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朔大戰金庸事件回顧

王朔大戰金庸事件回顧

金大俠,來來來,有種和我採花大盜戰上三百合

王朔的小說裡面大體上有兩種人。一種「沒一點正經」;另一種「假正經」。

自稱「頑主」的王朔堪稱「沒一點正經」的先驅。在他的小說熏陶下,無數國人從此都沒了一點正經,不少人甚至青出於藍了。只要聽聽流行的「黃段子」,就知這年頭人們嚮往的何止是「沒一點正經」。

當年王朔以「沒一點正經」驚天下,現在這一套稀鬆平常了。所以頑主突然一本正經地拿金庸開刀,很可能是又一詭計。但傳媒並不在乎詭計不詭計,它們特別歡迎頑主的大變臉,因為這樣媒體就有了持久話題。

普通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狗屎,金庸信徒固然也會憤怒,但缺少拿到報紙上炒作的價值;幾年前鄢烈山《拒絕金庸》也不能構成娛樂話題。「保金派」譴責頑主胡批金著,其實錯了。對傳媒而言,頑主批得有理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舉國傳媒能煞有介事就金著是「聖經」(北師大教授王一川將之排在20世紀中國小說的第四)還是垃圾展開了大討論,正是因為它是頑主所批,這叫議題設置能力。

頑主這次能搞得江湖震動,僅靠自己變臉當然還不行,還要歸功選准了開刀對象。

眾所周知,金大俠的信徒遍布朝野,金著聲望日隆,幾乎是當今的《葵花寶典》。按江湖規矩,師傅被誣衊,做弟子的誓死捍衛乃義不容辭,金大俠無須親自出馬,自有無數信徒會為他修理頑主。

金大俠的著作如今也大有直追之勢

當然,這事放在金光閃閃的正版《葵花寶典》還紅遍全球的時代,頑主就死定了。所幸時代不同,頑主在江湖上也混出不小名頭,加之國人自90年代後日益嚮往「沒一點正經」,所以還不至於出現伊教追殺拉什迪的情形。眼下對頑主口誅筆伐的聲勢雖大,也不過北京球迷水平,充其量是在王朔的個人網頁或其他BBS上噴糞,塗滿「SB」、「CNM」而已。

犯了眾怒的頑主,現在的處境類似中國足協。頑主倒也痛快自動對號入座說「金迷」也好「瓊(瑤)迷」也罷,其實和球迷沒兩樣。中國球迷能幹什麼呢?看看作為代表的中國的職業球迷不過是袒胸露腹,頭扎小白條或小紅帶,上書「誓死血戰」什麼的,還有蓬頭垢面常不洗澡,一派「為了中國足球的解放事業」日夜操勞無怨無悔的樣子。他們吹著小喇叭一邊神神叨叨說什麼「勝也愛你,敗也愛你」,一邊是翻臉不認賬數萬人聚在場內齊聲高呼「SB!SB!」,然後作鳥獸散狀,大家都回去「洗洗睡」或不洗就睡了。

痞子王遭遇金粉圍攻,很有點像中國足球遭遇京罵

都說中國足球臭,其實中國球迷的檔次也就這麼高。他們的表現難說是執迷還是裝瘋,也說不清是「沒一點正經」還是「假正經」。

「我是流氓我怕誰」的王朔自然對「某某迷」不陌生。想當年頑主本人「登高一呼,天下景從」,後面就跟著一批這樣的貨色。只是今非昔比,頑主的徒子徒孫早就青出於藍勝於藍,已經沒什麼可教給他們了。在這個年代,要想「一點正經沒有」容易;「假正經」倒有些困難。所以儘管傳媒一本正經營造學術爭鳴氣氛,還是露出了起鬨的馬腳。

表面上這是一起突發的文壇論戰,主角是「流氓」向「大俠」挑釁。其實對大多數傳媒,這不過是個可以用起鬨娛樂大眾的機會而已。

當然,要說沒有人認真也不是。頑主說港台文學都是不入流愚弄讀者的東西,金庸與瓊瑤之流是港台文化的「四大俗」。瓊瑤老太的丈夫聽到後真的很生氣,他反唇相譏說:「瓊瑤的《還珠格格》在大陸有五億觀眾,你(王朔)也騙騙看」。

話說到這份兒上,王朔只能甘拜下風。

看來還是金大俠有氣度,他回應頑主的抨擊時說,頑主只把他列為港台「四大俗」,沒把他說成是「四大寇」、「四大毒」已經很客氣了。其實,金大俠才真客氣。因為金大俠更有資格對王朔說:「你也騙騙看?」

瓊瑤老太的作品俗還構不成「學」;想搞個文化官乾乾,更難。不像「金學」儼然已像「紅學」成為一門顯學,可以養活許多「學者」。頑主你搞個「王學」試試看?

儘管如此,我認為這樣的說法非常對,你把王朔批倒批臭,再踏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也不能證明金著就是香的。就像球市繁榮並不能證明中國足球水平高一樣。進一步言,就是把王朔辦成真「流氓」,也不能證明金庸就是書中專與官府過不去的大俠。那數量可觀,一觸即跳要捍衛金大俠,在網上噴糞的,怎麼看都只像黑幫的嘍羅。

固然,「栽下龍種,收穫的是跳蚤」在這是常例。金大俠作為武林精神領袖,很難為信徒的言行負責,也不可能實際地「清理門戶」。但「金學家」是否可把這義務承擔起來?研究研究聚集在武林精神領袖周圍的都是些什麼人?

若非這次「流氓」戰「大俠」,我還不知北大中文系教授嚴家炎教授開講《金庸小說研究》,還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舉行過《金庸小說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國際會議。既知已有「金學」,就想知道「金學家」是否實際考察過流行的武俠小說對民族性格塑造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對「金學家」來說,這正是個「田野考察」的好機會。

面對「流氓」的挑釁,金大俠確實表現了很高修養,僅用佛家的「八風不動」便跳出是非圈外。頑主本想打一架,誰知金大俠不接招。

伯光兄,您自個玩,恕老夫不能奉陪:)

現在頑主面對的對手只有《葵花寶典》的信徒,別說「金學家」沉默,就連許多渴望名聲的文人也盡量躲得遠遠的,生怕惹一身騷。這情形讓頑主很失望,所以頑主聲明他並非對金庸人身攻擊後,突然又溢於言表地憤怒稱,今後還要罵人,要罵的檔次肯定比金庸高,原來金庸還是有檔次的。

孤獨的「流氓」受到了圍攻,也並非沒有支持者。有人說,頑主這人其實挺真誠。這也許是真的,但聽起來卻滑稽,因為它太像「狼來了」的故事。這年頭平常「一本正經」的都不可信,常年「沒一點正經」的突然正經起來,就更難讓人相信。我們已經習慣了沒正經,所以現在有一百個必須正經的理由也不容易正經起來了。這就是在「流氓」戰「大俠」的連鎖反應中能清楚看到的事實。這就是沒正經的文化必然會有的併發症。當然,這並不妨礙我投頑主王朔一票,因為王朔的發難至少把的武俠小說價值究竟何在這個「正經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了。

1999年11月20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猿人日記 的精彩文章:

為了兩個字,朱元璋殺了多少人?

TAG:猿人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