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文|任偉:星火何以燎原──朱毛紅軍的崛起之路(一)

論文|任偉:星火何以燎原──朱毛紅軍的崛起之路(一)

原標題:論文|任偉:星火何以燎原──朱毛紅軍的崛起之路(一)


作者:任偉,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


原文載於《台大歷史學報》2017年第59期。感謝作者授權發布。由於文章比較長,故分期推送。

提要:中共軍隊從朱毛紅軍算起,最初只有幾千人,但短短三、四年時間便發展到數萬人之眾,這其間的因緣際會值得探討。初上井岡山時,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王佐等人各懷心思;紅軍也遲遲難以壯大,卻在1929年初被迫逃亡到贛南閩西後,迅速打開局面。但這一發展歷程實際上並不在毛澤東的計劃之內,中共可以說是因禍得福。1930年後,紅軍規模急劇膨脹,除地緣因素外,也與中央的激進政策有關。李立三主政時期,中共中央倡導向中心城市進攻,雖然毛澤東極力反對,但這一「歷史的誤會,竟然再次陰差陽錯的促使紅軍部隊獲得大發展。到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紅軍已經呈現盛極而衰的跡象,但戰爭還在繼續,中共很難停止擴紅。那麼,中共在蘇區的徵兵規模到底如何?百姓又作何反應?這些問題都值得討論。


關鍵詞:紅軍 擴紅 毛澤東蘇區


前 言


一、明滅飄忽的「星火」

二、因禍得福:紅軍急劇擴張之緣由


三、增長的極限:紅軍後期的發展情勢及其困境


結語:捲土重來未可知


前 言


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共不斷發起武裝暴動,但多數歸於失敗。後來毛澤東(1893-1976)、朱德(1886-1976)各率殘部千餘人在井岡山會合,短短三、四年內,這支不起眼的小部隊竟迅速膨脹,發展到數萬人之眾。對此,毛澤東有個很形象的說法,即「星火燎原」。這是很詩意的講法,省略許多曲折的情節。中共所謂的革命,是鐵與血的較量,多數情況下,點點「星火」其實很容易被撲滅。放置在近代軍閥割據的背景中看,紅軍能在日後將半個中國攪動地天翻地覆,令人意外。同時期與他們規模相當的軍事武裝數不勝數,朱毛紅軍何以能夠與眾不同?又何以能夠「星火燎原」?

現存關於中共軍事的研究有兩個特點:一、注重軍事體系沿革,運用資料較為豐富;但這類著作往往只限於平面描述,對軍事變化的內因外緣缺乏分析與解釋。二、以軍事領導人為中心,側重於突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此種論著由點到面,較為生動詳細,但文本敘述過於凸顯歷史的必然性,對於出乎領導者意料之外的因素重視不足。革命武力之壯大,固然有外在的結構性因素,其間的偶然性亦值得注意。例如,井岡山時期,朱毛紅軍並未大幅發展,轉移到贛南閩西之後才突飛猛進。雖然毛澤東曾極力論證井岡山根據地的優勢,但當地經濟貧瘠,且強敵環繞,紅軍發展機會並不大。1929年初,朱毛紅軍被迫撤離井岡山,後來獲意外發展,恐怕是毛澤東此前未曾預料到的。應該說,紅軍之壯大並不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從井岡山下來之後,紅軍一路狼狽奔走,損失慘重,中共中央已對其喪失信心。1929年2月曾建議朱、毛將軍隊化作小股,潛入鄉村,並令二人「應毅然地脫離部隊速來中央」,毛澤東堅決不從。紅軍後來輾轉到閩贛交界一帶,國民黨在這一帶的力量極為薄弱,朱毛因此獲得喘息之機。檢視史料不難發現,朱毛紅軍離開井岡山之後,經常是誤打誤撞,完全沒有戰略性規劃。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之開闢,與其說是得益於革命黨人的高瞻遠矚,不如說是因為國民黨軍隊壓迫的結果。若是國軍一直將朱毛圍困在井岡山,即便不能將其消滅殆盡,僅憑井岡山的物力與人力,毛澤東也不可能使紅軍有突破性發展。可見中共軍隊之壯大是多重合力的結果,其間的曲折與偶然值得細細梳理,不可籠統概之。


其次,除去某些運氣成分,中共自身的努力與調適亦值得探討。從井岡山時代、李立三(1899-1967)主政時期,再到反「圍剿」時期,中共中央關於軍事的發展策略不斷變化,其間有得有失,並不是一帆風順。本文將詳細揭示這些變動的內因外緣,希望能夠穿透表面現象,從深層理解中共革命壯大的成因。


1927年底,毛澤東所部上井岡山時只有幾百人;1928年5月,朱德上山後,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立,「全軍萬餘人」。半年多後,即1929年初,因抵抗不住國民黨「圍剿」,朱毛紅軍向贛南閩西轉移時只剩下3,000餘人。又過一年多,即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成立,朱毛紅軍達到空前的30,000餘人。中共軍隊規模變化幅度之大,令人震驚。中共軍隊規模不穩,還表現在回憶錄及史料資料統計上,同一時間、同一軍隊的數量,往往存在頗大差別。因為沒有最原初的材料作比對,很難判斷哪一種資料最準確。但資料混亂,或也恰恰說明,中共軍隊在發跡之初,處於狂飆式的劇幅變動狀態,且持續到第四次反「圍剿」。


第四次反「圍剿」後,紅軍規模達到極限,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但戰爭還在繼續,需要大量兵源,故徵兵工作不能停息,強迫從軍現象普遍發生,現存研究已有觸及。本文不欲重複描述中共強迫擴紅(按:擴紅指「動員農民從軍」)的政策與舉動,擬從兩個特殊群體入手──黨員和婦女,通過研究他們對擴紅的反應,考察紅軍部隊面臨的境況。黨員是革命的中堅力量,理應沖在最前線,如果連這個群體都畏縮不前,那麼中共革命的困境顯然不是動員所能解決。此外,婦女與戰爭的關係,表面上較為疏遠,但事實上,戰爭將危害她們的丈夫、兄弟或兒子,對其產生深遠影響。這兩個群體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中共革命所遇困境的折射。本文將詳細描述黨員與婦女在擴紅中的表現,以期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剖析中共革命在後蘇區時代的挫敗緣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現代史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1950年代席捲中國的兩大謠言

TAG:近現代史研究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