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小偏方
冠心病中醫稱之為心悸, 本證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本證發作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本證屬中醫學「驚悸」和「怔仲」的範疇。本症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並存,因各種因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發生異常,均可導致本證的產生。
心悸相當於西醫學中的,身體器官器質性或者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低鉀血症,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出現的心悸都可以通過,中醫理療和食療來輔助調理。
本證註解:本證多因先天體虛、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身體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本證。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發為本證。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於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為本證。本證治療以調理心氣,安神定悸為主。虛證分別治以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實證則應祛痰、化飲、清火、行瘀。經絡調理以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為主。
主要臨床表現:心跳心慌,時作時息,並有善驚易恐,坐卧不安,甚則不能自主。
(一)心膽虛怯型 癥狀:氣短神疲,驚悸不安,舌淡,苔薄。
艾灸小偏方:艾灸心俞穴,膽俞穴,膻中穴。按摩內關穴,郗門穴,神門穴。
臍療小偏方:人蔘,硃砂研成細末,熱水調成糊放入肚臍內,貼上膠布。睡前貼上起床後取下即可。
食療小偏方:人蔘母雞湯:人蔘3克,遠志3克,牡蠣9克。老母雞一隻。老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漂去浮沫。再將以上食材放入砂鍋內,小火燉至肉爛即可。功效:安神益智,平肝潛陽。
(二)心脾兩虛 癥狀:頭暈目眩,納差乏力。失眠多夢,舌淡。
艾灸小偏方:艾灸 心俞穴,脾腧穴。按摩膻中穴,內關穴,神門穴。
臍療小偏方:黃芪,桂圓肉搗成泥放入肚臍內,貼上膠布。睡前貼上起床後取下即可。
食療小偏方: 桂圓茶:去殼桂圓30顆,去殼酸棗仁5克,直接泡水飲用,喝到最後桂圓肉酸棗仁服用即可。功效:養心安神,補益心脾。
黃芪母雞湯:黃芪30克,去殼桂圓30顆,柏子仁9克。老母雞一隻。老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漂去浮沫。再將以上食材放入砂鍋內,小火燉至肉爛即可。功效:補氣健脾,安心養神。
(三)陰虛火旺 癥狀: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乾,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耳鳴腰酸,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
艾灸小偏方:艾灸腎腧穴,太溪穴,按摩厥陰俞穴,膻中穴,內關穴,神門穴。
食療小偏方:五味子茶:五味子3克,去殼酸棗仁5克直接泡水飲用。功效:益氣生津,補腎安神。
麥冬雞湯:麥冬12克,生地黃15克,柏子仁9克。老母雞一隻。老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漂去浮沫。再將以上食材放入砂鍋內,小火燉至肉爛即可。功效: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除煩安神。
(四)水飲凌心 癥狀:心悸眩暈,胸悶痞滿,渴不欲飲,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噁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
艾灸小偏方:艾灸三焦俞穴,水分穴。按摩膻中穴,內關穴,神門穴。
臍療小偏方:乾薑附子研成細末,熱水調成糊放入肚臍內,貼上膠布。睡前貼上起床後取下即可。
食療小偏方:乾薑茶:乾薑3克,甘草2克。直接泡水飲用。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補益心氣。
乾薑母雞湯:乾薑15克,桂枝10克,甘草5克,牡蠣9克。老母雞一隻。老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漂去浮沫。再將以上食材放入砂鍋內,小火燉至肉爛即可。功效:溫通筋脈,助陽安神。
(五)心脈瘀阻 癥狀: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艾灸小偏方:艾灸心俞穴,膈腧穴。按摩膻中穴,內關穴,神門穴。
臍療小偏方:紅花,鬱金研成細末,熱水調成糊放入肚臍內,貼上膠布。睡前貼上起床後取下即可。
食療小偏方: 紅花3克,丹參5克。直接泡水飲用。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除煩安神。
赤芍雞湯:赤芍12克,延胡索10克,當歸10克。老母雞一隻。老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漂去浮沫。再將以上食材放入砂鍋內,小火燉至肉爛即可。功效:活血行氣,散瘀止疼。
註:本證忌食生冷寒涼食品。平時主要保持心情平和。


TAG: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