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曉波:區塊鏈到底是誰的機會?

吳曉波:區塊鏈到底是誰的機會?

發現思想力 成就影響力

關 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

我第一次聽到區塊鏈這個名詞,是在2016年的7月。

安存公司董事長徐敏對我說,他的公司新組建了區塊鏈研究組。「這個技術可能改變世界。」徐敏用很亢奮的口吻對我說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里,至少有兩次,區塊鏈如此地逼近我的工作。

一次是在2017年的7月。一位前同事發了我一份項目白皮書,說要做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社交產品,請我當顧問。他把這個產品放到ICO平台去做眾籌,據說很快籌到了上千萬的金額,但也迅速地引發了激烈的網路攻擊。我的這位前同事,被迫在正式ICO前終止了項目。

我第一次十分驚奇地目睹了一個隱蔽而瘋狂的市場

還有一次是8月,一位很有天份的90後創業者找到我,說要做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自由內容娛樂體系」,問我有沒有做天使投資的興趣,他很認真而且斬釘截鐵地對告訴我,未來的世界一定屬於區塊鏈。彼時,各種ICO神話正喧囂塵上。我想了兩天,還是婉言謝絕了。

十年以後——也許用不了那麼久,我會在這裡再寫一篇專欄,後悔錯過了投資下一個馬雲或馬化騰的機會。

不過,此時此刻,我覺得自己並沒有錯過什麼

2

區塊鏈,總是與比特幣相提並論。

2008年10月31日,一名叫「中本聰」的人在一個密碼學郵件群組中發出電子郵件,宣稱:「我一直在研究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他推出了一個以比特幣為交易貨幣的新體系。

而區塊鏈,就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

信息專家們把區塊鏈稱為是創造信任的機器他們描述了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的景象:所有的電子合同嵌入數字代碼,並存儲在透明的共享資料庫里,在那裡,他們被保護,永遠不被刪除、篡改和修訂。在這個場景中,我們每一個人在互聯網世界裡進行的每一份協議過程,任務和付款都將可以被識別、驗證、存儲和共享。

在區塊鏈的系統中,參與者無需了解其他人的背景資料,也不需要藉助任何第三方機構的擔保,或者保證。也就是說,現有的互聯網模式將被替代,一切的中心化平台都可能消失

正因此,區塊鏈被看成是繼蒸汽機、電力和互聯網之後的第四次技術大革命。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大革命與你我有什麼關係?

再或者說,它是誰的投資機會?

我曾向大家介紹了期望值曲線,它由技術諮詢機構Gartner公司提出,根據技術發展周期理論,描繪了一條新技術的發展周期曲線,因此也被叫做Gartner曲線。

根據加德納公司的研究,任何一項新技術,將經歷從概念、胚胎髮展到成熟的五個區間。它們分別是技術啟動期、期望值高峰期、幻滅低谷期、領悟爬坡期和效率飽和期

在我看來,有一些前幾年被炒得炙手可熱的新技術已進入幻滅低谷期,比如VR、AR,而有幾個更新的概念則正進入期望值高峰期,它們分別是人工智慧、區塊鏈、無人駕駛和人類永生。

在期望值高峰期,一定會出現的景象是:人人談論,泡沫巨大,兌現無期

按康德的說法,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大美德,是慾望。在人類科技史上,進步是永恆的主題,它總是伴隨著狂妄的想像和無比激進的冒險。而越是深刻和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它的實現周期就越長,期間的風險和泡沫就越大。

在過往的歷史中,技術革命的風險承擔者和最終的獲益者,始終屬於少數天才、專業公司和機構資本。我認為,這一規律並不會改變。

▲圖片來源:東方IC

3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關於比特幣創富的神話令人津津樂道。很多人懊悔又失去了一個實現「小目標」的機會。到此刻,這股投機風似乎又刮到了區塊鏈。

2018年1月初,被遺忘了很久的人人網宣布推出一種基於區塊鏈的虛擬貨幣平台。

在A股市場上,一些宣布了區塊鏈計劃的公司紛紛股價大漲,甚至被封在漲停板上。這樣的題材炒作迄今未見衰退。

上周,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宣布將「All in區塊鏈」,更是掀起了討論的熱潮。

就在今天的中國,很多人都渴望在比特幣和區塊鏈熱潮中,攫取一筆紅利。

投資機會的金融衍生化,似乎在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分享到科技變革的紅利,但在事實上,它更多的屬於投機做局者的圈套。

昨天,一位在東北遼寧做冷鏈物流的學生給我發微信,說周末在上海有一場關於區塊鏈的小型論壇,他很想來聽課,問我有沒有意思。

我回復說,如果那天有空,飛來聽聽當然是很不錯的,不過說到要投資,冷鏈肯定比區塊鏈靠譜一萬倍。

本文已獲得吳曉波頻道授權

配合上期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思客 的精彩文章:

航空公司:飛機上可以開機了,網友糾結:其實不開機也挺好

TAG:新華網思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