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村醫談: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一位村醫談: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醫訊 |病例| 經營

導讀:人的一生經歷著從小兒無知到長大成人,再到最後老去,經歷著人生輪迴,變老也意味著變小,思維的回歸孩童。

父親病了,而且病的不輕,原本健康的身體,終於經不起一場流感來襲,差一點危及他的生命健康。

作為一名醫生,通過父親住院的前前後後,我忽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心理起了莫名其妙的變化。

也就是說,正像大多數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樣,他們的心理或多或少地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在想,這大概就是,我們曾經在《醫學心理學》上學習過的,病人角色行為強化吧。

於是,我又重新打開教科書,詳細閱讀了,關於患者心理疾病健康問題這一節的解讀。

病人角色行為強化。詳細區分,包括以下五種情況

(1)角色行為缺如:

否認自己有病,未能進入角色。雖然醫生診斷為有病,但本人否認自己有病,根本沒有或不願意識到自己是患者。

(2)角色行為衝突:

病人角色與其他角色發生心理衝突,同一個體常常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

當患病並需要從其他角色轉化為患者角色時,患者一時難以實現角色適應。

(3)角色行為減退:

因其他角色衝擊病人角色,從事了不應承擔的活動,已進入角色的患者,由於更強烈的情感需要,不顧病情而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

表現出對病、傷的考慮不充分或不夠重視,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

(4)角色行為強化:

安於病人角色的現狀,期望繼續享有病人角色所獲得的利益,由於依賴性加強和自信心減弱,患者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

對承擔原來的社會角色恐慌不安,安心於已適應的患者角色現狀。或者自覺病情嚴重程度超過實際情況,小病大養。

(5)角色行為異常:

患者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觀、失望等不良心境的影響導致行為異常,如對醫務人員的攻擊性言行,病態固執、抑鬱、厭世、以至自殺等。

通過觀察,我發現,人都說老換小,人到老人,就和小孩子一樣

父親也是這樣,一場病過後,也變得行動遲緩,反應遲鈍,記性也大不如以前了。

尤其是,在恢復期間,他變得比以前更加註意他的身體了,什麼時候吃藥,都有嚴格規定,刻意安排,吃什麼飯,怎麼吃

他也更加聽話於醫囑安排,並且,他習慣了將自己當做一個病人,也習慣了我們輪流伺候。

不管怎麼說,看著父親日漸好轉的身體,我們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高興。也習慣了就這樣伺候他,呵護著他的身心健康。

通過父親患病住院這件事,教我學會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

社會現狀,人情冷暖,更讓我了解了,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疾病健康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和解讀,收益匪淺。

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在公共衛生服務,慢性病管理過程中,面對他們的角色轉換,我能更好地服務於廣大病患者。

丨作者: 診所老闆之家特約撰稿人 梁文權

精選

THEBEST

們最懂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慢性病患者節日需要注意哪些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