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雷鋒守靈——營口市雷鋒生前戰友劉新福

我為雷鋒守靈——營口市雷鋒生前戰友劉新福

我是1957年8月1日從南京工程兵學校畢業,被分配到駐營口工兵第十團的。當時,部隊在長山列島搞國防施工建設。1958年9月部隊接到中央軍委命令,11月16日正式進駐營口。為什麼我的記憶這麼清楚呢?因為我是在11月15日結的婚。第二天部隊就到了營口。

大約是1959年12月8、9號,當時任七連(木工連)副指導員的我與團里接兵的戰友一起從營口出發,當天到了鞍山,住進了中山賓館。接著,鞍山市兵役局的同志向我們介紹了鞍山地區的兵源分布情況,介紹哪個廠礦、哪個公社有多少適齡青年等等。第二天,我們從鞍山乘汽車來到遼陽市。遼陽市兵役局的同志向我們介紹了適齡青年的應徵情況。後來,我被分配到劉二堡公社,負責這個公社應徵青年的政審工作。工作在鞍鋼弓長嶺鐵礦(位於遼陽境內)的雷鋒就是在這次徵兵中光榮入伍的。

1960年1月8日12點半左右,我們新兵營的首長們領著從遼陽地區徵召的新兵,登上了開往營口的火車。下午3點半鐘左右,火車駛進了營口火車站。隨後,部隊在操場上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雷鋒代表新戰士講了話。在這次歡迎會上,雷鋒給部隊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約是2月27、28號,瀋陽軍區工程兵司令部命令我們駐營口工兵第十團到撫順執行修建撫順鋼廠的任務。3月初,我們七連先去「打前站」。在撫順施工期間,七連的營房與運輸連的營房緊挨著。我們經常看到雷鋒開車進進出出。

1962年8月14日,我們七連住在樟子溝。這天,負責後勤保障的運輸連首長命令雷鋒從撫順的部隊糧庫往七連送糧。當時,樟子溝的路況很不好,道路坑窪不平,雷鋒開車非常小心,安全地把糧食拉到了施工工地。車停下來後,雷鋒與炊事班戰士一起卸糧。裝高粱米的大麻袋200斤一袋,麵粉50斤一袋。因為雷鋒個子矮,他只能扛50斤的麵粉袋。突然間,有一袋高粱米從車上滑了下來,高粱米從口袋裡撒了出來,滿地都是。雷鋒見狀,立即幫助收拾散落在地上的高粱米。那時,戰士每天的口糧是一斤半,瀋陽軍區號召全軍區官兵每人每天節約二兩糧。更何況雷鋒平時就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好戰士,只見他把散落在地上的糧食都收拾起來,然後一粒一粒地往外挑小石頭子。接著,雷鋒繼續幫助扛糧食。我對雷鋒說:「你可別累著呀!」雷鋒笑著回答說:「我是勞動人民出身,經常幹活,所以不會累壞的。」

1962年8月15日,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不幸犧牲。消息傳來,全團官兵悲痛萬分,戰友們圍在營房周圍悲痛欲絕……

16日早晨,撫順人民廣播電台以沉痛的語調,向全市人民公告了雷鋒以身殉職的消息。上午10點多鐘,我接到三營教導員李國權的電話,命令我帶4名戰友,全副武裝到撫順市望花區大禮堂待命。我急忙挑選4名戰友,紮上武裝帶,戴上手槍,快速來到人民大禮堂。這時我們才知道是來為戰友雷鋒守靈的。原來,團首長為了表達對雷鋒的尊敬和愛戴,決定由副排級以上幹部及雷鋒生前所在的運輸連戰友為雷鋒遺體站雙崗(每班4人),全副武裝給雷鋒守靈,半個小時換一班崗。

進入大禮堂,我和另一位戰友分列在雷鋒的靈柩前,兩名戰士分列在雷鋒的靈柩後。禮堂內莊嚴、肅穆,雷鋒同志的靈柩停放在禮堂台上的正中間,棺槨下面豎立著披著黑紗的雷鋒遺像,主席台上掛著大幅橫額「公祭雷鋒同志大會」。瀋陽軍區、瀋陽軍區工程兵司令部、瀋陽各方面代表和單位,撫順市委、市政府等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送來了數不清的花圈,分別擺放在台上、台下和禮堂外,瀋陽軍區的花圈擺放在靈柩的正中,我記得他們送的花圈最大,有兩米多高,直徑約有一米半,上面有好幾隻飛舞的彩蝶。我萬分悲痛地站在那裡,雷鋒的音容笑貌不時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8月17日下午1時,「公祭雷鋒同志大會」在望花區人民大禮堂舉行。參加公祭大會的單位有瀋陽軍區的領導、工程兵部隊的領導,我們團領導、各營連代表,撫順市黨、政、工、青、婦的領導、望花區的黨政領導、各學校的學生代表,還有自發參加追悼會的許多群眾。實際來參加追悼會的人遠遠超過了預想的規模,禮堂里根本容納不下,撫順方面乾脆在禮堂外邊的院子上臨時搭上了擴音喇叭,會場內外、大院內外全是人,送來的花圈也數不清有多少,光是往戈布公墓拉花圈的車,就用了好幾台大解放車。

雷鋒公祭大會現場

追悼大會由團政委韓萬金致悼詞,運輸連指導員高士祥介紹了雷鋒的生平事迹。追悼大會後,人們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按順序隨著哀樂從雷鋒的靈柩前面走過,與這位可敬的戰友作最後告別。

我們4位軍官及6位戰士先後登上靈車,守候在雷鋒的靈柩兩旁。當靈車開出大門時,我才發現路上自發參加雷鋒追悼會的撫順市各界群眾有數萬人。雷鋒的靈柩經和平大街、戈布大橋,送往烈士公墓。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送葬場面。從望花區人民大禮堂到戈布公墓這麼長的路,兩邊全是人。下午3點半鐘,為保證送葬車輛通行,市區部分道路實行了交通管制,停止車輛來往。為送靈隊伍開道的是我團特務連的兩輛摩托車,緊跟後面的是一輛三輪摩托車,運輸連的謝伯林排長用手擎著雷鋒遺像坐在上面,緊接著是靈車。為讓靈車安安穩穩到達,團里讓技術過硬的運輸連副連長白福祖親自開車,再後面是十幾輛軍車和地方領導乘坐的小車,緊隨其後的是拉著花圈的數台大解放車。

靈車開到了戈布烈士公墓後,戰友們將雷鋒的靈柩從車上抬下來,無數雙手顫抖著,像捧托著自己的兄弟一樣,把靈柩抬得非常平穩。事先,運輸連的一部分戰士已在戈布公墓挖好了墓穴。我們眼見著靈柩平衡地一點點兒下沉,而且是那麼地緩慢、那麼輕柔地沉向墓穴里。人們屏住呼吸,審視著托棺的無數雙手。靈柩被穩穩地放進墓穴裡面。這時,我看到墓前擺放著一張桌子,上面有點燃的香,並有碗盞、饅頭、各種菜果和筷子擺放在供桌上面。香爐內插燃了香火,香煙不停地繚繞,消散於湛藍的天空里。這時,不少群眾往墓穴里扔銅錢,然後鋪入紅布。下葬的形式完全是按照撫順當地的風俗進行的。沒有人能夠拒絕撫順萬千百姓善良而美好的願望,充分表達了撫順人民對雷鋒同志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填土時,部隊和地方上的領導眼含熱淚,每人抓一把金黃色的土,輕輕地撒在靈柩上。秋天的黃土,帶著金色的光亮,帶著植物的根須,芳香撲鼻。然後,持鍬的戰友瞪著紅腫的雙眼,圍著墓穴轉了一圈又一圈,誰都不願意往墓穴里填土,不願意離開這位可敬的好戰友、好兄弟——雷鋒。

這時,撫順市的百姓泣不成聲地勸慰戰士們:「入土為安!入土為安!」

頓時,哭聲雷動。人們撲向逐漸成形的墳塋,開始了與戰友雷鋒作最後告別。

最後,雷鋒的墓前立有一塊刻有「雷鋒烈士之墓」的墓碑。

劉新福:1932年8月26日出生。1950年3月入伍。1954年3月入黨。曾任瀋陽軍區駐營口工兵第十團副指導員、連長。榮立三等功一次。1971年4月轉業至營口市物資局組織科工作。榮獲局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退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文化博覽 的精彩文章:

TAG:雷鋒文化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