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宗師梁玉苟

一代宗師梁玉苟

作者付翔,小名付還元,天門市皂市鎮人,六十年代初生,現居廣州,文學、武術愛好者。

一 唐手拳

我的家鄉皂市,是江漢平原北邊的一個古老的小鎮,一條翠水蜿蜒的河流從鎮邊穿過。她因這條河而生,因這條河繁榮,也因這條河形成的風格文化而流傳著許多的故事。

在我小的時候,總喜歡到茶館裡聽喝茶的人們擺弄皂市過去的風土人情,也常常聽在冬天靠著牆根曬太陽的老人談論皂市過去了的人物八卦。他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家鄉一代拳師梁玉苟的傳奇故事。

梁玉苟打的拳和功,被稱之為「唐手拳」,主要流行於天門京山一帶。據傳,當年捻軍起義失敗後,捻軍中的一名高手為躲避清庭的追捕,而躲藏到了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的京山,但為了謀生,將此拳傳授給了京山人熊玉庭,沒多久,不知怎麼走露了風聲,被朝廷派人捕殺。熊玉庭也受到牽連,便離家躲進湖巷交叉、河流縱橫、陸路交通極不方便的水澤地胡市,以打魚和種地為生,閑暇便教授這套唐手拳。由於交通不便,江漢平原上又是水網地區,戰亂極少,當地人又喜愛這套功夫,使之成為中華武術文化的一朵奇葩。

二 嚴門

「馬步再平一點,吸氣後稍作停留,然後再緩緩吐出」。這是在80年代初,住在我家附近的一個老人在教授徒弟,他已七十多歲了,下巴留的山羊鬍已泛白,但雙目炯炯有神,打起拳來虎虎生威。他教的是一套運氣的功夫。俗話說打拳不學功,到頭一場空。功夫是學武的基礎。老人就住在我家對面街上,他姓胡,排號老三,人都稱他三爹,他現在教授的這套氣功,雖說同屬唐手,打拳的大路很相似,可與同道打的不盡相同,要想把它說透,非得要先交待清創建這套拳的嚴門兄弟的故事。

時光返回一百多年前,在水鄉胡市的熊玉庭一家,為了躲避洪水,便到京山避災,在京山的永興,遇到了嚴家。嚴家熱情地邀熊玉庭一家在此居住。嚴家在當地有幾十畝糧田,還有幾間三間房子,比較寬敞,兄弟五人,都熱情好客。熊玉庭只好住下來,見嚴家五兄弟個個精明能幹,便將一身絕技——熊門唐手傳授給了他們。嚴家眾兄弟都聰明好學,將熊玉庭傳授的熊門總堂的大小架拳路和七星合氣功練得質透。熊玉庭離開時,告誡他們刻苦鑽研,堅持練功,不可荒廢。這兄弟之間都在一起打拳,久而久之,配合得相當默契。他們展轉騰挪,時左時右,上拳下腿,明爪暗勾,把唐手拳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是一擊必殺,一抓必傷,快速准擊,並在熊門拳的基礎上,在小架中加入了抓。這抓可變化無窮,由抓變為戳、捏、點、掏,防不勝防,這套有別於熊門的拳路,使他們名聲大振。

幾年後,由於天災,地里的莊稼欠收,嚴家老大和眾兄弟商議,決定到皂市幫人押鏢。皂市是因水興商,因商繁華的商貿中心,從西北山區來的商賈都是在皂市購得物資後,再用騾馬馱運上去,由於山高路遠,途中時常遇有土匪劫道,商家便請標行的人押運,嚴家兄弟決定進鏢行押鏢。

有一年的年底,天已經很涼,田間地頭時有霜氣。從河南社旗來的客商,在皂市趙君記採購許多綢緞面料,並委託福記購買了許多貴重物品,共計馱了十八匹騾子,委託嚴家護鏢。嚴家兄弟見此鏢貴重,並雇請了馱手,護丁,加上自家兄弟和家丁一共二十多人。嚴老大和老三在前,老二在左,老四在右,老五提著一上著木杆的朴刀押後,浩浩蕩蕩地出宋河,過三洋、石畈橋,進入大洪山。幾年行鏢經歷,山中一般劫匪都領教過嚴氏兄弟的歷害,只要是他們兄弟的鏢,都不敢出來行劫。

兩天後,拐過大洪山主峰,繞過隨縣就要出山進入棗陽地段。再過棗陽就進入河南的唐河,離社旗就不遠了。這天天過午,突然從小丘中一字排開近十多人,個個黑布包頭,黑衣黑褲,為首一位身材高大,也是黑布做的頭巾,顯得臉色特別黑亮,穿一灰色的豹花上衣,著一條黑色扎口褲,登一雙花邊的虎頭靴,腰圍一條青色帶扣的護腰扎帶,手使一對虎頭雙鉤。嚴老大讓馬隊圍堆成圈立在路中,讓兄弟扎角,自己走上前一看,認得是在河南豫北有名的劫匪葛洪,便抱拳說:

「葛兄一貫在河南地界做生意,今天為何越界到我湖北來做客」。

這葛洪是豫西魯山人,練就一身形意炮拳,手硬腳狠,在豫西地區很有名氣。他上前說:「購買的主是我河南社旗人,這貨也該由我河南人押。」

嚴家老大見這陣勢,知道一場廝殺難免,便抱拳繼續道:「久聞葛兄拳腳名氣,嚴某不才,想領教一二。」

這葛洪自認自己拳腳功夫了得,哈哈一笑說:「那你就上前。」

說完,將一對虎頭鉤交給手下,上前扎袖立架等待嚴老大。嚴老大也不搭話,出掌勾手地和葛洪打在一起。這葛洪真不含糊,炮拳力大威猛,沖手進肘虎虎生風,嚴老大道有些吃力,嚴老三見狀,將手中的大砍刀往地上一扔,立馬上前同戰葛洪。這嚴家兄弟在一起合作久了,配合起來威力大增,轉手間便見優勢,幾個照面,嚴老三右手護頭,左手弓步上前插掌進襠,葛洪急忙提腿用膝護襠,不想嚴老三由掌變抓,一下子連皮帶肉撕拉一塊,腿上鮮血淋淋,葛洪想用左腳回擊,上面嚴老大二支鐵指直取他的雙眼,他急忙用掌護眼,可嚴老大指峰一轉,直向他的哽嗓咽喉,如若向前一送,如同利劍一般。葛洪這下再難躲開,暗叫不好。可嚴老大立停沒遞進,而是拉開老三跳開圈子,抱拳說:「我兄弟合二人之力,有點勝之不武,望葛兄海涵。」

這葛洪見嚴老大手下留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臉上冷汗淋淋,忙抱拳回禮:「嚴老大好人義,日後定報!」回身一揮手,與手下人消失在小丘後。

嚴老大真是聰明人,他怕動兵刃有性命之憂,拳腳上雖然一人難勝,可兄弟五人之力,定能取勝,放過葛洪只會在江湖上結交更多朋友,以免結仇生亂,其做法令人佩服。多年後,嚴家老大年紀大了,行船走鏢日漸稀少。這個時候,有一人慕名前來拜師,這一拜,就拜出了一個武師百年傳奇。

三 學藝

上回說到有一人拜嚴家老大為師,此人便是梁玉苟。梁玉苟是皂市本地人,家境殷實,以開糧行為業。

梁玉苟個不高,但生得勻稱,四肢粗壯,臂力過人。他從小頑劣,不愛讀書,喜愛角力爭鬥。十幾歲時,有一姓施的道人,來皂市白龍寺邊的遼陽殿訪友,(據傳此人早年靠柳為響馬,後入了道,在娥眉山師從武當道人清虛道長學藝,是一內家拳高手)。偶爾看見在五華山玩鬧的梁玉苟,見是一個練武難得的人才,產生了愛意,便想教他幾手功夫。在得到梁家允許後,便教梁玉苟練習武當內家功的純陽觀音功。他說,練功先練氣,這套功夫講究的是一個活字,吸氣要細長,不要急促,呼出要隨形吐盡,起到舒筋健骨的作用,久而久之,使腹部、胸部、背部、腿部、臂膀等部位形成一股頂力。此功收拾後,先用竹條握成團,遍身拍打,逐步增加力度,以後用棍棒或者掌拳全力拍打,用腿踢踹,久之,可練成金剛不壞之軀。(這就是現代搏擊的抗擊打能力)。在此基礎上,他又教授梁玉苟一套武當內圈法,此功是在練氣達到一定程度的後,以圓為根,拳掌相肘腿相撫,隨形而變,能虛能實地擊打八方。同時,施道士揉進六合門中的寸拳,這可是他在北方跟八極拳高手學的,這套寸拳在此功中威力無窮,能讓對手拆骨斷筋,肝碎肺裂。他讓梁玉苟晚上來授藝,早起練習。這梁玉苟天資聰穎,很快就學會了這套功法,只可惜施道士適應不了皂市這夏天燥熱冬天酷冷的氣候,再者,他本人也遊散慣了,無心蝸居在一個地方。幾月後,他便離開皂市到外地雲遊去了。臨走時他告訴梁玉苟:「功夫是練拳腳的基礎,勤奮為主,要持續,不可荒廢。功夫要吸取各家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功到渠成,創出一條路子」。這話讓梁玉苟時刻牢記。

這嚴家老大見梁玉苟氣度非凡,渾身透著機靈,非常喜歡,對於適合學武的人材是格外珍惜,常人說「千金易找,一將難求」,對於梁玉苟這樣學武的材料,他當然是盡其所學,好無保留的傳授。他不僅把熊門的總堂的大架36路,自家的小架迷蹤九路,還有熊門氣功的心訣統統教給了他。梁玉苟很快就學會了嚴老大的功夫拳腳,還時不時得到嚴家幾兄弟的指點,傳授,出師時,己是練得虎背熊腰,出類拔萃,在眾多弟子中脫穎而出。

如果梁玉苟就這樣安逸滿足的話,可能後人就聽不到到他的傳說了,拳是人打的,也是人創的,拳路只有在吸取別家長處加以改進,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才立於不敗。梁玉苟天資聰明,悟性極高。在許多拳的套路中,時常會悟出許多拳理來,來揉合進嚴門授給他的拳腳功夫中,結合施道士傳的功夫,自創了一套別開生面的唐手拳,人稱輕腳。並被後人廣為流傳。這是一套以氣力主,內圓為基,特點是以圓為軸,氣功為上,拳掌相兼,腿腳相顧,隨機應變,凶很連慣,跳躍如猴,落地如雁,進擊如虎,自然輕巧又殺傷力極大組合套路,成為梁玉苟日後立足江湖的重要本領。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古風古城」訂閱號)

(看到我們這麼多優秀的原創作品,是不是有點心痒痒?歡迎大家投稿、留言 ^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