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誰才是降噪屆的扛把子?Bose QC35II與索尼1000XM2飛行降噪實測

誰才是降噪屆的扛把子?Bose QC35II與索尼1000XM2飛行降噪實測

誰才是降噪屆的扛把子?Bose QC35II與索尼1000XM2飛行降噪實測

隨著這幾年群眾的「消費升級」浪潮不斷普及,降噪耳機也越發走進很多音頻消費者的世界,而Bose的降噪一直都是黑科技般的存在,廣受好評的QC35也在前不久推出了二代。一經推出本人就立馬購置,享受了一段時間。

另一家以黑科技著名的廠家索尼也在前不久更新了一大波降噪音頻產品,涵蓋頭戴和項掛式,同事作為索粉也是購買了一隻Sony WH-1000XM2守護了一下姨父的微笑。

正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這兩款產品都是目前關注度很高的兩款頭戴式主動降噪產品,誰才是頭戴式降噪耳機的扛把子呢?正好本人最近剛上出差,Bose QC35 II與索尼WH-Sony WH-1000XM2飛行降噪實測現在開始。

Bose QC35 II與Sony WH-1000XM2的ID設計大相徑庭,Sony WH-1000XM2表層採用防皮革包裹,啞光的設計顯得較為低調。而Bose QC35 II則是部分使用了輕量化的工程塑料,耳罩面板上冰涼的金屬配上高亮的Bose 標誌顯得有些搶眼。

而在操作上面兩者的交互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我們先來看1000MX2,它將降噪切換開關與電源鍵放在了左側耳罩下方,但是兩者並沒有十分明顯的手感區分,偶爾會按錯。

Sony WH-1000XM2也有很炫酷的滑動操作,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手勢滑動耳罩面板從而實現調整音量、切換音樂或者接聽電話等等操作,整體反應也比較靈敏,暫時沒有發現延遲的情況。而其我們也可以用手掌捂住耳罩從快速關閉降噪,鬆手恢復,與人交談時候使用十分方便。

Bose QC35 II延續了前代的功能區分布,開關與藍牙配對按鍵集合在右側面板,而三個實體按鍵位於右耳罩下方,中鍵的多功能按鍵作了凹陷處理,能夠快速找到想要的按鍵。

相比前代BoseQC35 II在左側下方多了一個降噪等級切換按鈕,相比Sony WH-1000XM2的那顆幾乎與耳罩在同一個平面的切換按鈕,Bose QC35 II這個就相對好了不少。

Bose QC35 II採用了Alcantara頭梁設計,Sony WH-1000XM2則是皮質軟墊包裹。

無論是Bose QC35 II還是Sony WH-1000XM2都可以旋轉摺疊收納,Bose QC35 II在伸縮的時候的阻尼感更好、段落感較為明顯。Sony WH-1000XM2的伸縮部件的段落感則相對弱一些。

兩者都採用了包耳式設計,耳罩表層皮革與內襯海綿都十分柔軟。

雖說Sony WH-1000XM2的重量比Bose QC35 II重了大約30g,但是在佩戴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差別,具體點來說Sony WH-1000XM2佩戴起來對耳朵周圍一圈有些許壓力。得益於Bose QC35 II輕量化的處理,佩戴起來更為舒適,而且Bose QC35 II的耳罩更深一點,對耳朵的友好程度更好一些。

兩者都標配了一款硬質收納盒以及3.5mm線材以及充電線,索尼Sony WH-1000XM2還標配了一個飛機轉換頭,細節做的更好一些。需要注意的是Bose QC35 II的音頻線是2.5mm to 3.5mm的,要是弄丟了還是挺難配回來的。

索尼作為軟硬體大廠,其適配的sony headphone APP裡面可以調節的選項還是挺豐富的,比如說可以自適應聲音控制,它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自動為你選擇降噪等級,比如說與人交談的時候開啟一定的環境音、過馬路的時候關閉降噪並且環境音有一定的放大。此外還能設置均衡器、降噪優化以及手動調節降噪等級等等。

Bose Connet僅保留了一些常用的功能,一般用於查看電量、連接狀態,升級固件等等,而且可在應用內控制降噪等級,而且只有開啟、低降噪以及關閉三個級別。

降噪實測

Bose QC35 II與Sony WH-1000XM2都採用了被動降噪與主動降噪相結合,包耳式耳罩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隔絕一部分噪音,而在耳罩內部與外部都採用了主動拾音麥克風接收外接噪音,從而產生反向波與噪音相抵消。

這趟飛行還算順利,無論是Bose QC35 II還是Sony WH-1000XM2在飛行途中都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都能夠把客艙內絕大部分噪音降低很多,即使不開啟音樂都可以有一個相對安靜的體驗。相對索尼來說,Bose 注重的是中低頻段的噪音,也是噪音產生的主要區域,保留了更多一點的高頻噪音,以儘可能減低爆音以及減少聽覺疲勞;而Sony WH-1000XM2相對前代或者Bose QC35 II來說,降噪的頻率範圍變得更加廣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隔絕更多的高頻噪音,但是有點發力過猛。面對引擎高速運轉、降落滑行時或者金屬撞擊所產生的高頻背景反應的疲勞感和刺激性更嚴重一些,也會產生爆音。可能Bose QC35 II在降噪時的聲音表現比不上索尼森海這類型的廠家但是它的佩戴體驗、降噪深度以及實際聽感上面更佔優勢。

Sony WH-1000XM2捂住右耳罩就聽清楚周圍聲音真的十分方便,整體效果與「環境音」相差無幾,它不是單純的降低降噪,而是對環境噪音與人聲進行了適當的放大,過馬路或者與人交談的時候十分方便,但是不建議再環境噪音比較大的地方使用,因為高頻噪音經過放大後特別刺耳,可能一下子受不了。

ANC自適應之後,Sony WH-1000XM2的降噪表現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疲勞感也並沒有減少,希望索尼可以通過軟體演算法將降噪控制在一個更理想的範圍,不然我個人則是更推薦Bose QC35 II的降噪效果。

而Bose QC35 II的低降噪模式並沒有對環境音進行放大,保留了人聲以及更多的高頻噪音比如說、鍵盤敲擊或者開門時產生的噪音等等,近距離與人交談的時候就十分方便,而且長時間開啟、聽到鳴笛或者地鐵警報蜂鳴等等高頻噪音也不會感到不適。

至於聲音部分,這兩款耳機都是屬於偏流行走向的三段均衡耐聽類型。具體點來說,Bose 保持了一貫的中頻稍顯突出、人聲稍有修飾,並且與樂器有著不錯的分離度;而低頻的量感也稍微多一點,聽感更飽滿。高頻則可圈可點。

而索尼的中高頻更加的明亮一點、在聽人聲或者一些器樂演奏會更加享受低頻的量感雖少一些但保持了不錯的質感。Sony WH-1000XM2的高頻解析力與明亮度也稍稍有些優勢,在聽一些古典樂器會更加有表現力。

結合日常以及飛行的體驗來說,這兩款降噪耳機都代表著各家實力的體現,Sony WH-1000XM2有著更炫酷的操作以及理論上更強能力的降噪,但是高頻背景效應、疲勞感以及破音等問題對我來說還是挺致命的。而Bose QC35 II保持了Bose 一貫沉穩的作風,舒適的佩戴、合理的降噪而且還有不錯的聲音表現,也難怪Bose 的降噪耳機一直是友商對比的標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章魚燒 的精彩文章:

為了讓你睡得更香,華為運動手環「請」來了哈佛醫學院的睡眠專家

TAG:科技章魚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