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年餘罪」跨國緝兇,《莫斯科行動》致敬20年前的英雄

「中年餘罪」跨國緝兇,《莫斯科行動》致敬20年前的英雄

提起導演張睿,大家基本上都不會陌生,2016年,由他執導的網劇《餘罪》顛覆了觀眾對刑偵劇的概念;提起演員夏雨,從《陽光燦爛的日子》開始,一路演到現在,帶點小壞但絕不討厭的笑容讓人印象深刻。那如果是張睿加夏雨組合在一起,大家會想到什麼?當小游這樣問身邊朋友的時候,他們一拍大腿:《餘罪》第三季!

還真不是,兩人碰撞出的新火花,是2018年第一部刑偵大劇《莫斯科行動》。

《莫斯科行動》是根據1993年發生的真實事件「中俄列車大劫案」進行改編。講述了93年北京至莫斯科K3/4國際列車遭到搶劫團伙的瘋狂劫掠,中國警察遠赴俄羅斯,對列車劫案主犯進行抓捕的故事。

先挑毛病:所有的電視劇,因為集數限制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莫斯科行動》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條。

一、劇情過於拖沓,缺乏邏輯感;

夏雨飾演的警察陳爾立是帶著一票人來莫斯科秘密辦案的,打完混混打警察,憑著大使館的關係進出警局拘留所如無人之境,實在有點太高調。

GIF

犯罪團伙很精明,但時常集體性智商掉線,自己把自己往坑裡帶,明明可以一眼識破陳爾立的身份,但就是不過腦子,實在太草率;警察局裡暗通罪犯的鮑里斯已經活了20集了,頻頻為趙二姐送助攻,依舊沒有被人識破的跡象,觀眾看著很心累。

雖然立意很好,但依舊沒有避免國產劇邏輯感粗暴的低級錯誤和硬傷通病。

二、配音痕迹太明顯,觀眾代入感低;

莫斯科行動,當然有大量的俄語對白,可是片中很多中國演員在說俄語的時候明顯可以看出口型與聲音完全不符,即口型依舊為中文口型,俄語是通過後期配音配上的;同理,在俄方演員說中文時也有這種問題。這種明顯的痕迹沒有經過細節化的處理,使畫面十分生硬,很難將觀眾代入對白之中。

三、對時代的塑造感較低,

有部分穿幫鏡頭;

這部劇反映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件,雖然導演加入了一些史料鏡頭想儘力的塑造一種年代感,但大街上出現的行人的服飾和車輛依舊和劇中時間線格格不入;例如上一秒還是中國倒爺開著老式轎車在街上穿梭,下一秒就有一輛流線型的SUV駛入鏡頭。雖然還原那個年代十分困難,但只有每個細節都真正反映真實面目,才能給觀眾更好的體驗感。

認真的來說,這部劇還是沒能逃離國產劇普遍會犯下的幾個大通病,但依舊能打動小游的點就在於兩個字:真實。

近幾年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作品不少,《湄公河大案》、《解救吾先生》……而《莫斯科行動》的緊張性和刺激性絲毫不比它們遜色,甚至在難度上比其他案件更大。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沒有引渡協議,中國警察在俄羅斯一沒執法權,二沒武器,三語言不通,除了要和犯罪團伙較量,還要和俄羅斯警方和摻和進來的黑幫周旋,一個不留神一切努力就會付諸東流,甚至還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美劇和電影的拍攝手法,粗礪的紀實畫風,摒棄了傳統電視劇說一句話切一個鏡頭的尷尬畫面,是目前國產劇少有的拍攝風格。除了運用大量的空鏡頭渲染氣氛,這部劇還運用了大量的手持攝影,呈現出一種偽紀錄片的形式;鏡頭帶來的晃動感使劇情充滿了張力,真正做到了用鏡頭去輔助劇情的發展。開局就以倒敘來講故事,十分大膽,給觀眾一種切入性的觀劇體驗,使整場戲都能夠完美融合,酣暢淋漓。

GIF

這部劇沒有用大量的篇幅去講述火車上案發的細節和偵破的工作進展,而是的把重點放在「行動」本身,真實地反應了警察的抓捕過程。很多觀眾都抱怨劇情只是在一味的跟蹤和抓捕,稍顯無聊,但其實這才是對警察真實工作狀態的反應,這樣的設置也更加貼切真實,反而比槍林彈雨中刻意塑造出來的英雄更值得細細品味,讓陳爾立一行人深陷困境鬥智斗勇也比一味地追求血腥暴力的感官刺激有表現力的多。看似是我國警察跨國抓捕,但勝負的天平不一定會朝哪一方傾斜;看似是卧底偵查,但隨時能夠把握各種動態,反客為主。

夏雨展示了他不俗的演技,在第二集中,為了取得朱三的信任而打電話的那一場戲中,雖然所有人都是坐著的,沒有多餘的動作,只有對話和呼吸聲,但一切都從表情和眼神中透露出來,絲毫不亞於一場動作戲所帶來的爆發力和緊張感。這也就印證了導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所說的:「當年的角色原型與夏雨同樣是40歲,現在國內40歲有質感有演技的,有多少?找他來,因為他太合適。」

(張一山與夏雨)

雖然夏雨和張一山長得有幾分相像又有幾分痞氣,但《莫斯科行動》與《餘罪》的不同,根本上是角色所承擔的使命不同:餘罪是一個人卧底執行任務多年,給自己貼上了太多的標籤,他已經全然融入了;而陳爾立看似痞氣十足,但他知道自己在表演,他所有的亦正亦邪,所有的黑白通吃都只是為了把棋子下的更好。

餘罪的戲來自於他如何掙脫,而陳爾立一行人在收起笑容後的某個眼神告訴我們,他們知道自己是誰。

也正因如此,同《餘罪》相比,《莫斯科行動》所帶我們的,已經不是一種單一的個人英雄主義崇拜,而是對警察這個群體的敬重感。

有一段讓小游印象深刻的劇情:當陳爾立一行人還在莫斯科執行任務時,二姐派人對他們的家人下手,國內的公安幹警在暗中奮力保護。當陳爾立一行人知道家人平安無事時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東西,嘆息之中夾雜著一絲苦澀,但很快又被接下來的任務所掩蓋住,再也看不出來。其實大多數普通警察所默默承受的,正就是這些。

同時這部劇又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俄羅斯,不一樣的莫斯科,就如同陳爾立在俄羅斯警方的邀請晚宴上引用《不可信的村莊》中描述的:我在這次追捕劫匪的過程中,見到了混亂不堪的俄羅斯,而此時出現在我眼前的卻是另一個俄羅斯,我學生時代嚮往過的,從托爾斯泰的小說萊蒙托夫的詩歌和手風琴聲中幻想出來的迷人的俄羅斯。但我明白。無論是哪個,實際上都是真實存在的。

無論是富有特色的俄羅斯建築,耳熟能詳的《喀秋莎》;還是第一次見到的俄羅斯黑手黨或是比起國內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交織錯雜的人脈關係網,都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特別是在陳爾立警察身份曝光後,一切該何去何從,劇情將變得更加精彩,這也正是這部劇所吸引人的:你明明知道最終的結局,但依舊好奇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在影視行業普遍注水而又如此浮躁的今天,這樣一部好劇,十分難得。也就是因為這部劇,讓觀眾知道在20年前有這樣一群英雄,在異國他鄉,守護著正義與和平。這部劇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它傳奇的經歷,更是一種使命感的延續,對英雄的交代和對歷史的敬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游影視 的精彩文章:

李冰冰《謎巢》加冕好萊塢女主 開放性結局成最大「驚嚇」

TAG:上游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