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門博士之死:做「家僕」並非根本原因,思維定勢才是禍首

寒門博士之死:做「家僕」並非根本原因,思維定勢才是禍首

1月17日,中青報《寒門博士之死》一文引發輿論關注。西安交大一個來自農村家庭的博士生在2017年聖誕節跳水自殺。死因不明。其後,他的女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他與女導師的聊天記錄,聲討其導師是罪魁禍首。可是從聊天記錄里看不到導致博士生自殺的明確證據。都是一些讓他做家務的瑣事。

人民網、中青報、新京報、紅網都對導師提出了批評,順帶批評現在的高校教育風氣,認為導師視學生為家僕,進行無理索取與強制交易是師德匱乏。甚至導師讓學生參與導師的課題項目,也是耗費學生的時間。師生關係成了僱傭關係,建議師生關係應回歸學術本位。中青報認為:「博士本該是國家培養的尖端人才,本該研究學術,但成了一個打雜拎包的苦力。人格侮辱、尊嚴踐踏、學術無果、出國無望,當所有的一切都壓在一個誠實、善良、樂於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對世界的絕望可想而知。」

人死值得同情,導師也只能自認倒霉。第一、從聊天記錄里看不到她性騷擾學生的明顯證據。有些話或許有女性情緒流露,但沒有事實證據。或許這是壓垮博士生精神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總體看,還是死者女友控訴的「拎包、做家務、擋酒、買飯」,這些「非學術」範圍的瑣事。第二、導師答應幫他聯繫出國,但無果。這在學術界是很正常的事情。第三、出不了學術成果。這意味著博士生不能順利畢業,應該是最根本原因。這名導師是第一次帶博士生。她不應該比學生不著急,如果學生畢不了業,也會影響她繼續招生的資格審定。

如果真像報界廣泛指責的「導師讓學生充當家僕」,就能讓一個學生自殺,那學生的精神也太脆弱了。

司馬懿是曹操的家臣(主簿,相當於秘書職能),衛青是漢武帝的姐姐的家僕,李鴻章、曾國荃、劉傳銘等一大批巡撫(省長)都是曾國藩的家臣,後被朝廷委任為朝臣。日本幕府時代的一把手,不知有多少都是前一任的家將。家僕有什麼不光彩的?他們只管參謀國事,不管一把手的個人家事嗎?歷史不是那樣。

所謂的打雜,有人認為是「瑣事」,實際上呢?聽聽李雪健在《藝術人生》上談的一段經歷:他年輕時在部隊,下面選拔出來的優秀分子,要到軍區總部培訓,他是其中的一員。到總部後的第二天清晨,他一睜眼發現大家都不在屋內,慌忙出屋,看到有人在掃大院,有人在擦窗戶,有人在出垃圾,都有事干。他想找個工具做點什麼,可是沒有了,有的人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掃把藏好了。他只能站在那裡,那種尷尬,他記憶猶新。

有人說,那是什麼時代的事了。時代在變,但有些規矩永遠不會變。想得到機會,不付出如何得到?讀到博士不容易,不說人中龍鳳,也是學中霸者,一心要干點價值高的事情是自然心理。可是機會啊,總得得到機會吧?看不上無價值的,就總是輪不上有價值的。

要是學傳統手藝,師徒制,伺候師父是基本功課。不然如何體現誠意。有人說,我是花錢學的。花錢學,想學得好,「家務事」也是得做的。比如學相聲,一上來學什麼?繞口令、踢腿,等到可以說了,先說傳統曲目,都是過時、不可樂的。有人著急,現代人誰愛聽這個?可是觀眾愛聽的先不讓你說。「沒有七八年說不了。」郭德綱介紹相聲行當時說。這裡面有藝術本身的規律使然,也有非學術的因素,比如要考察學生的品性、能力等等,還有行規。

考上博士的人,從小到大,經歷考試無數,過五關斬六將都靠一己之功,對以上的價值觀是陌生的。唐朝時,武則天實行科舉制後,有大臣向她進言科舉之弊:現在天下士子做官後,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無人記得皇上的恩典。武則天沒聽他的。這個心態,由來已久。有什麼樣的經歷,就有什麼樣的心態。

如果能夠把眼光投向全社會,看看其他行業,其他人是怎麼生活、工作的,也就不至於找不到自己的落腳點,一味地鑽牛角尖了。世界很大,有時我們視若無睹,看不到人生的其他希望,是因為經歷太單一。什麼事想不通了,就要跳出來看。跳一層不管用,再跳一跳。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再回去。也就得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燈下亮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智慧:男人該怎麼做,才能對自己狠點Ⅱ-自律

TAG:高燈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