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做一場風花雪月的夢
「 虛偽的人有千百種笑
你何時下山
記得帶上卓瑪刀 」
壹
前幾天看了一下日曆,才發現不知不覺,公眾號已經寫了一年,第一篇推送是2017年新年在洱海邊喝著風花雪月寫下的,原來已經過去了這麼久。
它的成立,其實很偶然。
和大叔在曼谷見了一面之後回國就沒再聯繫,直到我換了新的微信,他來找我聊天,然後發現兩個人都喜歡做這件事,就計劃一起開公眾號,他問我申沒申請的那天早上,我還在被窩裡,我回他說「申請了」,然後才起床弄。
大概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顯得特別在意。
因為後台可以清楚地看到關注的好友名字,所以一開始每天都會看有誰關注,但後來就放鬆了,只要我還對這件事有熱情,就應該堅持下去。
除了我和大叔,這是最早關注的幾個人,我都設了星標。
這一年裡,寫著一些有意義或沒意義的話,初始想要更有意思,但是後來想想,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本身就夠有意思了。
一路上,收到很多的鼓勵和關愛。
雖然在公眾號後台不能主動找你,但你每一次的留言我都有看,剛開始不知道你是誰,後來得知你是朋友的師弟,再後來,聽她說你去了青海。
忘了怎麼會有澤漫的微信,但我們一直沒見過,某天突然收到她的消息說:我要去北京了。
然後我們約著一起去了南鑼鼓巷,一起將煙袋斜街從頭走到尾,走完什剎海和後海,一去冒雨去798。
前幾天看到她的留言,讓我想起那段日子,雪已經看過了,風花雪月的夢還在繼續。
也是在北京的時候遇到Jason,回廣州前的兩天,他問我有什麼安排,我說沒有,他建議我去天津走一走,於是一個人去渤海灣邊上的城市逛了一圈,吃狗不理,看瓷房子。
還有收留了我一個月,每天做飯給我吃的老龔;初中畢業後幾乎沒聯繫,再次見面就聊了一天的雅潔;陪我去後海聽任伯儒,送我吉他的靜兒;不常聯繫,但仍然記得彼此的孟銘。
想和你們說,那一個月,我沒忘記過。
很多日子大概以後都不會再有,從此山高水遠,勿忘勿念。
貳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作家劉亮程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這一年裡發生挺多事,有過大喜,也有過大悲,對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時間段,前21年對生活的認知和感慨,或許都沒有這一年來得深刻。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我才明白,有時候善良也需要資本,才明白何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更懂得衡量拿起與放下。
辭了實習去完西藏回來之後,找了一份工作,原本我面試的不是市場部,但負責人看了我的簡歷和我聊了幾句,她認為我適合去做市場,於是叫了市場部的負責人和我談。
一個月後發工資的那天,我收到了14800多的工資,我當時的上司也是我的老闆娘,她問我:剛畢業就拿到這麼多工資有什麼想法?
我表達了對她的感謝,是教會我很多並且給了我很多機會,但她卻說:你記住了,你不需要感謝我,如果不是看到你的能力和努力,我不會給你機會,你唯一要謝的人是你自己。
我想我會一直記住這句話。
離職的時候,她問我:你想清楚要放棄這一切了嗎?你現在處於起步階段而已,繼續積累下去很有前景。
我說我想好了。
不是沒有過對當時所擁有的不舍和對未來的擔憂,但還是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經過這件事,我想我更加懂得了衡量取捨。
年薪10萬之後,會想要20萬,繼而是50萬、100萬,人對於金錢和權力的追求大概是永無止境的,所謂慾壑難填。
倒不如早點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畢竟餘生這麼短,不必拿來浪費。
叄
大三的時候,收到高中班主任的消息說要寫一些話給師弟師妹們,文末附加了聯繫方式。然後這個小師妹加了我微信,前些日子她找我聊天,讓我想起很多事。
廈門 桂林 南澳 東興 三亞 雙月灣 北京 天津 泰國 西安 雲南,到川藏線和青藏線,一路穿越人海,翻山越嶺,未曾想過當年膽怯自卑的小女孩,如今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若是回到當年,想對坐在角落裡的她說:你以後勇敢的樣子很可愛。
沒有北京那一次遠走,我不會重新寫東西,而沒有大叔,我不會開始計劃要怎麼走這條路。
他總和我說:在喜歡的事情上花多少錢都值得,會花錢代表你有能力賺回來。
千金難買爺開心。
是他讓我的眼光和格局變得更不一樣,更有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再像從前一樣得到什麼就害怕失去,把握好擁有的,失去了也能再找回來。
我和他都認為工作不是生活的目標,只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學習做想要做的事之前應該具備的一個能力。
以前認為工資很重要,但現在可能是他對我的一種鼓勵,或者說是寬容,他說:你不需要考慮賺錢養家,做你開心的事就好。
所以,我來了成都之後找了一份工資不高但確實覺得能充實自己的工作。
從某種程度上定義,這也許可以算作是一種自私,在你積累能力而不考慮薪酬的階段,有人在替你承擔生活的重任。
遇上那麼一個人,從此無憂亦無懼,彼此陪伴,歡喜而不知時日過,一轉眼晝夜更替,一轉眼四季變換。
肆
小的時候,不害怕鬼神之類的,甚至還試過趁外婆睡著了之後半夜三更偷跑出去,成日和同齡人在山間野林到處闖。
長大了反而變得害怕,那麼想來,也不知道是這世間真的有鬼,還是自己的心裡長出了一隻「鬼怪」在作祟。
小的時候,最怕寫作文,買了好幾本作文書回家,背了很多素材,但是一到考試,依然覺得全都派不上用場,最後還是得靠自己瞎編,以「有位著名的偉人曾經說過xxx」開頭,當然,這個偉人是我自己。
所以,大概這就是為什麼縱然聽了很多道理,有時仍然會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一走。
反正一生這麼短,路就這麼多,一條不行換一條,走走也就通了。
一直認為,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並不是一件壞事。
從小到大,父母都給足我空間,一直處於被放養甚至是野生的狀態。成人之後,父親更是說「你長大了,我不會再約束你,但凡事要有分寸,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
從此之後,他們就真的沒有再干涉過我的任何決定,無論去哪裡,只要說一聲就可以馬上拿起行李,他們雖擔心,但從來不會反對。
於是,我從18歲,走到現在。
有時會開始思考該繼續還是該停下來,但身體比靈魂更快一步做出反應,可能天生就是一個野孩子。
有人說大概心裡無牽無掛才可以說走就走,因為無所惦念,但我覺得,正是由於心有所想,有所寄託,才四海皆可為家,遠走而不問歸期。
伍
單曲循環最多的是李宗盛的歌,常常一個下午,打開音樂列表一首歌能聽二三十次,大叔總說我:你一個22歲的小姑娘,聽什麼李宗盛。
下一個周年,愛聽李宗盛的小姑娘,依然會繼續聽。
下一個周年,等我走更遠的路,寫更多的字,屆時,希望你們都還在,圍爐夜話,溫酒煮茶。
趁年輕,不如去做一場風花雪月的夢。
一路走來,承蒙各位厚愛,不勝榮幸。
思緒萬千,不知所言。


TAG:三觀不正的青壯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