、非生即死的選擇,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選擇,每個人都可以有許多種選擇,每種選擇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但對於楊寶德來說,除了博士畢業留校任教能看到光明,其他的選擇都是地獄。可這世上只有他一個人攤上了這種倒霉導師嗎?難道這個導師就沒有別的學生嗎?壞人處處都有,可我們為什麼要為他們的無恥卑劣而死?

楊寶德的女友曾勸他:「要不咱就不讀了。」,可是楊寶德回答說「好不容易讀了這麼多年,如果我現在不讀的話,連碩士學位都拿不到」。

其實,楊寶德並非僅僅死於某個導師、某種制度,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

他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無法接受自己的壞運氣,更無法接受自己的人生軌跡偏離了預期。

我們必須承認,遇上這樣的導師是不幸的,可我們還是一個自主的人,我們有權利選擇在逆境中成長或是墮落。

人們之所以絕望,往往是因為別無選擇;可事實上,人們總有選擇的,或哭或笑,或留或去,無論哪條都不是絕路。

真正的絕路,是心魔。

4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博士學位重要還是好好活著重要?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自然是好好活著重要。

如果讀博士實在是很痛苦,痛苦到不想活下去,那麼繼續堅持的意義又在哪裡?難道重新尋找新生活是那樣的難以啟齒嗎?新生活的希望在數年的痛苦壓抑面前就那麼不值一提嗎?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學籍學歷管理規定》,碩博連讀研究生學滿一學年,可以申請自願降為碩士研究生。

就在自殺前的一段時間,周教授曾答應過楊寶德出國留學的事,那段時間的楊寶德覺得未來又有了希望。他很高興,想考個英語資格證,然而在一次實驗結束後,卻因學英語而被周老師批評,這讓他明白周老師可能不會放他出國。

三天之後,楊寶德在灞河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向榜樣學習,而榜樣通常是完美無缺的。可教育的失敗恰好就在這裡:他們只告訴孩子要成為和榜樣一樣的人,卻從不告訴他們榜樣也有失敗的時候。

他們從未被告知,除了向前沖,人生還可以選擇退出和重新開始。這不是懦弱,而是勇氣,輕言死亡者才是真正的懦夫。

畢竟,這世界從不嘲笑敢於選擇的人。

不用因為博士讀不下去就拚命否定自己,也不用恐懼自己除了讀博就別無出路。即便沒有一紙證書,也沒有人敢否定你的努力。

你走過的路,吃過的苦,終究會回饋於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囯學精粹 的精彩文章:

萬豪被立案調查:別做下一個樂天!我們可以將你捧得很高,也可以將你摔回地面!

TAG:囯學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