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再有兩天就是臘八,提起臘八,現在的人們除了喝臘八粥、泡臘八蒜之外,一般很難想到別的風俗了。在很多人眼裡,不起眼的臘八甚至都很難算是個節日,連「吃餃子還是吃面」的爭論都沒有它的份兒

臘八蒜。圖片:Yupeng Wu / wiki commons

然而,這個今天看來十分缺少存在感的傳統節日,出身卻十分顯赫。臘八可是由古代兩個極為重要的歲末節日合流演變而來的,它們就是臘祭和蜡祭,確切地說,是「臘」和「蠟」。這兩個時間相近、 性質也差不多的節日逐漸合到一起變成了臘日,而臘八就是後來從臘日中獨立出來的。

從四個字的來歷說起

一會兒是「臘」,一會兒又是「蠟」,聽起來怎麼這麼亂?前些天講蠟梅的時候,我們已經稍微介紹過「臘」、「臘」、「蠟」和「蠟」這四個字的關係,今天再來仔細理理。

「臘」和「臘」、「蠟」和「蠟」只是同一個字的繁簡對照版?那是現代人的認識,在古代,它們是區別很大的四個字。「」讀[xī],本來指干肉,也是個副詞,指(負面的)極端。「」讀[là],指的是一些常溫下呈固態的油脂,也就是「蠟燭」的那個「蠟」,「蠟梅」的「蠟」取的也是這個字。這兩個字和本文內容關係不大,而「」[là]和「」[zhà]才是要向大家隆重介紹的主角,它們本來分別是一種祭祀的名稱。

簡化字方案將「臘」簡化成了「臘」,「蠟」簡化為「蠟」,把兩個高頻字合併到兩個超低頻字上面。這樣的處理對日常生活固然便利,但卻讓本文的表述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此處我們需要事先進行一點說明:本文在本小節以外出現的所有的「」,指的其實都是「臘」的簡化字。

「臘」祭,祭祀祖先神靈

「臘」是中國古代一種極為重要的祭典,祭祀對象是祖先和神靈。《禮記·月令第六》記載在「孟冬之月」時,「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五祀」是五種神靈,東漢著名學者鄭玄認為分別是「門」、「戶」、「中霤[liù]」(一般認為就是總被孫大聖欺負的那個土地老兒,唐代著名學者孔穎達則認為同社神)、「灶」、「行」五種家神。

連天子也會參加的祭祖、祭神活動,在祖先崇拜情結嚴重的古人那裡無疑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了。

臘祭的具體日期經常改變,但都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由於這個祭祀非常重要,這個月份也被稱為「臘月」。

慶賀豐收的「蠟」日

而在舉行臘祭的臘月里,慶祝農業豐收的「蠟」祭也在火熱進行中。「蠟」主要祭祀對象是與農業有關的神靈,它利用農閑時間進行,帶有「報恩」的性質。

在先秦時期,這同樣也是一個會由天子親自參與的重要祭祀活動。《禮記·效特牲第十一》對蜡祭有一段詳細的介紹,說的是天子行此祭時需要祭祀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和水庸共八種與農業有關的神祇,要唱「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這種祝願農業條件良好的歌謠。這種祭祀的有無與農業收成有關。在祭祀完成以後,直至年末,國家都不再有勞民的工程了。

臘八粥的材料,臘八來源的「蠟」日是慶賀豐收的節日。圖片:bfishadow / wiki commons

蜡祭在民間帶有歲末縱酒狂歡的性質。鄭玄提到蜡祭時說這一天「民無不醉者如狂矣」,正是當時蜡祭的真實寫照。《孔子家語》卷七《觀鄉射第二十八》記載子貢觀看民間蜡祭的情景,回來對孔子彙報說「一國之人皆若狂」,孔子說:「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這些話未必真的由孔子所說,但蠟日狂歡、減壓的意義無疑是社會上的共識。

這麼巧?那就在一起吧

臘、蠟都是在年末舉行、帶有狂歡色彩的重要祭祀,既然趕到一起,何不索性一塊兒過了?

在民間,兩種祭祀從漢代就開始合流。臘祭開始附帶了蜡祭的狂歡色彩,蜡祭也在向臘祭靠攏。雖然臘祭與蜡祭仍然是不同的祭祀,但是蜡祭在民間的祭祀對象已經從農神變成了與自己有關係的現實人物。蜡祭祭九族(中的死者),臘祭祭先祖,外延上未免有很大重合,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止它們在一起了。

大概正是由於這樣的變化,從東漢時期開始,甚至有一些學者都誤以為臘和蠟最初只是一種祭祀的不同名稱。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引用一本叫《禮傳》的書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這裡把「臘」和「蠟」視為同一種祭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異名。前些天介紹蠟梅的時候我們也引用了《廣雅·釋天》上一段類似的話:「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此外還有人認為「蠟」是這種祭祀的統稱,而「臘」則是周代人對這種祭祀的專名。今天的學者普遍認為隋代以前官方的蠟、臘二祭一直是不同的。

前幾天我們就說了,這是錯的。圖片:bfishadow / wiki commons

但是,魏晉時期以後,這兩個節日在民間已經基本不作區分了。臘日的狂歡節越來越熱鬧,還有了為新年採辦年貨的性質。晉裴秀《大蜡》詩曰:「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反袂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買買買,可見年終剁手節本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由於祭祖是一種家族活動,臘祭還發展出了家庭團聚的節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三《時序部十八》引謝承《後漢書》(不是《二十四史》里那本范曄的《後漢書》)說東漢官員第五倫在外做官,不能和媽媽在一起,「至臘日,常悲戀垂涕。」這些節俗都一直流傳到了唐宋時期。在唐代,臘日還有過燃燈的習俗。不過這在後世並未得到廣泛的流傳。

臘日:五德輪轉挑日子

先秦時期臘祭的日期已經很難具體考證了。直到漢代,臘日的時間才有了明確的歷史記載。而那時,臘日的時間要靠「五行屬性」來確定

五行學說自戰國末年漸趨成型,到了漢代則頗為盛行。那時候,人們開了很多腦洞,拿五行來附會世上的各種問題。當時產生了一種頗有影響力的學說叫「五德終始說」,它認為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五行屬性,稱為「五德」,只有順應了這些屬性才能順應天時,國祚綿長。根據當時人迷信的想法,這個觀點就可以決定臘日的日期。

在漢代,一直存在一派人認為漢代屬於「火」德。這一派在西漢末年以後伴隨著王莽勢力的崛起而徹底戰勝「土」德說成為了絕對主流。《初學記》卷四《歲時部下》引高堂隆《魏台訪議》曰:

「王者各以其行之盛祖,以其終臘。水始生於申,盛於子,終於辰,故水行之君以子祖辰臘。火始生於寅,盛於午,終於戌,故火行之君以午祖戌臘。木始生於亥,盛於卯,終於未,故木行之君以卯祖未臘。金始生於巳,盛於酉,終於丑,故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臘。土始生於未,盛於戌,終於辰,故土行之君以戌祖辰臘。」

於是漢人多在臘月的某個戌日舉行臘祭。在東漢時期,這個日期被固定在了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上。《說文解字》釋「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正是對當時節日時間的說明。

從臘日中獨立的臘八

這個五德輪轉選臘日的轉盤最晚到宋代還在繼續。但是民間卻在佛教影響下另外形成了一個固定於曆法的臘日,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臘八了

南朝蕭梁時期的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作金剛力士,以逐疫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沐浴轉除罪障。」臘日被固定到了十二月八日上。此時的臘日既有傳統臘日慶祝所謂的陽氣恢復,春草重生的特點,又包含了「作金剛力士」、「沐浴」、「除罪障」這些佛教色彩明確的特徵。

2017年1月,內蒙古一位老人正在展示臘八粥食材。圖片:丁根厚 / 新華社

後來,漢傳佛教乾脆由此發展出了一種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傳說,說釋迎牟尼修行的時候曾餓倒在地,一位牧女給他吃了一種用各種粘米和糯米熬成的雜燴飯。吃完這碗飯,釋迦牟尼跳到河裡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為紀念此事,中國佛教徒於每年臘月初八口熬制「臘八粥」供佛

此後,臘八日乾脆從臘日中獨立出來,成為了和臘日並存的獨立的佛教節日。此時的臘八節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慶祝,其核心節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風俗。唐代大詩人孟浩然《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詩云:「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這正是臘八日沐浴、拜佛風俗的體現。臘八粥本來也是一種起源於宋代的佛教食品。《東京夢華錄》卷十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煮好的臘八粥。圖片:bfishadow / wiki commons

宋代以後,曾經極為重要的臘日日漸式微,最終於清朝的乾隆十年被徹底廢除;而脫胎於臘日的臘八,卻藉助一種好喝的粥廣為流傳,一直存續至今。由此可見,吃貨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

最後,附上節日關係圖,在臘八到來之前,先弄清楚歷史以便裝逼。

日曆娘の推薦

臘八到了,春節還會遠么?

過年的福字、紅包

果殼替你準備好了

還有科學送福和兩款紅包

滑動上圖查看

戳下圖詳細了解▽

日曆娘今日頭像

豆科 紅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青蛙不回家?我們來認認庭院里的植物吧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