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紅丸案轟動朝野 皇帝身亡 首輔告老 真相撲朔迷離
明朝末年,大明宮中發生了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迷案」
這三起案件,案情撲朔迷離,震動朝野。
話說,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常洛即位,改國號泰昌元年,朱常洛是萬曆帝皇長子為皇太后宮女王氏所生,自幼不得父親喜愛;朱常洵是皇三子,萬曆帝寵愛鄭貴妃所生。為萬曆帝所鍾愛,鄭氏與萬曆帝想立常洵為太子。而朝臣們依據舊制,無嫡立長的法綱力爭,直至皇太后施加壓力,無奈之下,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也冊封朱常洵為福王。
朱常洛幼年凄苦,經歷坎坷,13歲才讀書。朱常洛登基後,宮闈爭鬥並未真正結束,在泰昌年間更為劇烈。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極大典上,「玉履安和」,「沖粹無病容」,就是行走、儀態正常,沒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著手整頓朝政,發銀100萬兩白銀犒勞遼東等處邊防將士,罷免礦稅、榷稅,撤回礦稅使,增補閣臣,運轉中樞,「朝野感動」。
本來以為新君繼位,會有一番作為,不想登極大典後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八月初十一的萬壽節,也取消了慶典。《國榷》記載:鄭貴妃「進侍姬八人,上疾始憊」。《罪惟錄》也記載:「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內官崔文升治病。崔文升原是鄭貴妃宮中醫官,崔文升用去熱通利之葯,使泰昌帝腹瀉排毒。一晝夜瀉好多次,有的說一晝夜瀉三四十次。皇帝平日常憂心國事,本已虛弱的身體,不幾日更是「聖容頓減」「病體由是大劇」,服藥後,泰昌帝病勢不減反增,皇帝身邊的東林黨人認為皇帝是縱慾過度,崔文升進葯是受鄭貴妃指使,欲置皇帝於死地,眾太醫束手無策。
此後,鴻臚寺丞李可灼稱有仙藥可醫治泰昌帝之病,對其葯大臣們多不主張皇帝服用。但由於無計可施,皇帝決計服用。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初服一丸,即不喘,四肢和暖舒暢,病情稍緩,思進飲食。後來又服一丸,於次日凌晨即亡。此葯為紅色以鉛為主,以鹿茸為輔,故稱「紅丸」。
泰昌帝是八月初一繼位,九月初一就駕崩了,這件大事,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此案明顯是由於泰昌帝長期憂心操勞國事和東林黨人胡亂議論干預治療並耽誤病情的結果。
泰昌帝死後,天啟皇帝朱由校登基,朱由校迫於輿論壓力,准許內閣首輔方從哲退休,將崔文升發配南京,李可灼充軍,此案草草收場。
「紅丸案」成為明宮三大疑案之一。

※高曉松炮轟清華頂尖學霸愧對教育 一句話揭露奶茶妹妹放棄他選擇劉強東的真實原因!
TAG:星球探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