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得下小紅莓的酸澀,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甜
文丨慢性愉悅 圖片丨網路 主播丨語涵
開頭曲:The Cranberries - Stars
片尾曲:The Cranberries - Ode To My Family
以前一直覺得小紅莓只是某個歌手的外號,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樂隊。前幾天小紅莓主唱桃樂絲的離世,讓人扼腕痛惜。也許優秀的人的生命總是短暫的,因為他們燃燒的更激烈,離開的也就越快。
Zombie
《zombie》直譯為「殭屍」,但這裡指的應該是那些麻木的、有如行屍走肉般的劊子手。這首歌曲的風格叫做「垃圾搖滾」,特點是歇斯底里的嗓音,強烈的、讓人抑鬱的濃重鼓聲還有失真的吉他聲。科特柯本所在的涅槃樂隊,就是垃圾搖滾的代表樂隊之一。
垃圾搖滾是當時年輕人宣洩負面情緒時經常運用的風格,就好像心情陰鬱壓抑時,只有罵那麼一兩句髒話,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垃圾搖滾給人的感覺,就有點像這樣,毫不修飾的宣洩,還有看似毫無章法的隨性演繹,表達自己的心情。
據說這首歌與綠日的《21 gun》一樣,是一首反戰歌曲,以1916年愛爾蘭人民抗議英國政府拖延實施1914年會議通過的「愛爾蘭自治法」,在4月24日起義,後來遭到血腥鎮壓的事件為背景,而後又與1993年3月20日的炸彈襲擊時間相互呼應,聲淚俱下地控訴戰爭。
Dying in the sun
作為一個搖滾樂隊,小紅莓最出名的卻是這首並沒有半點搖滾影子的歌曲。名字譯為「在陽光下逝去」,沒聽此歌,就已經覺得是分傷感了。
也許有許多人覺得《dying in the sun》是一首表達「不羨鴛鴦不羨仙」的情歌,但這個立意根本不能將這首歌置於神壇之上。這其實是小紅莓以愛爾蘭人的口吻,傾訴著內心的迷茫。這更像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孤立無助、不知所措、無力還擊,而後在陽光下逝去。它不像其他搖滾樂隊一樣,面對壓迫。馬上就想要嘶吼著反抗,而是就這樣靜待著死亡的到來,那股很鮮明的絕望一下子就凸顯出來。
Dreams
小紅莓不僅是公認的「愛爾蘭國寶級藝人」,還是許多國內歌手的啟蒙者,或者說是偶像。才子高曉松毫不吝嗇對小紅莓的讚美,在自己的節目里用小紅莓的歌曲做片頭,而天后王菲也通過演唱這首《dreams》的中文改編版《夢中人》,來表達對小紅莓樂隊的致敬。
小紅莓作為一個國寶級樂隊,不能僅有宣洩情緒的歌曲,或者是傳達無力感的歌曲,還要有自己的正能量。《dreams》就是一首正能量滿滿的歌曲,主唱桃樂絲的聲音像極了高原上強烈但不兇猛的風,遼闊、大氣、自然等一系列和寬廣扯得上關係的詞語,應該都能形容這首歌。
歌詞里雖有描述自己的迷茫,但也有堅定的信念,去相信陰霾過後,希望會重現。每天變化的生活,不斷改變的人生,會讓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Never Grow Old
這一次小紅莓的《Never Grow Old》算是比較淺顯和直白的一首,沒有摻雜太多的歷史因素,也沒有太多的暗喻,僅僅是對時間、對人生的一個態度。可就是這簡潔的歌詞,也足夠讓人回味許久。
如果有兩個選擇擺在你面前,一個是青春永駐,但每一天只能重複一樣的東西;而另一個是從年輕到衰老,可以體驗世間萬物。你會選擇那個?不過這沒得選擇,上天已經幫助我們選擇了後者。所謂的完美並不是一個常態,它是某個瞬間的東西,過去了,就只能從記憶中尋找。
愛爾蘭不僅盛產像葉芝這樣偉大的詩人,喬伊斯這樣不朽的作家,還盛產無數優秀的樂隊與歌手。西域男孩、U2、恩雅、小紅莓、秘密花園等都出自愛爾蘭。如今我們已經懂得「小紅莓」其實就是蔓越莓,但愛爾蘭的那顆酸澀的「小紅莓」,怕是再也品嘗不到了。


TAG:微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