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裔夫婦殺死並腌制5歲女兒:媽媽,我不想死……

華裔夫婦殺死並腌制5歲女兒:媽媽,我不想死……

轉載務必聯繫第一女刊。

01

我本以為,給了我生命的你們

一定很愛我 。但,我錯了

最近一條新聞讓人又憤怒又心疼。

一對在美國開中餐廳的華裔夫婦報案稱:

自己5歲的女兒失蹤了。

警方第二日發現小女孩屍體之後,

卻逮捕了前來報案的女孩父母。

因為正是他們殺死了自己女兒

並對屍體進行腌制藏匿。

殺死孩子的母親陳某和藏屍的父親趙某

一日,因為女兒不聽話,

母親陳某一怒之下,便狠勁猛打女兒頭部,

直到女兒口吐綠色液體後才停止。

而孩子的父親趙某呢?

在發現女兒被虐打到沒了呼吸之後,

當機立斷:藏屍。

這對父母,面對孩子的屍體,

理智而冷靜地分析著最佳的藏匿方法,

有第一次殺人之後的慌張,

但卻沒有半點失去孩子的難過。

最終,他們決定用鹽「腌制」的方法藏屍。

他們把女兒放進容器用鹽覆蓋腌制好,

藏在冰箱上方後,對警方報案聲稱女兒失蹤了。

他們本以為這樣的方法天衣無縫。

因為這樣屍體在短期內不容易發臭,

等到警方巡查不到孩子確認失蹤之後,

等到大家都覺得孩子可能已經被人拐走之後,

再把女兒的屍體轉移地點,進行拋屍。

這樣,他們就是孩子失蹤後悲痛欲絕的父母了。

那個被失手打死的女兒,就當從來沒有過吧。

可不曾料到,警方在第二日

就在餐廳廚房裡發現了女兒屍體。

女孩屍體所藏放的中餐廳

屍檢報告顯示了這對父母的罪行:

小女孩正是被她的母親陳某

用右拳多次重擊頭部,造成的死亡。

並且女孩生前應該多次受到虐待。

這個5歲的孩子可能做夢也沒想到,

給予她生命的兩個人,

也剝奪了她的生命。

已經不幸死亡的5歲女孩趙·阿什利

02

我知道,你們看起來並不快樂

可是,我真的疼

很多人不理解,

那個失手打死自己孩子的母親,

怎麼就能如此殘忍呢?

身為母親的她,應該是愛孩子的,

因為當丈夫說獨自在外的大女兒無人照顧時,

一直辯駁的她立刻承認了所有的罪行,

只是為了丈夫能早點出去照顧大女兒。

可是,直到被判處22年牢獄時,

她仍舊覺得這一切對她太不公平。

她說她不是故意的。

「女兒不聽話,氣到我了。」

她說她也愛自己的孩子。

「我不想那樣對我女兒,但是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

她說自己脾氣不好,是因為工作太忙,

夫妻感情不和,自己活的不容易。

「我只有兩隻手,不是四隻手,

又要在餐館工作,又要照顧孩子,事情太多。」

可當警察問為什麼打孩子時,

委屈控訴的她沉默了一下,卻說自己忘了。

這時,她也許是有些後悔了,

但還是覺得大家對她有些小題大做:

「我生的女兒,想打想罵都是我的自由。」

審訊時,母親趙某的辯駁視頻

多麼諷刺,又是多麼悲涼。

可是,這些無力的辯駁,

是不是有點耳熟?

「辛辛苦苦工作、四下受氣,還不是為了你?」

「一直沒離婚、將就過日子,還不是為了你?」

「我現在這樣的生活狀態,還不是為了你?」

「可你還老是惹我生氣!」

……

多少這樣嘶吼的背後,

多少讓人痛心的悲劇背後,

是太多父母習慣於將生活的不容易

怪罪於孩子的身上。

02

你們說我越大越不可愛

可是我也不知道

有人說:只批評家長的「打」,

不提及熊孩子的「熊」是不公平的。

因為有時孩子實在欠揍。

但是,你有想過你的怒火

真的是因為孩子而起的嗎?

真的是因為孩子「太熊」嗎?

喝水會灑、吃飯會含飯、拿東西會掉……

這些真的是「欠揍」嗎?

還是你憑藉父母的身份,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把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順心,

把對老公的厭倦和失望情緒,

一併發泄給了孩子?

朋友曾講過一個事,

一次,兒子早上不要穿事先備好的衣服上幼兒園,

兩人僵持不下時,她伸手就給了兒子一巴掌。

她說,其實要是平時,

她一定會和兒子好好商量,

換身衣服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不知怎麼的,

那天和老公冷戰的她就覺得太生氣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

那一巴掌下去的時候,

有點後悔,但居然有點「暢快」。

還有一個總打孩子的老哥說,

現在回想自己打孩子的原因時,

有些自己都不好意思說,

他說那段時間自己實在是太背了,

事業不順,夫妻關係不和睦,

在外面都忍下來的情緒,

在面對孩子時,老是一點就炸。

有一次公司升職名單里沒有他,他就去喝悶酒,

回家後,看見兒子語文就只考了89分,

不由分說,劈手就是一個耳光。

後來才知道分數雖不高,但名次是全班第二……

看到了嗎?孩子挨打的潛在因素,

往往是因為她的生活不愉快,他的事業不順。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借著這簡單粗暴的「教育」,

理直氣壯地把情緒發泄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罷了。

GIF

更可怕的是,

在「打孩子是為了他好」的安慰下,

我們只會越來越習慣於動手打孩子,

就像家暴的人嘗到了打人的痛快之後,

就會陷進去難以控制行為一樣,

不管什麼來由,不論什麼對錯,

腦子一熱就要打罵,

伸手次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

直到悲劇發生。

生活不易,誰都有不能言說的難,

可是,在別處受了傷的大人們啊,

不要逼迫孩子去舔舐你的傷口。

不要讓孩子,只能記住血液的味道。

04

對不起 ,我愛你們

但我想去天堂照顧你們

在中國,

自古以來就有「棍棒出孝子」一說,

孩子需要打,三天不打,

他就能上房頂給你揭了瓦。

這簡直是給了那些在孩子身上發泄情緒的父母

一份理直氣壯的底氣。

可對於那些在棍棒下閃躲的孩子而言,

那青紅紫白的傷痕,

是他永遠無法舔舐好的傷口。

13歲的小男孩,

是一個懂得幫助爺爺奶奶幹活,獲得優秀幹部榮譽的孩子,

可是在不斷的棍棒中,他成了一個揮刀弒母的冷酷兇手;

10歲的小女孩,

在留下2頁遺書和3分鐘告別視頻後,喝下農藥自殺身亡。

在視頻中,她說:你們打我罵我,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對我好,

我可以在天堂照顧你們一輩子。

27歲的姑娘,在棍棒下長大後,終於逃脫了父母的棍棒,

可她早已習慣了去討好所有的人,

她所有的「善解人意」,是另一種棍棒。

……

看見了嗎?

在棍棒下的孩子,

真的過得並不快樂。

孩子是柔軟的,對於他們而言,

他們站立於這個世界的姿勢,

往往是從父母的言行態度中獲知的。

父母的身體反應與行為,

往往是他們捕捉信息、判斷信息的直接依據。

而在這一過程中,

如果孩子在父母的身體反應與行為中

僅僅是獲得所謂的「是非對錯」

而沒有感知到「愛」與「呵護」的話,

他們學到的是以暴制暴,是自殺,

或者,是永遠「懂事」地活著。

這或許就是教育的最大悲劇吧,

那些愛著孩子的父母,

「打孩子只是為了懲罰他的錯誤」的自我安慰下,

漸漸習慣了動手打孩子,

最終成了殺害孩子人生的劊子手。

05

當我難過哭泣的時候

你可不可以先抱抱我

一顆種子,最開始讓它發芽的,

是陽光空氣水,而不是狂風暴雨。

即使,每棵樹在最後都要面對這些惡劣的天氣。

其實讓一個人變得強大的,

往往不是殘酷和真相,而是愛與呵護。

在孩子惹你生氣時,

不要急著打罵孩子,

我們得先冷靜地想一想:

此刻的憤怒、急躁到底源自哪裡。

當孩子真的犯了錯,

也不要直接一頓「棍棒教育」,

我們可以先蹲下身,去聽聽孩子的原因,

以一個平等的視角,

在溝通中讓孩子認識到哪裡不對的同時,

也能感覺到我們的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當孩子面對恐懼、驚惶、低落的情緒時,

也可以擁有對我們說「我害怕」的最親密的權利。

記得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智齒》中

有這樣的一幕場景:

當在學校里被冤枉偷東西時,

女孩梁新的第一反應是:

「我要告訴我爸爸。」

聽到這話時老師一愣,

因為老師的想法本來是:

「你要是不從實招來,我就通知你爸爸。」

是啊,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時,

都會覺得訝異和不可思議,

但頓愕之後便心生羨慕:

只有在愛中成長、被耐心對待的孩子,

才會在面對任何情況下,

都能覺得父母是知道自己的,

是自己最堅固的後盾。

而這樣的信任,

永遠不會出現在「棍棒」下。

一個孩子在講述自己到來時這樣寫到:

在孩子的心底,

你是他降臨這個世上的第一個好運氣,

所以希望,即使生活是一地雞毛,

也能好好地保護好孩子的這個好運氣,

讓他明白來自你的溫暖與世界的態度,

讓他有能力繼續延續這樣的好運氣。

他們都值得被這個世界溫柔地對待,

當然,我們也是。

GIF

來源:第一女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母嬰 的精彩文章:

關於前任,到底有什麼可懷念?

TAG:搜狐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