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兩例房顫導管消融演示,分享經驗,開闊思路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兩例房顫導管消融演示,分享經驗,開闊思路

房顫手術演示直播是「中國房顫周」學術活動的一大「重頭戲」。1月2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陳松文醫師、周根青醫師進行了兩場房顫導管消融的精彩手術演示。天津市胸科醫院盧鳳民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菁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苗成龍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王海雄教授與術者通過網路實時互動,對房顫病例導管消融的關鍵環節進行了互動點評。

圖1. 盧鳳民教授、周菁教授、苗成龍教授、王海雄教授(從左往右)主持「中國房顫周」手術直播。

演示病例1:消融指數(AI)指導下大環肺靜脈電隔離

77歲男性,因「反覆陣發性心悸5年」入院,心電圖診斷陣發性房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周根青醫師在劉少穩教授指導下完成手術。

1. 手術過程

經食管超聲提示,患者的左房前後徑32 mm;左房-肺靜脈CT重建提示,左房上下徑較大,肺靜脈粗大,房間隔穿刺後監測ACT,左房建模後與CT圖像融合,消融指數(AI)指導下行大環肺靜脈電隔離,前壁AI目標值550,後壁400,先後行環右肺靜脈和環左肺靜脈大環消融,並補點達到電隔離,雙側肺靜脈頻發自發電位。雙側肺靜脈環頂部及後壁距離近,行頂部線消融達阻滯。

心房雙部位快速起博,誘發房顫、房撲不終止,於Marshall靜脈口心內膜面和左側後下神經節對應位置消融,房顫、房撲終止,轉為竇性心律,重複性快速起博刺激,不能誘發。靜滴異丙腎上腺素,未誘發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程序刺激陰性。

圖2. 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術演示。

2. 策略分析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電生理團隊對AI在123例陣發性房顫大環肺靜脈電隔離病例的回顧性分析發現,肺靜脈直接電隔離的比例在60%左右,「GAP」主要集中在右肺靜脈的前交叉、頂部和後交叉,以及左肺靜脈的頂部。需要進一步優化消融策略,如在特定位置縮小點間距、改變貼靠方式等,進一步提高肺靜脈直接電隔離比例。

3. 苗成龍教授點評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一例手術病例是陣發性房顫。房顫導管消融是治療陣發性房顫的一線治療方式。本例採用的是點對點的方式建模,這種建模方式對術者的經驗要求比較高,優點是構建的解剖模型可能更加精確一些。

術者的操作十分流暢,採用了目前比較推薦的AI模式進行消融。這種AI模式使得對消融的強度可以量化,比消融的經驗性判斷更有優勢,能確保消融的有效性,同時也不會過度消融。

演示病例2:腎移植術後患者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

65歲男性,因「體檢發現房顫10個月,伴胸悶1月余」入院,入院診斷為持續性房顫。患者在2011年曾因尿毒症而行腎臟移植治療。心超提示左房增大(前後徑46 mm),輕度二尖瓣反流。陳松文醫師在劉少穩教授指導下完成手術。

1. 手術過程

考慮患者既往有尿毒症,故在未使用造影劑的情況下行房間隔穿刺,未行心房造影,之後在Pentaray指導下進行左房三維重建,並與術前重建的左房CT進行圖像融合指導房顫消融。因術前重建的左房CT提示,左肺靜脈前庭共干,且雙側肺靜脈前庭在後壁較為靠近,故術中先進行環右肺靜脈前庭大環隔離,在Visitag及消融指數(AI)指導下進行量化消融,未補點情況下順利完成右肺靜脈隔離。

術中患者移位,重新定口後考慮雙側肺靜脈可以共用後壁線,故進行頂部線、左肺前壁、改良後壁線消融。術中順利完成左肺靜脈隔離,且後壁BOX隔離。

考慮患者的房顫持續時間較短,予以電復律後進行電壓標測,提示除干預的後壁之外,心房其餘部位的電壓均正常,故未進一步干預。予以靜滴異丙腎上腺素提高心臟興奮性,未發現其他異位興奮灶,同時電生理檢查未發現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手術順利結束。

圖3. 腎移植術後患者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術演示。

2. 策略分析

劉少穩教授指出,該手術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該患者既往有腎移植病史,長期服用免疫抑製藥及激素治療,圍術期管理上存在特殊之處。術前應用最新CT成像系統(Revolution CT)在極低造影劑及輻射情況下完成肺靜脈CTA檢查,檢查後複查腎臟功能無改變。術前未停用華法林,術中監測ACT,指導房顫導管消融治療。

(2)雙側肺靜脈前庭大環電隔離,且雙側肺靜脈共用一條後壁線。該患者右肺靜脈直接隔離,說明右肺靜脈後壁線消融比較理想;同時考慮該患者的雙側肺靜脈前庭大且接近,故雙側共用一條後壁線,這樣可以節約後壁消融時間,減少可能的食管損傷;也體現了消融的個體化選擇。

(3)改良後壁線的應用。與既往後壁線的最大不同在於後壁線往左房下壁偏,避免直接在雙側下肺靜脈之間進行消融,距離食管較遠,可以減少可能的食管損傷,且整個後壁的干預更為充分。

(4)改良後壁BOX消融後進行基質標測及電生理檢查誘發,可以發現潛在的心律失常病灶,如有則干預,如無說明該患者疾病基礎尚可。該患者持續性房顫10個月左右,也符合既往文獻報告。

(5)該病例在量化指數指導下進行消融,可以高效完成肺靜脈大環隔離,乃至整個後壁BOX消融,可見量化消融在導管消融中的優勢。

3. 苗成龍教授點評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第2例演示病例是一例腎移植術後患者。因此,為了避免造成患者腎功能損害,術中穿刺房間隔時沒有使用造影劑,只能通過影像來判斷穿刺房間隔是否成功。同時,由於患者未行肺靜脈造影,對左房的解剖和肺靜脈開口定位等,只能依靠三維重建結合術前肺靜脈CT來把握。因此,這種情形對術者的影像學知識要求是比較高的。另外,術後的抗凝治療,對於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推薦採用傳統的華法林進行抗凝,暫不推薦新型口服抗凝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在線 的精彩文章:

5.房顫危害,不可不知!

TAG:心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