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凡爾賽宮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有先人拉過的屎

凡爾賽宮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有先人拉過的屎

在開啟這個比較重口味的話題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提醒各位一下,如果覺得太噁心,可以不用繼續往下看了。

好的,既然你克服了主觀感受帶來的噁心不適,那麼就以科學客觀的態度繼續閱讀。

上回的《洗澡簡史》里說過,西羅馬帝國在滅亡後,歐洲人把浴室給忘了,其實更確切的說,是把複雜的築管道系統給遺忘了——這裡不僅是浴室的供水管道,也包括……糞便管道。

屎上的皇宮

著名的法國「頤和園」,凡爾賽宮在最初建成並使用時,宮內沒有一處廁所和盥洗設備——當然,這些對於路易十四來說,沒什麼難受的,因為這位哥們兒一年就洗一次澡(比起我們上回說的,一生只洗三次澡的路易十五是乾淨了不少)。相傳,王室和貴族們每年只在皇宮裡住幾個月,就匆匆離去。

那麼這麼好的宮殿,他們為什麼不多住上一會呢?

別以為只有凡爾賽宮如此,行宮楓丹白露最初也一樣沒廁所

因為凡爾賽宮住久味道太大了,宮內到處都是屎尿!

OMG...怎麼可能?

難道沒有類似便壺之類的東西?

當然有。

在An Underground Education(西方文明的另類歷史)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在慶祝安娜·波林成為亨利八世的王后儀式上,兩名侍女在整個宴會期間一直蹲在餐桌底下,準備接住她的排泄物。一個拿便壺,另一個握紙巾。

當年侍女的工作真是重口味,好在安娜還算長的乾淨

但偌大的凡爾賽宮,侍從們不可能整天捧著便壺跟在國王或王后身邊,更何況宮裡還住著大量貴族。內急時,不管王室、貴族還是侍從,往往會無視場合、不分地點地公開如廁。因此在眾人的「努力」下,不出兩個月,整個凡爾賽宮就會變成一個臭氣熏天的巨大「便池」。據歷史記載,最初搬入皇宮的有法國王室、1000名貴族,以及4000名侍從。

下面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雖然有點噁心)。如果按照每人每2天「生產」1坨屎的速度,那麼30天就會「生產」75000坨屎,雖然7億杯「香飄飄」才能繞地球兩圈,但3個月225000坨屎也足以填滿凡爾賽地區……

海峽對岸的英國王室,在1589年在王宮內就發布了一個告示:「請勿以尿液或其他污穢之物污染樓梯、走廊或儲藏間。無論男女,無論餐前、進餐中或餐後,任何時候都不得例外。」

你瞧,王室貴族們在宮內隨地大小便並不是我杜撰的,有明確記載的告示為證(似乎告示的言外之意是:王公貴族們通常是一邊吃著飯,一邊就拉上了?)。所以下次您有幸去凡爾賽宮遊覽,千萬記得,可能你站的位置,就有曾經的王室貴族們拉過的屎——這是真的站在歷「屎」上了。

屎上的巴黎

如果「高貴典雅」的王室已經如此,那麼底下的貧民百姓又會如何呢?

呵呵,很不幸,如果把當年的凡爾賽宮比作是封閉式廁所,那麼更早期的巴黎就是一座露天大糞池。

當然,我並沒有任何聳人聽聞。

當年的「廁所」就是把屁股伸到外面方便。

直到19世紀,許多歐洲人依舊保持著這種習慣:屁股伸出窗外,然後方便。

「隨地大小便」這種不文明行為,別說是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到上世紀80、90年代,在我國依舊很常見,尤其是男同胞和小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憋不住,也就是想自己圖個方便。好在後來監管嚴厲和公共廁所的大量興建,這種現象才從常見到罕見,不過直至現在依舊會時不時遇到個案。可是你如果有幸穿越到中世紀前後的歐洲,隨地大小便這個問題可能就不止男同胞了,在當年的巴黎街頭,不分男女,不分場合,隨時隨地就會「生產」(就跟皇宮裡一樣)……這很好理解,連皇宮都沒有廁所,更何況巴黎街頭呢?

看到這一幕的穿越者,一定會捏起鼻子馬上跑開。其實在街頭隨地大小便還算好的,至少你能發現並躲開,但另一種「從天而降」的屎尿,往往讓你措不及防。

1270年巴黎的法令規定,「任何人不得自樓台窗口傾倒水和糞便,否則要繳納罰金」。但是巴黎人顯然不願遵守這一規定,因為一個世紀之後,又有新法令規定說,「如果願意大叫三聲 Gare à l"eau! ,就可以從樓台窗口傾倒尿糞」。

中世紀的版畫非常直觀地描繪了這種不文明現象

人們常常將夜壺裡的糞便和尿液直接傾倒在巴黎的大街上,當時有許多漫畫都生動地描繪出,三更半夜從二樓窗戶下經過會有「危險」,因為當時的巴黎市民最喜歡在這個時候偷偷地倒夜壺,如果在那些角落的小巷子里,很可能白天就會有屎尿從天而降。當時的上流社會就養成一個習慣,如果一名紳士陪同女士在街上走,紳士會走在人行道內側——因為那裡是「危險區域」!

其實,當時的巴黎並不是沒有污物清理的機制,「收糞人」往往會在清晨時分到來,去收集夜壺裡的污物,但……這項服務是有償收費的!因此,許多城裡的居民覺得,既然別人家直接倒在街上,一樣已經臭氣熏天了,憑什麼自己不能這麼干?所以,久而久之,就像前文列舉的那個規定一樣,巴黎政府也默許了民眾可以將屎尿直接倒在街上。

如果說當年的巴黎是建在屎尿上的,並不算是誇張。不止是人類的排泄物,還包括馬、牛、狗、家禽等等各種人類的好夥伴們的排泄物。這些充滿細菌的污物,通常會被雨水沖刷後經過城市的污水渠,最終流入塞納河中——然而河水也是巴黎的飲用水源,可想而知,當年通過水源傳播的各種傳染病肆虐,也沒什麼奇怪的。

中世紀時人們對於這種臭氣熏天的城市生活倒是挺樂觀的。據傳,當年法國地區有一位領主,就把自己的護城河倒滿屎尿,幾里外就能聞到城堡飄來的陣陣臭味。這位領主非常自豪的說:「這能有效抵禦敵人入侵!」這邏輯無懈可擊,就跟我們霧霾能防空襲一樣。

好了,我們聊這個重口味的話題,並不是想毀三觀,而是想說,如今很多我們覺得浪漫的、華美的,甚至是帶有一些信仰色彩的東西,可能它在最初誕生的歷史環境中,並不是那麼的美好,也許還有一些「愚蠢」或者「重口味」,但也並不是在我們知道了這些「歷史事實」之後,就應該對它看低一等,而是應該更進一步考慮,它是如何從一個「下三濫」變成「高大上」的。

其實很多時候,「下三濫」和「高大上」之間,並沒有難以跨越的鴻溝,或許它們本身就是同一個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言社 的精彩文章:

TAG:眾言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