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年臘八喝粥就到這

今年臘八喝粥就到這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在開封,吃臘八粥是紀念抗金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八粥距今有千年歷史。經過後人不斷傳誦和加工,關於臘八節的故事越來越多,這些故事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臘八節的變化和傳承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北齊詩人魏收在其詩作《臘節》里說:「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臘日。而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臘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臘八節食用的臘八粥,則是到了北宋才正式開始有臘八粥名稱的記載,宋朝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開封民間稱過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並非單指正月初一,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臘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舊時,開封流傳有句俗語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臘八」,開封城鄉便有「年味」了,臘八也就是新年的開始。俗話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就是這個道

一籠莜麵銷售臘八粥。

地址:南二環遠鵬星河國際南門往西200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兄弟 的精彩文章:

TAG:五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