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鵬評點史記人物:那個開啟戰國亂世的「半人半魔」

楊鵬評點史記人物:那個開啟戰國亂世的「半人半魔」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人,大多是貴族系統中庶出的邊緣人。他們積極進取,但也往往由於求勝心切而容易喪失價值底線。為什麼說「天所授,雖賤必貴」這句話是理解春秋戰國社會大動蕩的重要角度?

開啟戰國的重要人物

大家好,這是掌上國學院「楊鵬評點《史記》人物」。今天我們講趙襄子,分析一下戰國是怎麼開始的。

趙襄子的名字叫趙毋恤,是晉國的大夫。《史記》記載趙襄子在位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25年。趙襄子處於中國由春秋向戰國過渡的關鍵時刻。他和父親趙簡子一塊敲響了戰國的鑼鼓,推開了戰國時代的大門。

春秋戰國指的是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這一段時間。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趙籍、韓虔和魏斯為諸侯,正式承認三家分晉的現實。卿大夫上位為諸侯,標誌著周朝的宗法制度徹底被破壞。這一年,也是標誌性的戰國開始的時間。不過,趙、韓、魏三家被封為諸侯,源於公元前453年的趙、韓、魏三家滅智伯,這位趙襄子是三家分晉的開啟者,自然是開啟戰國的重要人物。

趙襄子像

趙襄子,名毋恤,前475年-前425年在位為晉國趙卿,戰國時代的開啟者。

關於趙襄子我們講幾個方面:一是講趙簡子如何廢嫡立庶,立趙襄子為繼承人;二是趙襄子是如何陰謀滅代國;三是晉陽之戰,趙襄子如何聯合韓、魏兩家最終滅了智伯;四是趙襄子圍攻中牟的故事;五是趙襄子與刺客豫讓的故事;最後講趙襄子歸位於嫡長子伯魯的後代。

天所授,雖賤必貴

我們先看一下趙簡子廢嫡立庶、 立趙襄子為繼承人的故事。《春秋公羊傳》上面總結說: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指的是宗法制下立宗子,是選擇正妻的嫡長子,不是在眾子中選擇賢能之人。是以正妻的嫡長子為貴,不是看兒子們年齡大小的排序。趙襄子的母親並非趙簡子的正妻,而是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翟人的一位婢女,但趙簡子還是以選擇賢能為原則,立了趙襄子為繼承人。

趙簡子請姑布子卿相諸子

《史記·趙世家》載:簡子遍召諸子相之。子卿曰:「無為將軍者。」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嘗見一子於路,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

趙簡子如何選擇自己的接班人?他先是請人看相。趙簡子時代有一位著名的相師,名叫姑布子卿。這位姑布子卿很有名,《韓詩外傳》上說這位姑布子卿曾經給孔夫子看相,他說孔夫子若「喪家之狗」。

趙簡子請姑布子卿給自己的兒子們看相。姑布子卿看了趙簡子的諸位兒子,認為只有趙毋恤可為將軍。

原文是這麼記載的:毋恤至,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雖賤必貴。」

趙毋恤來了以後,姑布子卿就站起來說:「這是真將軍啊。」趙簡子說:「他的母親地位很低賤,是翟人的婢女,豈能給予他高貴的地位?」姑布子卿說:「上天要授予他權位,就算他出身低賤,也一定會有尊貴之位。」

不要小看這位相師姑布子卿所說的「天所授,雖賤必貴」,這句話是理解春秋戰國社會大動蕩的非常重要的一個角度。

「天所授,雖賤必貴」背後是說:天命的選擇是不分貴賤的,不一定是按照嫡長子的血緣關係來安排的。這是對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所確立的血緣等級制度的一種否定。

「天所授,雖賤必貴」這話趙簡子愛聽,趙簡子雖然是世襲的卿大夫貴族,但相對於晉國的晉公,趙簡子只是卿的地位。從實力上看,趙簡子掌控著晉國的政權,但從合法性上看,趙簡子的主子是晉公。趙簡子實力遠遠高於晉公,但仍然要稱晉公為主子。

邊緣貴族逆襲上位

公元前1046年西周王朝建立,逐漸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到趙簡子時代,嫡長子繼承製已經延續了500多年時間,雖然降低了權力繼承時的衝突成本,但也讓不少無能無德的嫡長子成為了國家權力的繼承人,一大批人能力和地位不匹配,名與實偏離,嚴重地扭曲了人與人在社會中的自然等級。

嫡長子繼承製,最大的問題就是由出身來決定社會地位,這樣的等級形成方式極其不公平、不自然。幾百年積累下來,社會就會出現巨大的扭曲。無能無德者在上位,有能有德者在下位,社會沒辦法穩定。

春秋戰國的動蕩跟平民百姓關係不大,主要是貴族內部的衝突,這是一次有才能的被邊緣化的貴族發起的造反運動,是對嫡長子繼承製的一次血腥調整。

在思想上的突破就是反對血統繼承論,認為上天選擇唯才是舉、唯德是輔,與血統沒什麼關係。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春秋戰國人物中,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人,大多不是嫡子出身,而是貴族系統中庶出的邊緣人。

開啟戰國的趙襄子,是翟人婢女所生;開創儒家的孔子,他的母親連小妾都算不上;開創法家的商鞅,是姬妾所生;秦始皇的母親是一位歌女。這些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血緣上,他們都是貴族社會的邊緣人,他們要想爭取社會地位,爭取合法性,好學的就靠知識和品德,好鬥的就靠軍功業績。他們的優點是有狂熱進取的精神,缺點是往往求勝心切而容易喪失價值底線。

文武之道,儒家走的是邊緣逆襲的文道、學道,法家走的是屌絲逆襲的武道、血道。這種屌絲逆襲的文化和邊緣貴族逆襲上位的心理,是理解中國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

趙簡子廢嫡立趙襄子

我們回到趙襄子。趙簡子聽了相師姑布子卿的話,開始重視趙襄子。但廢嫡立幼,在宗法製為主的社會中,是一件非禮的大事,趙簡子還是小心翼翼。

有一天,趙簡子考察諸位兒子說:「我在常山上藏了寶符,誰先找到就賞給誰。」符就是調兵的憑證。諸子跑到常山上去找,都無所得。趙毋恤去了常山回來說:「已得符矣」,我已經找到寶符了。趙簡子說:「你說明一下。」趙毋恤說:「從常山上可以看到代國,我們可以攻取代國。」

原文為: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恤還,曰:「已得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

趙毋恤攻取代國的說法,暗合了趙簡子曾經做過的夢,夢裡上帝告訴趙簡子說趙會擁有代國的土地,這說明毋恤覺察到了上天賦予之使命,和父親趙簡子心靈相通。於是,趙簡子決定廢了太子伯魯,改立趙毋恤為太子。趙簡子按照賢能的標準廢嫡立庶,是對周朝嫡長子繼承製的否定。

趙襄子陰謀滅代

下面我們講講趙襄子滅除代國的故事。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去世,趙襄子繼位。趙襄子安葬了父親趙簡子,處於服喪的期間,身穿喪服,就邀請自己的姐夫代王及其隨從到夏屋山上參加宴會。他安排每人身後站著一位廚師舀酒伺候,為廚師們準備了碩大的大銅勺,如下圖,這種大銅勺,名叫枓。

這種大銅勺,名叫枓

《史記·張儀列傳》的記載於《趙世家》有細微不同:昔趙襄子嘗以其姊為代王妻,欲並代,約與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可以擊人。與代王飲,陰告廚人曰:『即酒酣樂,進熱啜,反鬬以擊之。』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鬬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

在代王及其隨從仰脖子喝酒的時候,站在身後的廚師一齊動手,用這種大銅勺,猛擊代王及其隨從的腦袋。代國的精英階層瞬間腦漿迸飛、悉數被滅。隨後,趙襄子發兵平定代地。

趙襄子用這種殘忍邪惡的辦法,實現了他父親趙簡子的夢中預言,兌現了自己對父親的承諾。

謀殺了姐夫之後,趙襄子馬上就派人去接他的姐姐代夫人。但是趙襄子的姐姐聽說這事,痛哭喊天,她不願苟且而生,於是磨尖了自己的發笄,自殺身亡。代人憐愛她,就把她自殺的地方稱為摩笄之山。下圖右側就是古代的青銅發笄,是用來綰頭髮的。趙襄子的姐姐代夫人就是把這種發笄磨尖,用來刺殺了自己。

趙襄子的姐姐代夫人摩笄自殺

《史記·趙世家》: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摩笄之山。

弟弟非常的陰險殘忍,姐姐卻是有情有義的女性。趙襄子派去接代夫人的家臣,因為沒有接到活人,也隨代夫人自殺。

趙襄子服喪期間施陰謀詭計,以奸詐手段謀殺代王,滅了代國。他的手段殘忍下作,直破底線。但是後世史書上罕見有人批評他,反而有人讚揚他。整個戰國時代,充斥著這種邪惡、不道德的力量,這種邪惡的力量,似乎在冥冥中操縱著歷史的進程。

晉陽被圍反擊智伯

趙襄子一生的重頭戲很快就到來了,這就是晉陽之戰。公元前455年,晉國的智伯瑤率領韓康子、魏桓子,三家進攻趙襄子。趙襄子退守晉陽城。晉陽在晉國的北面,就是現在山西太原的西南角。

《國語》中記載,趙襄子被攻,要找一城退守,問手下:「我何走乎?」手下說:「長子城比較近,而且城牆堅厚完整。」趙襄子說:「剛修完了城牆,讓百姓疲憊不堪,現在又讓他們以死來守城,誰會支持我呢?」從者又說:「邯鄲城的倉庫儲備充實。」趙襄子說:「剛榨取民脂民膏來充實了倉庫,又讓他們去送死,誰會支持我呢?還是晉陽吧,這是先主所安排的。」尹鐸執政晉陽非常的寬厚,老百姓非常團結。

晉陽之戰

襄子立四年,知伯與趙、韓、魏盡分其范、中行故地。……知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以其圍鄭之辱。知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

這一段原文為:襄子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襄子曰:「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鐸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

趙襄子在危急時刻頭腦依然很清楚,他知道治國靠的是政寬民和,而不是城牆完備和倉庫充實。晉陽是趙簡子長期修建的北方根據地,為了團結晉陽的民眾,長期採取了低稅收政策養民。趙襄子在晉陽城被圍困近三年,民無叛意。

晉陽城久攻不下,智伯急了,他心生一計,掘開晉水的堤壩,水灌晉陽。智伯這個舉動也是完全顛覆春秋戰爭規則。春秋戰爭講究遵禮守義,戰爭不以傷人性命為追求。智伯水淹晉陽,造成了晉陽城易子而食的程度。水攻滅國,戰爭的殘酷性呈幾何級數上升。

智伯得意於自己的妙計,在韓、魏兩家面前炫耀說:「現在我終於知道水可以滅國了。」 智伯這種無底線的殘暴,使得他的追隨者也感到恐懼。趙襄子安排家臣張孟談悄悄潛入了敵營去拜見韓、魏兩家的主君。張孟談說:「我聽說唇亡齒寒,現在智伯率領你們討伐趙氏,趙氏滅亡之後也就輪到你們韓魏兩家了。」

此段原文為:「臣聞唇亡則齒寒,今知伯帥二國之君伐趙,趙將亡矣,亡則二君為之次矣。」

趙、韓、魏三家聯手滅除智伯

《史記·趙世家》載:三國攻晉陽,歲餘,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同私於韓、魏。韓、魏與合謀,以三月丙戌,三國反滅知氏,共分其地。

韓魏兩軍當即與趙氏結成聯盟。趙軍晚上突襲晉水的堤壩,反而放水倒灌智伯的軍營。大約在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聯手,滅除了智伯,消滅了晉國最強大的智氏家族。

趙襄子能忍能戰,抗打擊能力超強,反彈能力也超強。而且和他父親一樣,他也有一些宗教上的奇遇。《史記·趙世家》中記載,趙襄子在逃難途中,有三位天使給他傳話說:我會讓你滅了智氏。所以,趙襄子的堅守和出擊中,有一種宗教的自信。

春秋時期對於戰爭的對手,習慣上有一套尊重的禮義,但是趙襄子對智伯就沒有禮義了。《史記·刺客列傳》上說:「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他殺了智伯以後,把智伯的頭蓋骨上漆,製成酒器,拿來喝酒。

這個趙襄子,從他身穿喪服,讓人在宴會中用大銅斗擊殺代王和隨從,到他把智伯的頭蓋骨製成酒碗來喝酒,可見這個人的行為極為殘暴、令人髮指。魔鬼要血祭,人們的心變冷,毫無底線、血腥屠殺的、嚴酷的戰國時代來臨。

趙氏寬政

晉國的六卿,范氏、中行氏和智氏先後被滅除,原因是什麼?

1972年在山東發現了西漢時候抄寫的《孫子兵法》,其中有不見於通行本《孫子兵法》的「吳問篇」。

「吳問篇」是孫武和吳王闔閭的一個對話,他們分析了晉國六卿家族的命運。

孫武根據稅收的高低來分析晉國六卿的命運,他認為晉國的范氏、中行氏和智氏將先後滅亡。孫武說:范氏、中行氏他們是按照長寬160步作為一畝徵收1/5的稅收,五一稅;智氏是按照長寬180步作為一畝來徵收五一稅;韓氏、魏氏是按照長寬200步作為一畝來徵稅;稅收上負擔最輕的是趙氏,他們是按照長寬240步作為一畝,而且他們不徵收土地稅。

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吳問》

孫武認為,長期堅持低稅收的國家,會戰勝高稅收的國家。

也就是說晉國六卿之中,趙氏的稅收負擔是最輕的,趙氏是民富國窮,而范氏、中行氏是民窮國富。孫武認為,長期堅持低稅收的國家,會戰勝高稅收的國家。他的結論是「王者之道,厚愛其民者也」。

義圍中牟

趙襄子個性很複雜,一方面是極度的功利和殘暴,做事不講規矩、毫無底線。另一方面他身上仍有春秋遺風,也有重信講義的時候,野蠻和文明交織在他身上。下面,我們來看看兩件他頗具春秋遺風的故事。

劉向的《新序》記載,趙簡子去世以後,中牟城的守將就背叛了趙氏,投向齊國。趙襄子率軍去圍攻中牟,包圍圈還沒有完成的時候,中牟城有十堵城牆忽然自己倒塌了。但這時趙襄子鳴金收兵,將官們都說:「您來討伐中牟的罪,現在城牆自己壞了,這是上天在幫助您,您為什麼這個時候退兵?」

趙襄子說:「我聽叔尚說過:君子不趁人之危去牟利,不在敵人處於險境的時候去逼迫人。讓他們把城修好了以後,我們再進攻吧。」

結果,中牟的人聽說他如此講道義,就自請投降。

此段原文為:昔者,趙之中牟叛,趙襄子率師伐之,圍未合而城自壞者十堵,襄子擊金而退。士軍吏曰:「君誅中牟之罪,而城自壞,是天助也,君曷為去之?」襄子曰:「吾聞之於叔尚曰:『君子不乘人於利,不迫人於險。』使之城而後攻。」中牟聞其義,乃請降。

趙襄子暗殺代王的時候,不講信義,殘忍下作,為什麼他對中牟之人又這麼講禮義呢?

禮待刺客豫讓

我們再來看一下趙襄子對待刺客豫讓的故事。豫讓是智伯的家臣,晉陽之戰智伯被殺之後,豫讓決心要為智伯報仇。豫讓第一次刺殺趙襄子失敗被捕,趙襄子的手下要殺豫讓,但是趙襄子說:「這是個義人,我小心避開他就好了。智伯死後沒有後代,他的臣子要為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就放走了豫讓。

這一段原文為: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醳去之。

豫讓刺襄子

《史記·刺客列傳》載: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醳去之。

豫讓第二次行刺趙襄子又失敗被捕。這次趙襄子不想放過豫讓了,他讓軍士包圍了豫讓。豫讓請求趙襄子讓他刺幾下趙襄子的衣服,就算是報仇之意了。

趙襄子就把衣服脫下來,讓使者交給豫讓。豫讓跳起來刺了趙襄子的衣服三下,說這樣自己可以到下界去向智伯報告了,隨後自殺。

趙襄子對豫讓的態度,還真是頗具春秋遺風。

歸位嫡子伯魯後代

最後,我們看一下趙襄子歸位於嫡子伯魯後代的故事。趙襄子是廢嫡立庶上位的,在合法性上有隱憂。趙襄子滅除代國以後,並沒有把代國封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封給了長兄太子伯魯的兒子,叫成君。成君死後,趙襄子就立了成君的兒子浣作為自己的太子。

趙襄子死後,浣繼位,為趙獻侯。重新回歸到嫡長子繼承製。

從趙襄子設計謀殺代王及其隨從,以及把智伯的頭骨製成酒器來看,這是一個極其野蠻殘暴的人。但是從他圍攻中牟, 堅守春秋禮義,以禮義來對待刺客豫讓,還有最後還政於長兄伯魯的後代來看,他又是頗有春秋遺風、講究春秋禮義的人。

可以說,趙襄子是集春秋的文明禮義和戰國的野蠻殘暴於一身的人。

歷史總有些神秘的巧合,趙襄子的名字叫趙毋恤,「毋恤」就是不憐憫的意思。趙襄子是戰國的主要開啟者,意味著他開啟了一個「毋恤」的時代,一個沒有憐憫之心的時代,這就是戰國時代的到來。

我們總結一下。本課與趙襄子的故事相關的有四個要點值得注意:

一是春秋戰國的社會動蕩,可以理解為是邊緣貴族逆襲,是對積累了幾百年的嫡長子繼承製的一次血腥調整;

第二是治國靠人和,而不是靠城牆厚和倉庫充實;

第三是低稅收的國家必然勝過高稅收的國家;

第四是以魔性求成功的激勵機制,在趙襄子時代開始成型,將中國推向了以魔性求成功的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奠基時期,春秋戰國精神的基因,迄今為止仍然活在我們中國人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兒時不屑的山捻子製成酒,功效與作用竟如此之多

TAG:鳳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