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變態動畫流入國內,別讓假小豬佩奇害了孩子!
上周末,一則驚人的消息在各大媒體、自媒體都刷爆了,連新華社公號都站出來發聲!
對,就是低俗兒童動畫視頻事件!
瓜媽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比看到假藥新聞還要受到驚嚇,畢竟假藥不是人人都會吃到,而低俗兒童動畫視頻則可能每個孩子都會看到,防不勝防!想起平時用手機開著兒歌視頻丟給瓜寶看,自己去就忙別的事,真是嚇出一身冷汗……
關於低俗兒童動畫視頻的消息,相信很多朋友已經有所了解,簡而言之,就是不懷好意的變態動畫製作團隊,用小朋友所喜愛的經典動畫人物形象進行二次加工,加入各種暴力、血腥、恐怖、粗俗、性暗示等毀三觀、反人類的元素,重構劇情,製作出一個個和原版動畫片的價值理念完全不同,少兒不宜的冒牌小視頻。
這種「兒童邪典片」最早是在YouTube上被發現的,《冰雪奇緣》里的艾莎公主是這類視頻中最常出現的主角,她被開喉取刺、被家暴得滿臉玻璃渣子、被開顱、被綁架、被切掉舌頭、還被蜘蛛俠偷窺洗澡,等等等等……這些光看著字眼都很驚悚的場景,真的無法想像一個孩子如何去吸收消化。
去年 7 月,《紐約時報》特意報道了這一情況,引起了全美國的關注。
在社會各界的強烈抗議下,YouTube 開始大規模下線這類視頻、封禁賬號。到去年 11 月,YouTube 宣布刪除了超過50個頻道、15 萬個視頻。
誰曾想,這種「兒童邪典片」在外網被慢慢打掉後,卻悄悄流入了國內,在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各個正規大視頻平台上均有播放,更多經典卡通人物被惡意篡改。
小豬佩奇系列:
《小豬佩奇》不再是一家愉快生活的豬,而是披著「豬皮」的魔鬼。佩奇被面目猙獰的牙醫拿著手臂粗的針管扎針,尖叫痛哭。
公主系列:
公主不再是心地善良、和王子過著幸福生活的公主,而是被各種出軌、三角戀、懷孕、流產、分娩、摧殘、虐待。
米奇系列:
米奇不再是那隻活潑可愛的小老鼠,而是過馬路被車撞得血流飛濺、被丟進滾筒洗衣機、男女米奇穿著火辣泳衣共浴……
還有很多很多動畫人物都遭到了變態篡改,大家可以搜索下孩子平時常看的動畫,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防不勝防是低俗兒童動畫真正可怕的地方
低俗兒童動畫流傳於各大視頻平台,收錄在兒童、教育、早教、親子遊戲、兒童玩具等無害的類別中,出品方往往被冠以「XX早教」的名頭。
出於對正規大視頻平台和早教機構的信任,多數家長可能把電子產品丟給孩子就去做其他事了,節目選擇權不加甄別地完全交給孩子,連孩子看了什麼都不知道。因為這種問題動畫通常都會配以輕快、可愛的音效,你還以為孩子在看一部人畜無害的益智動畫片呢!有些問題動畫單看標題就是一個正常的動畫,實際不良元素是穿插在動畫中的,不完整看過都辨別不出來。偽裝手法可謂多種多樣。
別以為你把甄別過的動畫給孩子看就沒事了,強大又萬惡的視頻平台推薦演算法會在孩子看完正常的動畫片之後,又接著播放「邪典片」;或是推薦一系列和該部動畫片關鍵詞相關的問題動畫,孩子一不小心就點開看了。
總之,家長不在身邊,又有網路覆蓋的地方,就有可能置孩子於危險境地。
低俗兒童動畫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危害?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三觀尚未建立,認知能力、辨別能力低,又處於最喜歡模仿的時期,低俗兒童動畫會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產生難以估量的傷害,具體是造成怎樣的危害呢?就拿暴力和色情內容來講。
有研究表明:觀看動畫中的暴力情節的確對兒童產生攻擊性的思想和行為有效果,這種效果尤其體現在低於7歲的低幼兒童中,因為他們很難區分節目中的真實情景與幻想情景。
甚至,大於7歲的兒童也仍有可能會不加分辨地模仿。
即便孩子不學動畫一樣戲弄、暴力對待他人,也會被潛移默化地養成「戲弄他人,讓他人感到不安、恐懼、不舒服,是件非常好玩的事」的意識。
很多證據表明,色情視頻會對大腦產生上癮的效應。觀看色情視頻,會提前喚醒孩子探究兩性性活動細節的意識,使其沉溺於性幻想,容易出現侵犯他人身體界限的行為,模仿成年人的性活動,在不恰當的年紀就偷嘗禁果,傷害了自己都不自知。
掃黃打非辦、網站共同清掃有害視頻
兒童有害視頻事件經持續發酵,引起社會各方重視。截至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新浪微博等國內數家網站進行了緊急聲明,紛紛表示將採取措施徹查有害視頻。
掃黃打非辦今天上午也針對「利用經典卡通形象製作傳播涉暴力、恐怖、殘酷、色情視頻」的情況表態:一經查實,必予嚴懲。
如何鑒別哪些視頻不適宜孩子觀看?
其實一開始看到「有害動畫」的消息時,瓜媽還擔心的一點就是,會不會有些動畫大人自己都看不出有問題?
例如,由於成人的接受度比較高,對於一些帶有輕度性暗示的動畫,思想比較開放、前衛的年輕父母會不會覺得問題不大?就算本來感覺有些不妥,一看到是收錄在正規視頻網站里的,瀏覽量又有數十萬、上百萬,就又懷疑自己的判斷了。
視頻分級制度是個不錯的參考。以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為例,美國會根據影片中涉及到的色情、暴力和粗口等內容進行分類,判定影片是否適合兒童和/或成人觀看。
可惜我國的電影和視頻分級制度遲遲未出,這也是有害動畫視頻能隨意混入兒童、早教視頻的原因之一。
那麼,家長該如何判斷某個視頻要不要給孩子看呢?不妨從這三個方面來評估:
態度:看完這段視頻後,孩子的態度如何?
行為:這段視頻內容如何主張孩子的行為?
性格:從這段視頻中,孩子會模仿與學習到何種性格特質?
如果答案都是正向的,那這個視頻就可以給孩子看了。
如果視頻中含有暴力、虐待、血腥、色情、恐怖、粗俗、價值導向歪曲或使人產生不適感的內容,就要禁止孩子觀看了。
這個原則不僅是對有害動畫而言,廣為人知的正規動畫片也可能包含一些誤導孩子的劇情。《熊出沒》和《喜羊羊》就曾經造成兒童模仿傷害事件。所以,在孩子精神食糧的選擇上,家長是一刻也不能鬆懈啊!
拒絕有害動畫毀童年,這些工作不能少
將有害動畫阻擋在孩子的世界之外,必須依靠家長老師、網路平台、公安機關等多方共同發力。
家長首先得趕緊把家裡的手機、iPad、電腦中視頻網站的觀看歷史都自查一遍,看孩子過往有沒有觀看過有害動畫。目前被爆出有問題的動畫人物有:愛莎公主、佩奇、米奇、米老鼠、天線寶寶、蜘蛛俠、蘇菲亞公主、小馬寶莉的紫月、芭比、小黃人、愛麗兒公主等。孩子平時喜愛的動畫人物最好也搜索一遍,看有沒有有害內容。
如果發現孩子已經看過這類有害動畫,可以嘗試和他們溝通談心,問孩子對這些動畫印象最深的場景是什麼,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或者讓他們複述一下動畫的內容,以了解他們吸收了哪些東西,家長再加以解釋和引導。
同時還要注意孩子日常的行為、性格有無異常,如害怕某些東西、對施虐感到興奮、對暴力冷眼旁觀、容易暴怒、愛問家長關於性的問題等等。這時家長就要及時予以糾正、疏導、科學的性啟蒙和足夠的安全感。
家長還可以將孩子的情況告知老師,以便老師用專業的教育方法疏導孩子受到的心理傷害,建立正確的三觀,與家長一起把不良動畫帶給孩子的毒害降到最低。
此次「有害動畫」事件給家長敲響警鐘:不能再把孩子丟給電子產品,最好陪伴孩子觀看動畫片,並且最好觀看正版的動畫片。比如《小豬佩奇》,正版長這樣:
二次加工長這樣:
陪孩子看動畫片時,還要邊看邊講解,幫助孩子理解動畫的內容。一旦發現不良內容,及時中斷觀看,並立即舉報。
如果無法做到陪看,那家長可以自己先把動畫片過一遍,確認無不良內容,再下載下來,在無網路的環境下播放給孩子看。
還可以通過選擇幼兒版本的APP、為孩子選擇一些付費產品的方式來過濾不良信息。
網路平台應設置相關關鍵詞限制上傳有害兒童視頻,同時加大審核力度,一旦發現有害兒童視頻及發布有害動畫的賬號,立馬下架!刪除!永久封號!
希望公關機關加強掃黃打非力度,就此次有害動畫事件進行深入的清查,讓有害動畫無縫可鑽。從源頭上揪出危害兒童的背後黑手,真正做到嚴厲懲處。
這次的「低俗兒童動畫」事件可以說是引起全國恐慌了。我們不想在未來的一二十年,等到更多社會惡性事件發生時,再來反省當初的有害動畫在他們的童年種下的惡果。所以,是時候對低俗兒童動畫亮劍了!
·END·


TAG:貝貝猴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