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億年前的鳥化石,科學家首次發現化石的眼球軟組織!

1.2億年前的鳥化石,科學家首次發現化石的眼球軟組織!

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隻恐龍時代的鳥類,它的嘴裡長著許許多多的牙齒,而且眼睛尤為特殊,很有可能識別各種顏色。通過分析這隻來自於1.2億年前的鳥化石,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那個時代生物的眼部組織,尤其是它眼球內的棒狀和圓錐狀的細胞。

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周保春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鳥類化石的眼部軟組織,當然這也是世界首次發現。」這隻鳥類化石是在遼寧省發現的,遼寧也是因其大量保存完好的鳥類化石而聞名的,這隻鳥化石很小,大概有12厘米長,和現在的麻雀大小相近,它有著高聳的脖子、長長的尾巴以及鋒利的爪子。

然而,這隻鳥類化石最為驚人的特徵就是它的眼球部分,它的眼球與人類的眼球相似,鳥類眼睛後面的光敏組織中有稱為棒狀和圓錐狀的細胞。 但是也有與人類不同地方,鳥類的眼睛組織中有油脂,可以幫助它們看到顏色。

這些油脂位於顏色感應錐形單元的尖端,就像一個照相機機鏡頭上的濾色鏡。 例如,紅色的油滴會覆蓋紅色感應的視錐細胞,使得鳥類(包括海龜和恐龍)看到紅色。

研究人員表示:當電子顯微鏡在掃描這隻鳥類化石的眼球錐形細胞時,他們發現眼球內部有不同大小的油滴,而且仍保存在化石當中,這讓他們十分驚訝!(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有機組織,這些組織早已被石化)

周保春說:「油滴的大小與現在的活體鳥類的油滴大小相同,它應該屬於白天活躍的動物,因為它不像貓頭鷹具有色覺系統。」他還補充:「當然,這也表明錐形細胞複雜的光學系統早已在1.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

這隻白堊紀的物種,在以前從未發現過,所以研究人員還無法給它一個正式的學名。不過,研究人員可以確定的是,這種鳥類確實屬於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的喙里有牙齒,手指長在翅膀上,不過看起來也挺像現在的鳥類。從反鳥亞綱的解刨特徵來看,它們肩胛骨處的關節與現代鳥類有很大的區別,在中生代末期,大約6600萬年前,這種反鳥亞綱就已經滅絕了。

檸皓文玩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且註明出處,圖片源於網路,僅作學習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檸皓文玩 的精彩文章:

男子在山裡撿到「菠蘿包」石頭,朋友看到後讓他立馬上交!

TAG:檸皓文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