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的賭局上,贏輸幾何

人生的賭局上,贏輸幾何

文余嶠

一、

小說《活著》里有這樣一段情節。

男主福貴是個闊少爺,好賭。一賭就輸,越輸越賭,直到把自己家裡的良田、宅院都輸給了職業賭徒龍二。

在牌桌的賭博上,福貴輸了個底掉。

不久,解放了,福貴的家鄉進行了土地改革。龍二因為豐厚的家產、不潔的歷史被劃為惡霸地主。

龍二臨上刑場前,對福貴說,「我是為了你死的,你欠我一條命」。

在人生的賭局中,龍二卻成了不折不扣的輸家。

賭是拿現在博將來。

人生有時就像是在下賭注,渴望著用現在的投資去換取未來更大的收益。

但總是很難如願以償。甚至可能是開始贏得越多,最後輸得越慘。

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在人生的賭局中,秦穆公贏輸幾何呢?

二、

秦穆公為了理順和晉國的關係,不斷投下賭注。

晉獻公在世時,秦穆公娶了晉獻公的女兒,交結秦晉之好。在晉獻公病入膏肓之時,又親自出兵攻打晉國,沒撈到一點實惠。

晉獻公逝世後,秦穆公擁立晉惠公。晉惠公卻背棄了將黃河以西土地割給秦國的約定。

秦穆公以擁立晉國國君為賭注,希望兵不血刃奪得土地的願望是落空了。

不僅如此,晉惠公還悍然趁秦國饑荒之時,發兵攻打自己的恩人秦穆公。

晉惠公以干戈作賭,卻輸了個精光。兵敗、被俘。幸得秦穆公赦免,才能保全性命,重回晉國,接著當國君。

如果說之前的擁立,是晉惠公受了秦穆公的恩。這次戰敗的經歷,又讓晉惠公感受到了秦穆公的威。而秦穆公決定放還晉惠公,又是讓晉惠公沒齒難忘的恩情。

恩威並施,仁而不弱。

秦穆公終於讓晉惠公心服口服。

於是晉惠公終於兌現了約定,將黃河以西的晉國土地給秦國。

同時晉惠公還決定將晉國的太子子圉在秦國當「質子」。

把自己的太子留在秦國做人質,那便意味著我晉惠公把國運交到了秦國手中。

我只有與秦國休戚與共,才能保得我太子平安,國運綿延。

秦穆公也投桃報李,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晉國太子。再結秦晉之好。

此時,秦國的領土向東延伸到了黃河。

三、

秦穆公十八年,霸主齊桓公去世。舊霸主不在,天下正在等待新的霸主出現。

秦穆公二十年,秦穆公一舉滅掉了秦國身邊的兩國:梁國、芮國,秦國實力再次大增。

秦穆公二十二年,晉國局勢突變。晉惠公重病纏身,將不久於人世。

此時,晉國太子子圉人還在秦國,他該怎麼辦呢?

子圉的選擇是,在不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私自逃回晉國。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子圉自己的解釋是,自己的母親是梁國的公主。如今梁國被秦國所滅,意味著自己喪失重要的外援。現在晉惠公的兒子很多,在繼承權問題上,我是處於不利地位的。

可是你沒有了梁國國君這個外祖父,不是還有你的老丈人秦穆公嗎?

子圉說,如果晉惠公逝世,秦國必定把我留下。這種留下必定是給你好吃好喝的扣留。那晉國就會更看輕我,到時候我雖然身為太子,可國君位子卻早就是別人的了。

因而,子圉自己就逃回了晉國。

現在的問題是,子圉這段話是實話嗎?

子圉說秦穆公會扣留他的話明顯是謊話。為什麼這麼說呢?

讀歷史,人的行為可能是出人意料的。但人的動機一定是合乎常理的。

我們現在設想,如果我們是秦穆公。晉國的太子天天在我手裡,好吃好喝待他,我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的是什麼啊?

不就是你登上晉國國君位子時,對我秦穆公能夠報恩?不就是我的女兒坐上晉國國君夫人的位子之後,能夠作為秦晉兩國外交關係的穩定器嗎?

如果只是扣著子圉,眼睜睜看著晉國換了新主子,那不就把一張好牌活生生憋成了一張廢牌嗎?

那為什麼子圉不希望在秦穆公的支持下當上國君呢?

因為被他支持,就意味著被他控制。當上國君還要被別人控制,這就很氣。如果梁國還在,子圉還有其他外援,在兩國勢力的平衡中,尋求自己做主。

可梁國被滅,而且還是被秦國所滅。子圉在平衡中尋求自主的這最後一點希望都破滅了。

子圉只能做出的選擇是,不告知秦穆公,自己跑到晉國繼位,甩開一切外部勢力的牽擾。

四、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子圉為什麼要說謊話呢?

要明白其中的緣由,就要搞懂子圉這段話是對誰說的。

《史記 秦本紀》只是說子圉說,卻沒有講子圉對誰說。我們只能對此作出推測。

子圉說這些話,肯定是對身邊人說的,因為這涉及他下一步的去向。

可是這些身邊人,子圉又不是完全都信得過,所以只能說一句吞半句,說個話也得猶抱琵琶半遮面。

子圉的身邊都是些什麼人呢?

秦穆公十五年,子圉成為身在秦國的質子,那時子圉就已經是晉國的太子,他的身邊肯定有一班從晉國跟隨而來的大臣。

而今已經是秦穆公二十二年,七年過去,秦穆公為了影響、控制子圉,也肯定會在身邊安插自己的親信。

因而子圉的話,是說給兩方面聽的。第一,是說給秦穆公派到他身邊的人。我對秦國給我的待遇並不滿意,我覺得它是「輕」我,看扁我的。

第二,是說給從晉國而來的大臣說的。我現在決心拒絕秦國的擁立,獨自回到晉國。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你們誰願意跟我走?只有甘願拋棄一切跟我走的人,才是真正忠於我個人的人。

子圉的話既是表態,也是試探。

從此處看,子圉是聰明的,是深謀的。

子圉打點好行裝,帶上赤膽忠心的隨從,悄悄逃回晉國。

一年後,晉惠公去世,子圉如願以償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條件下被立為晉國國君。

子圉的算盤打得高妙。但百密一疏。最後決定成敗的往往不是你思慮周全的百密,而是那目力未及的一疏。

五、

謀劃無外乎從現實條件的估值出發,去預測未來的可能性。評估正確就是萬無一失的謀劃。高估或低估就會帶來疏忽。

子圉的疏忽就在於他高估了自己的太子身份,也高估了國君位置的穩定性。

子圉的疏忽還在於對秦穆公反應的失察。

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子圉,又選派了一眾親信圍在子圉的周圍。就等著子圉一繼位,就能迎來一位真正聽話的晉國國君。

子圉的如意算盤是以徹底攪亂秦穆公算盤為前提的。

秦穆公能忍嗎?

當然不能。

秦穆公震怒,而且做出了應激反應,擁立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入晉,把子圉轟下台。

重耳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晉文公。

秦穆公能成功嗎?

我們下次再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余嶠說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余嶠說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