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卡爾·雅斯貝斯的《生存哲學》導言評疏

對卡爾·雅斯貝斯的《生存哲學》導言評疏

本文為海貝寫作訓練營第一期成員作品

《生存哲學》雅斯貝斯的對生存哲學體系的概括,同時也是他的演講錄,全書分4個部分分別是「導言」「存在論」「真理論」「現實論」。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導言」部分,實際我喜歡把這一部分稱為「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哲學。」這個問題就好像托馬斯在《神學大全》中第一個所解決的問題「哲學之外是否需要另外一個學科」(或者「哲學之外是否需要學習神學」)而一個對應的是中世紀,另一個對應的是我們逝去不久的20世紀。

一.文本問題。

雅斯貝斯直觀性的提出了「生存哲學」解釋到「雖然不過是唯一古老哲學的一種形態」但是它卻幾乎被遺忘了的哲學任務「從本原上去觀察現實,並通過我在思維中對待我自己的方法,即通過內心世界去把握現實。」一句話「從一切表面現象返回到現實。」早在19世紀已經產生了這類性質運動,也就是「真實和存在著」的東西。人們開始了解自己,成為自己,以至於達到根源。

但是,雅斯貝斯批判到「被平均化而變成一種極不嚴肅的現實蒙蔽」變成了一種對「原始性的追求」以及對「真正價值秩序的一種背叛。」於是他指出,在這樣一個時代里,它是虛的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1.大學開了哲學這一門學科青年學生感受到空無內容的自由和真實。

2.哲學仍然想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在科學中爭取一席之地。

3.當時青年們陷入失望,發現這不是想的那種哲學,他們熱愛一種說明人生的哲學而不是科學的哲學。

4.轉到了自然科學,歷史,其他學科,他們心情興奮!現實在這裡!滿足求知慾。

5.在各種科學中有真正的哲學,提供了人們在哲學裡沒有找到的東西陷入兩種錯誤態度「說明人生目標的科學」「信仰內容的東西」事實上,從科學自身中產生了力量,使知識僅限於知識。

6.存在與科學自身的批判摧毀錯覺,以便更單純掌握實際可認識的東西。

7.又告訴了我們不可能在科學中找到人們當初在哲學中沒有找到的東西,在科學中找到的都大失所望,所以只好回頭請教哲學。今天的哲學是對腐朽哲學感到失望而走向的實際科學,又從科學返回到真正的哲學。

科學的界限

1.科學的事實知識,並不是存在知識。

2.科學知識不能給生活提供目標。

3.科學不能回答關於他自己意義的問題。

我們明確了科學的界限和意義,同時也看出了哲學本源的獨立性。雖然說,有過早的肯定,會得到科學之光的批判但是「它卻領會到自己是獨立的,必須首先要有了這種領會,那唯一古老的哲學才能通過偉大的表現,而重新向世人說話。」如謝林說的哲學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在新的時代中,哲學已經不能再保持它的樸素狀態而又是真實的了,雖然他們曾經是樸素的統一。所以哲學一定要和科學一起,使哲學思維得到實現。

最後提出生存哲學

二.傳統哲學

在梯利的哲學史中說「科學,哲學,宗教最初是一回事。」我們不難理解,而歷史也已經幫助了我們解決這一難題,他們首先是一個整體(或者說看起來象一個整體)。而到了現在,我們對學科有了詳細的分科。

所以並不難看出從簡單到複雜這一過程的演變。但是,這種複雜的演變依然鏈接這一個整體進行擴大,它具有一種不確定性,或者說易否定性,比如,教育問題,政治問題,我們很難找到規定其完美方式,他們依然不斷的被推翻重置然後會歸本源。關於哲學的本源,我們依然要去探索古希臘,毋庸置疑的是這是哲學的發源地,從「萬物起源於水」開始。

三.黑格爾提出「哲學是時代的產物」

這似乎吧哲學推進了一個很不好的境遇,它似乎變成了「浮動」的,而並無具有不朽性,比如,古希臘哲學就只屬於古希臘時代,我們只能放在古希臘哲學中去討論古希臘哲學,這無疑是縮短了哲學的壽命,以及它一開始所具有的張力,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如果沒有古希臘時代也就沒有了古希臘哲學。

我們所面對的東西就更加嚴峻了一些,因為無論是哪一個時代都在解釋這一個認識問題,倫理問題。比如,我們是如何認識外在世界的?什麼是最高的善?最好的政治是什麼會是最高的善么?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往往對這些東西都非常的感興趣,甚至百聽不厭,百談不厭,以至於用宗教,科學等其他方法,進而形成一個整體。

而我們又可以吧時代看做是形式要求,或者是形式需求,因為這些哲學問題,在被需求不斷滿足這而卻又無法滿足這,就好像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竟沒有了形而上學。」

誠然,現在被最好的科學所統治的時代了,就算明天有人告訴你,有外星人,這也毫不奇怪了,甚至都無法驚起一點波瀾。這也就是被指出的「現實蒙蔽」。當然這並非是我在要求你們為了驗證外星人是否存在,而要去做一個科學家,而是我們雖然在現代化的時代中我們依然要回到樸素中去。

四.現代哲學的定位

羅素在他的《哲學史》中說到,他認為現在哲學應該處於科學和神學之間。我們已經得知,在最開始的時候它們是一體的,人們迫切的希望去解釋世界,解釋什麼是我?而到了現在人們得到了完備的知識足夠解釋了現實世界,比如我從哪裡來,人們在也不會去回答,從上帝那裡來,而是說,父母生的。甚至可以細微入質到元素夸克的概念上…… 這個時候,人們吧解釋世界的任務不在給哲學家了,或者說,往往解釋世界,不在留給哲學家一翻餘地了,如果有一個喜歡思考追問的人,人們往往會回答,去問那些科學家,他們會告訴你的。雖然,科學有這非常完美的解釋世界的方法,論證,以及事實依據。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問到,科學的世界,是否可以構成真實的世界,這個哲學問題來,固然科學家無法妥善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我認為,現在哲學的哲學定位依然高於科學,因為他重點在於讓人如何學會知識,而不是讓你知道,有這個知識就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貝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在達爾文時代找到意義——讀《機器人叛亂》

TAG:海貝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