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高大都是吃得不對!8個藏在食物里的控糖秘密!
糖尿病人最擔心吃少餓,吃多血糖高,在日常的診療中,經常有糖尿病友們來諮詢糖尿病同伴:「我能吃什麼呢?」 「有什麼需要忌口的?」 糖尿病友吃什麼,什麼能吃,什麼該吃,怎樣吃,許多不完整不科學的信息讓他們失去了判斷。今天 糖尿病同伴總結了非常有效的飲食控血糖方法,大家學一下:
一、糖尿病要了解升升糖指數:
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容易升高血糖;低升糖指數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血糖升高較低。
當血糖生成指數在55以下時,該食物為低升糖食物; 當血糖生成指數在55~70之間時,該食物為中等升糖食物
當血糖生成指數在70以上時,該食物為高升糖食物。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選擇食物方面,更應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主食的升糖指數分類:
低升糖指數(
燕麥片55、小麥麵條47、通心粉45、甜玉米55、番薯54
中升糖指數(55—70):
白米飯56、全麥麵包69、高纖維麵包68、馬鈴薯56、米粉58
高升糖指數(>70):
玉米片(早餐穀類)84、白麵包70、烤馬鈴薯85、炸薯條75
專家指出高升糖指數主食多為精細糧食和低升糖指數主食多為粗糧,它們應該搭配著來吃。糖尿病患者一餐主食中的1/3~1/2為粗糧;每頓飯都應粗細搭配;老年人晚餐可適當減少粗糧。
相對而言,一個人每天大概吃五兩主食,專家建議糖尿病人不要集中在三餐,可以分到大概四餐、五餐或六餐裡面去;如果按照三餐分,早晨1兩—1.5兩;中午2兩;晚上1.5兩—2兩為適宜。
二、油不含糖,但也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
推薦食量:糖尿病友宜每天20克以內
由於糖尿病人需控制能量和脂肪的攝入量,故對炒菜用油的質和量,就應精挑細選:
通常食用的脂肪食物可分兩大類:
一類是動物性脂肪,如烹調用的牛油、豬油、羊油等,還有肉、乳、蛋中的脂肪,這類脂肪除魚油外,含飽和脂肪酸多,可使血清膽固醇升高。
另一類是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除椰子油外,含不飽和脂肪酸多。
因此,大部分飲食指導建議中推薦:糖尿病人易食植物油,少食動物脂肪,盡量用植物油取代動物脂肪。 尤其是橄欖油、茶油等,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非常高,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心腦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既然植物油能調節血清膽固醇,是不是吃的越多就越好呢?不是!相反若大量無限制地食用植物油,會越吃越胖,使糖尿病難以控制。一般來講,糖尿病飲食中每日的烹調用油一般控制在20克內為宜。
三、糖尿病人也可以吃肉,吃這些肉最好:
兔肉,兔肉含有人體最易缺乏的賴氨酸、色氨酸等營養素,常食兔肉可防止有害物質沉積,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益處。
牛肉,牛肉富含鉻,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適用於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者食用,一般一周吃1次牛肉即可。
魚肉,魚肉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並且容易被人體吸收,100克魚肉可供應機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的一半。
魚肉含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E等,以及多種脂肪酸,脂肪酸可防止血黏度增高,能有效防止心臟病的發生,並能強健大腦和神經組織。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脂肪酸還可以輔助治療慢性炎症、糖尿病和某些惡性腫瘤。
禽肉,包括雞肉、鴨肉、鵝肉等。禽肉和魚肉因為肉色白,而被統稱為「白肉」。
禽肉中的亞油酸含量較高,因此消化率極高。禽肉中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且脂肪含量低於畜肉,屬於適合糖友常吃的肉類之一。
四,糖尿病人當心調味品中隱藏的成分影響血糖
在糖尿病飲食中,對用於烹調食物的調料如鹽、味精、醬料、糖等的用量是有嚴格限制的,許多病友由於不懂得靈活運用烹調技巧,即使嚴格控制主食,這些調料的使用卻很難控制到位。
其實即便對常人來說,飲食口味過重,也會對身體不利,中醫很早就總結「淡食最補人」,這是一句攝食格言。
食鹽用量是需要嚴格限制的,一般情況下,每天食鹽攝入量應該少於6克,若已有高血壓,則應控制在3-5克。
五、做飯菜的方法不同,吃後血糖也有不同!
1.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類能整粒吃就不要磨
食物的生糖指數受其形狀、大小的影響,一般來說切的越細碎生糖指數越高,因此對於薯類、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更不要製成泥狀,可盡量大塊些,吃的時候多嚼幾下,讓腸道多蠕動,這樣對控制血糖有利。
2.盡量少油
烹調時,應以汆、煮、拌、蒸等少油的烹飪方式,並且盡量少放油,盡量少用煎、炸、紅燒、爆炒等耗油多的烹飪方法。做湯或砂鍋燉菜時,如放肉的話,肉不用過油,可直接放到鍋中。
3.烹調時加點醋或檸檬汁
食物經發酵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可使整個膳食中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檸檬汁是簡便易行的方法。
4.高、中、低生糖指數的食物搭配烹調
多種食物混合在一起烹制,既可以調色、調味、調口感,又可以獲得豐富的營養,不妨適當地將高、中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一起烹飪,製作成中血糖生成指數的膳食。
六、糖尿病人做米飯加點粗糧血糖升得慢
糙米、大麥、玉米、燕麥等粗糧含豐富的纖維(粗細糧最佳比例為4:6),可有效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避免米飯吸收過快,胰島素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血糖就升高了。(想了解更多的粗糧可以在平台對話框中輸入:41)
七、糖尿病人吃米飯時不要太熱——抗性澱粉升糖慢
同為白米飯,剛蒸好時和冷卻後對血糖值的影響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稻米中所含有的澱粉在生成的情況下無法消化,蒸熟了之後就容易被人體吸收了。然而當米飯冷卻後其中的澱粉又會變得難以消化,產生與膳食纖維相同的功效,這種物質被稱為抗性澱粉。
利用這一點,血糖過高的朋友可以早點兒把飯蒸好,讓它冷卻之後再食用。
八、在家做飯按照以上方法來,能防糖尿病,也有利血糖控制
一項新研究表明,多吃家裡做的飯菜是防止糖尿病的最好辦法。
研究表明,每周吃5至7次在家裡做的飯菜,相比每周在家中吃飯2次以下的人,患II型糖尿病的概率低15%。
研究人員稱,從國際趨勢上來看,人們更願意在外面吃飯,這就會導致過多的攝入快餐。由此產生一種擔憂,經常如此飲食的人攝入了太多的能量而營養不足,這會導致體重增加,從而增加II型糖尿病的風險。
以上研究也表明,在家做飯時加入的料和油自己控制,不像飯店裡為了提味加的油料多,而且許多餐中加了糖,所以對防治糖尿病不利!
關注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入群學控糖知識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