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為人知的佛教真解

不為人知的佛教真解

很早以前有看過一個關於得到高增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語出自『六祖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語之言。

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說它裡面講的非常對,恰恰相反,很多人認為它裡面所寫的觀點和論述,是錯誤的,這要從哪裡說起呢。

說道六祖慧能的《菩提偈》,那就不能不提一個人,那就是神秀。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當時,神秀作出這個偈語的時候,那已經是驚為天人。

但是後來,六祖慧能的《菩提偈》一出來,頓時就超越過了神秀。

就連神秀看後,也自嘆不如。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從意境上講,整整高了神秀一個檔次。

無論是誰看過此文都拍手叫絕。

但是,說到這裡,有一個典故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後來有一個佛家高僧入經此地後,作出一個偈語——《佛》,凡是看過的人,都從六祖慧能的『菩提偈』醒悟過來。

《佛》

生來就有,去時便無。

本來如此,便為佛陀。

《菩提偈》里所論述的,是空,講究開頭是空,一切都沒有,又何來煩惱,又何須擦拭?所以神秀說需要常自我反省,擦拭自己身,而六祖慧能幹脆說,一切都是空的,哪裡還需要擦拭?

但是,再看看這位無名大師的著作——《佛》,這才是真正的道出佛家的精髓。「生來就有,去時便無,本來如此,便為佛陀」。字字都講得很明白很透徹,讓人一看就明白。

是啊,我們一生下來,就有很多東西本來就客觀的存在,比如肉體,精神,記憶或者本能,哪能說什麼都沒有,而等離去後,這些也就隨之消失,這才是本來如此的佛家真意。

有就是有,存在就是存在,沒有刻意的去說它沒有,不存在。

《佛》中,後半句所提到的,本來如此,才是真正道出了佛家的智慧。

本來如此,是啊,世間萬物,都是按照天地邏輯的循環往複,不就是本來如此。

本來如此,它更是講究的不強求,順勢而為,這就像宇宙的規則一樣,地球必須圍繞著太陽轉,而個人需要聽從集體,集體順於國家。

一切本來如此,順其自然,也暗合道家深意,無為乃最大之所為。

所以,六祖慧能的『菩提偈』與《佛》一比較,頓時又高下立判了。

而『本來如此,便為佛陀。』最後,又有另一個意思。它的意思就是,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是佛,只要你能做到本來如此這個境界後,便可以算是已經成佛。

佛,它指的是一個境界,而不是某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自地基的分享 的精彩文章:

離過婚的男人會想前妻嗎

TAG:來自地基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