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中藥 第九十一期」【國粹中藥 樟腦】: 殺蟲止癢;消腫止痛

「走進中藥 第九十一期」【國粹中藥 樟腦】: 殺蟲止癢;消腫止痛

成長

意味著

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

醫生學習篇

【藥名】: 薄荷腦

【別名】: 薄荷冰

【性味】: 味辛;性涼

【功效】: 疏風;清熱

【主治】: 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齒痛;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0.02-0.1g,多入片劑含服。外用:入醑劑,軟膏劑,塗搭。

【功效分類】: 疏風葯;清熱葯

【臨床運用】: 同薄荷油。

【科屬分類】: 唇形科

名家論述

1.《綱目》: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小兒驚熱,及瘰癧、瘡疥為要葯。

2.《本草經疏》:薄荷,辛多於苦而無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從火化,主血脈,主熱,皆陽臟也。賊風傷寒,其邪在表,故發汗則解。風藥性升,又兼辛溫,故能散邪辟惡。辛香通竅,故治腹脹滿、霍亂。《食療》以為能去心家熱,故為小兒驚風、風熱家引經要葯。辛香走散,以通關節,故逐賊風。發汗者,風從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難主下氣;勞乏屬虛,非散可解,三療俱非,明者當自別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發汗虛表氣也。咳嗽若因肺虛寒客之而無熱症者勿服,以其當補而愈。陰虛人發熱勿服,以出汗則愈竭其津液也。腳氣類傷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屬脾故也。血虛頭痛,非同諸補血藥不可用。小兒身熱由於傷食者不可用。小兒身熱因於疳積者不可用。小兒痘瘡診得氣虛者,雖身熱初起,亦不可用。

3.《藥品化義》:薄荷,味辛能散,性涼而清,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取其性銳而輕清,善行頭面,用治失音,療口齒,清咽喉。同川芎達巔頂,以導壅滯之熱。取其氣香而得竅,善走肌表,用消浮腫,散肌熱,除背痛,引表葯入營衛以疏結滯之氣。

4.《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鬱。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較柴胡更為輕清。

5.《本草求真》:薄荷,氣味辛涼,功專入肝與肺,故書載辛能發散,而於頭痛、頭風、發熱惡寒則宜,辛能通氣,而於心腹惡氣、痰結則治;涼能清熱,而於咽喉、口齒、眼、耳、癮疹、瘡疥、驚熱,骨蒸、衄血則妙。是以古方逍遙,用此以為開郁散氣之具;小兒驚癇,用此以為宣風嚮導之能;腸風血痢,用此以為疏氣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過二、三分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6.《本經續疏》:吐下則脹滿應減,下氣則宿食應行,即不減不行,亦宜以寬中理氣消導順降為治,何取於薄荷?不知薄荷之涼,大有似乎豆蔻輩,原能寬中理氣,消導順降者也。特其芳烈外發,不似豆蔻輩內藏,所以重在散發,而治內不專耳。設使惡氣宿食既已內擾,仍復托根於表,則非薄荷之內解其結,外其根,何以使表裡盡除耶。

7.《醫學衷中參西錄》:薄荷味辛,氣清郁香竄,性平。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串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者之要葯。若少用之,亦善調和內傷,治肝氣膽火鬱結作痛,或肝風內動,忽然癇痙,頭疼、目疼,鼻淵、鼻塞,齒疼、咽喉腫疼,肢體拘攣作疼,一切風火鬱熱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挾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腸中之熱,則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惡氣,一切霍亂痧證,亦為要葯。為其味辛而涼,又善表癮疹,愈皮膚瘙癢,為兒科常用之品。溫病發法用薄荷,猶傷寒發汗用麻黃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葯。《本經》、《別錄》皆未載之,至唐時始列於藥品,是以《傷寒論》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細審《傷寒論》之方,確有方中當用薄荷,因當時猶未列入藥品,即當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轉用他葯者。試取《傷寒》之方論之,如麻杏甘石湯中之麻黃,宜用薄荷代之。蓋麻杏甘石湯,原治汗出而喘無大熱,既雲無大熱,其仍有熱可知,有熱而猶用麻黃者,取其瀉肺定喘也;然麻黃能瀉肺定喘,薄荷亦能瀉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氣之盛,又善搜肺風),用麻黃以熱治熱,何如用薄荷以涼治熱乎?又如凡有葛根諸湯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 代之;蓋葛根原所以發表陽明在經之熱,葛根之涼不如薄荷代之;蓋葛根原所以發表陽明在經之熱,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訓也,古人當藥物未備這時,所制之方原有不能盡善盡美之處,無他,時熱限之也。

8.《本草正義》:孫星衍輯刻《本草經》,徑謂薄荷蘇類,確乎可信。《唐本草》謂為辛溫,亦以蘇類例之。然冷冽之氣能散風熱,決非溫葯,故潔古直謂之辛涼。其主治則《唐本》謂賊風傷寒、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又皆與紫蘇大略相近,惟辛而涼降,微與溫散者不同耳。按外治風熱生瘡,煮汁和入消腫末藥敷之,涼入肌膚,立能止痛。

9.《藥性論》: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

10.《千金.食治》: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主辟邪毒,除勞弊。

11. 孫思邈:煎湯洗漆瘡。

12.《唐本草》:主賊風,發汗。(治)惡氣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

13.《食療本草》:杵汁服,去心臟風熱。

14.《食性本草》:能引諸葯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關痛。

15.《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療心腹脹,下氣、消宿食及頭風等。

16.《本草圖經》: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小兒風涎。

17.《本草衍義》: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葯;治骨蒸勞熱,用其汁與眾葯為膏。

18. 李杲:主清利頭目。

19. 王好古:能搜肝氣。又主肺盛有餘,肩背痛及風寒汗出。

20.《滇南本草》:治一切傷寒頭疼、霍亂吐瀉、癰、疽、疥、癩諸瘡。又:野薄 荷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眩暈、發熱。去風痰,治傷風咳嗽、腦漏鼻流臭涕。退虛癆發熱 。

21.《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癧,瘡疥,風瘙癮。

22.《本草述》:治中風,癲癇,傷燥熱郁。

23.《醫要纂要》:愈牙痛,已熱嗽,解郁暑,止煩渴,止血痢,通小便。

24.《本草再新》:消目翳。

名醫用藥

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薄荷末煉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簡便單方》)治眼弦赤爛:薄荷,以生薑汁浸一宿,晒乾為末,每用一錢,沸湯泡洗。(《明目經驗方》)治瘰癧結成顆塊,疼痛,穿潰,膿水不絕,不計遠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陰乾),皂莢十挺(長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塗醋,炙令焦黃)。搗碎,以酒一斛,浸經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盡為度,焙乾,搗羅為散,以燒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黃芪湯下二十丸,小兒減半服之。(《聖惠方》薄荷丸)治風氣瘙癢:大薄荷、蟑蛻等分為末,每溫酒調服一錢。(《永類鈐方》)治血痢:薄荷葉煎湯單服。(《普濟方》)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綿裹塞鼻。(《本事方》)治蜂蠆螫傷:薄荷貼之。(孟詵《必效方》)治火毒生瘡如灸,火毒氣入內,兩股生瘡,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法頻塗。(《醫說》)治耳痛:鮮薄荷絞汁滴入。(《閩東本草》)

藥材規格

性狀鑒別 莖方柱形,有對生分枝,長15-40cm,直徑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稜角處具茸毛,節間長2-5cm;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皺縮捲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2-7cm,寬1-3cm,邊緣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5-6對;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柔毛,下表面在擴大鏡下可見凹點狀腺鱗。莖上部常有腋生的輪傘花序,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萼齒狹三角狀鑽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數存在,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殘香氣,味辛、涼。

以葉多、色綠、氣味濃者為佳。

GROWTH

成長

用藥禁忌

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1.《藥性論》: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

2.《千金·食治》:動消渴病。

3.《本經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虛冷;陰虛發熱,咳嗽自汗者勿施。

4.《本草從新》:辛香伐氣,多服損肺傷心,虛者遠之。

藥材價格

小批量走動順暢,價格穩定在4-6元。

HO

ME

百姓葯膳

薄荷粥

配方:鮮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約0.8升,冷卻後撈出薄荷留汁備用。用150克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湯及少許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葯,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用於素有胃病,新感風熱者最為適宜。

【注意】:本品不宜久煎,以免揮髮油散失;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體虛多汗者不宜選用。

薄荷豆腐

配方:豆腐2塊、鮮薄荷葉50克、鮮蔥3條加2碗水煎,待煎至水減半時即乘熱食用。

功效:可治傷風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病症。

聲明:

微信公眾平台「聚焦新葯醫療」對陳述的觀點和內容判讀保持中立;僅供讀者進行參考和閱讀。

本文版權歸聚焦新葯醫療原作者所有;任何個人或者機構在未經本人同意情況下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END-

微博:修正葯業新葯醫療

健康 ▏醫療▏文化 ▏趣事 ▏中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腫 的精彩文章:

冬瓜和它一起蒸,利水消腫還清熱解毒,是冬天減肥的健康菜

TAG:消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