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以孝治天下,當今社會,孝子為何卻越來越少?

古人以孝治天下,當今社會,孝子為何卻越來越少?

中國是一個奉行孝行的國家,在中國曆來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古有漢文帝為母親薄太后親嘗湯藥、黃香九歲能溫席、王祥卧冰求鯉魚,這一些列故事被世人傳為美談,人們都說,懂得孝順長輩的人,才是有高品格的人。

然而在現代社會,人們耳朵里聽的最多的卻是,兒女跟父母之間的糾紛:兒女們因為父母財產分配不均,當著父母的面跟兄弟姐妹大打出手;兒女因看不慣父母的某些行為,而拒絕跟父母住在一起;亦或者兒女因為一件事,跟父母老死不相往來。現代社會中,兒女和父母的關係非常微妙。可以非常親昵,也可以因為某件事而變成仇人,那麼在現代社會中,孝子為何會越來越少呢?

在當今社會中,不乏有很多校長敬老的模範,但也有些人只把眼光放在利益上,絲毫不顧忌父母的想法。

對此,有人認為兒女思想好不好,這跟父母的教養是分不開的。有的兒女從小就習慣了父母對自己的驕縱,這樣的人往往會比較自私,什麼事情都只為自己考慮。不為身邊的親人分擔一點責任,這樣的人肯定沒辦法和身邊的親人好好相處,連父母都容不下的人,又怎麼談得上孝順二字呢?

但其實,兒女的這種性格是跟父母的教養方式分不開,父母們對自己的孩子太多驕縱,兒女們也慢慢變得不尊重父母。當很多年邁的父母抱怨自己養的兒女是白眼狼的時候,又是否反思過當初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自己是怎樣教養他們的呢?

也有人認為,是時下的大環境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很多人自私自利,其實是跟身邊的人學的,不少人表示:常聽別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現在算是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要想自己過得舒坦,就要不斷的給自己謀福利。即便是面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在利益面前也不能退讓,於是這就出現了電視欄目中經常出現的畫面:為了自己的一絲利益,不孝的兒女跟年邁的爹媽爭得面紅耳赤,當下的大環境就是這樣的,身為這個染缸里的人,誰又會不受影響呢?

但從古代開始,在人們口中就有良心這一說法,做什麼事都要從良心出發。對生養你的人履行該盡的義務,不讓年邁的父母為自己的不孝而生氣,這就是作為子女給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貓愛吃魚 的精彩文章:

男子做生意年收入百萬,入室盜竊被抓後,男子說自己是報復家人

TAG:老貓愛吃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