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利克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克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克恩的中場戰事,不是反戰,而是一個男孩的成長。

——寫在前面

評價一個主持人的主持功力,常說:這人主持功力真好,全場嘉賓的話沒有一句話掉地上。不管你節目多熱鬧,氛圍多嗨,一句話啪嘰掉地上,絕對是所有主持人的夢魘。

說話有來有回,會讓人產生熟悉的錯覺,感覺面前這個談話投機的傢伙就像曾經親密無間的老友,瞬間歸屬感爆棚,親密感自然迅速升溫,但這種氛圍是雙方小心配合的結果,建立得有多順利,崩塌得就有多迅速。經不住哪怕短短一瞬的尷尬。

孤獨是人精神世界最大的敵人。就像沙漠里的禿鷹,旅人並不會注意它,但心裡一定清楚,它就在身邊耐心等待,隨時伺機而動。

所以,人會竭盡全力取尋求歸屬感,融入一個和自己有某種共同點的集體,以至於都不會糾結這個共同點是否真的存在,哪怕就是些想像出來的東西,比如宗教和國家。

我們喜滋滋地把這種共同點當成勳章掛在身上,像是老師獎勵的小紅花。這是證明,證明所有會員都會受到我們相對熱情地接待,其他倒霉鬼就必須處於相對的另一面。

但我們不是針對你喲,而是針對你們所有人。

二元世界是危險的,這樣的世界裡不是朋友就必須是敵人,不是真理就是謬誤,不是鮮花就是牛糞。逐漸的就失去了理解其他人的能力。

就像啦啦隊長需要的是授勛英雄,石油大亨需要的是思歸的大兵,球隊老闆需要的是無畏的戰神。沒有人需要比利科恩,也沒有人需要他所在的B連隊。沒有人察覺到,他們需要的那些標籤都是軍人的真實生活。旁人也許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令他們感覺良好的觀念,但軍人們沒有選擇,所有的都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無從迴避。

要說情緒表達,不得不服李安。不用歇斯底里,不用高潮迭起,就是溫水煮青蛙一樣的呈現生活本來的樣子,也能讓人嘗到曖昧含蓄的情感。

讓人想起年少時期那些細微,靈敏的情緒。從年少輕狂,到尋求歸屬,到掙扎失望,再到收斂重生。

人因為感受自身真實的同時卻無法對他人感同深受,所以註定孤獨常伴,窮其一生都無法迴避「我是誰?」和「哪裡屬於我?」這兩個終極拷問。

封面來源:《比利克恩的中場戰事 》海報,百度圖片[侵刪]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明的文藝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卓明的文藝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