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著作導讀——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

經典著作導讀——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

趙紀河,河南新鄉人,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主要從事社會發展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河南工學院副教授,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著作兩部。

主要承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等課程。

寫於1915年的《談談辯證法問題》是列寧《哲學筆記》中的一篇短文。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帝國主義各國之間、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各帝國主義國內矛盾加深,尤其是作為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和最薄弱一環的俄國,成為各種矛盾的焦點。社會沙文主義與機會主義極力用民族解放戰爭的幌子來掩蓋帝國主義戰爭的實質。此外,以考茨基為代表的第二國際的頭目們推行隱蔽的機會主義,公開支持帝國主義戰爭。他們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大肆推行修正主義,迷惑和欺騙各國工人和勞動群眾。因此,從理論上,尤其是從哲學的高度揭露帝國主義戰爭的實質,指出修正主義思想的本質及其危害成為擺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面前緊迫而必要的任務。《談談辯證法問題》其內容主要包括: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兩種對立的發展觀;分析了絕對和相對、邏輯與歷史等辯證法範疇;指出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等重要思想。其中,關於哲學唯心主義的論述,為我們全面分析唯心主義的產生根源和思想實質,進而科學評價唯心主義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一、科學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不同實質

從概念的來源上講,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是在回答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這個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的意義上使用的。凡是主張存在和物質是第一性,思維和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屬於唯物主義。相反,凡是斷定思維和精神對於存在和物質來說是第一性的、本源性的,都屬於唯心主義。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除此之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裡也不是在別的意義上使用的。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怎樣的混亂。」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人們因為超出這個哲學基本問題的本來意義,在「別的意義上使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而造成了許多混亂。

第一,把低俗的慾望和崇高的美德作為區別二者的標準。恩格斯深刻批判了這種對哲學黨性原則的錯誤理解。他指出:「庸人把唯物主義理解為貪吃、酗酒、娛目、肉慾、虛榮、愛財、吝嗇、貪婪、牟利、投機,簡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戀的一切齷齪行為;而把唯心主義理解為對美德、普遍的人類愛的信仰,總之,對『美好世界』的信仰。」我們應當做的是研究和探討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具體環境和方式,揭示其思想實質,而不是僅僅從人的慾望和信仰上進行區分。

第二,有學者提出,哲學知識和日常知識的區別通常被認為是抽象與具體的區別。日常知識是人們從日常生活經驗中獲得的,具有直觀性、隨意性等特點,哲學知識則是哲學家經過思辨或者分析而獲得的,具有超驗性和系統性。因而認為日常知識不能有效地駁倒唯心主義。例如,對於「我思故我在」這一唯心主義觀點的批判,如果從日常知識的角度反駁說:「那你就思考著吧,不要吃飯穿衣了。」這種低俗、荒唐的所謂反駁是對唯心主義的誤解,是不能有效駁倒它的。針對這種觀點,需要說明的是,對唯心主義的批判和反駁,不僅體現在哲學知識上,還體現在日常生活知識上。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從哲學理論和生活常識兩個層次上來批判唯心主義,不能把哲學理論和生活常識對立起來,二者在批判唯心主義方面應該是統一的。此外,有人甚至主張凡是體力勞動者都是唯物主義的,凡是腦力勞動者都是唯心主義者。應該看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只是關於存在和思維、物質和精神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上才有意義。除此之外,使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都將造成不同的混亂。

第三,在我國,曾經出現把哲學過於政治化的傾向。在過去的某些時期,有些人把哲學的階級性和哲學的黨性原則混同在起來,甚至人為造成二者的直接對應關係。認為唯物主義就是代表了進步和革命,唯心主義就是代表了落後和反動。把對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態度當做判斷一個人的政治立場的根本標準。於是,有人就把對唯心主義的批判和否定,對唯物主義的支持和贊同僅僅演變為空洞的政治口號。這種做法既不利於對唯心主義進行全面地認識和深刻地批判,也不利於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發展,更無益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唯心主義作為哲學的一個基本派別,包含著某些積極的與合理的成分,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和研究方法。哲學不能直接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而是以間接的,甚至批判的方式服務於政治。

二、全面分析哲學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

哲學唯心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顛倒的世界觀,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是因為有其深刻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最後分析哲學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時,指出:「它不是沒有根基的,它無疑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結果實的、真實的、強大的、全能的、客觀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顆活樹上的一朵無實花。」這樣就科學地揭示了哲學唯心主義產生的認識論根源。它同樣來源於人類歷史過程本身,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

(一)正確區分哲學上的兩條根本不同的認識論路線

要正確分析哲學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首先要弄清楚哲學上的認識論路線問題。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在哲學上區分為兩條根本不同的認識論的基本路線。第一條路線,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即唯物主義的路線;第二條路線,從思想和感覺到物,即唯心主義的路線。沿著唯心主義的認識論路線,必然得出物是感覺的複合,整個世界不過是人的表象而已,等等,諸如此類的結論。這樣,在分析認識論的根源時,必然局限於感覺、動機和精神本身,而不可能從客觀的外部世界去尋找,把感覺當做我們知識的唯一源泉,沿著主觀主義的路線走向唯我論,從而否定客觀真理的存在。於是,堅持唯心主義認識論路線的人不是把感覺看做客觀實在的正確反映,而是用成套臆造的字眼來推演出客觀這一概念,因而直接和自然科學發生矛盾。唯心主義的認識論不能也不願意把客觀真理和關於鬼神的教義分開,這就為信仰主義大開方便之門。

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是否接受物質概念這一問題,是關於我們認識的泉源問題。唯心主義的認識論顯然是拒絕列寧的這一物質概念的。

(二)從認識的發生機制來分析哲學唯心主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是人腦的機能,其內容來自外部客觀世界,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從總體上說,認識是一個主觀和客觀不斷趨近的過程,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

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指出:「哲學唯心主義是經過..人的無限複雜的(辯證的)認識的一個成分.......而通向僧侶主義的道路。」唯心主義只是把人的認識過程碎片化、獨立化,直至將其誇大為脫離物質的神話了的東西。列寧指出:「人的認識不是直線(也就是說,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旋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段、碎片、小段都能被變成(被片面地變成)獨立的完整的直線,而這條直線能把人們(被片面地變成)獨立的完整的直線,而這條直線能把人們(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話)引到泥坑裡去,引到僧侶主義那裡去(在那裡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就會把它鞏固起來)。」恩格斯在《終結》中指出:「真理是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在科學的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級階段向越來越高的階段上升,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樣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哲學認識的領域,以及任何其他的認識領域,和實踐行動的領域、社會歷史領域一樣,永遠不會在人類的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中最終結束。馬克思之前的哲學派別,例如自然科學中現代的「認識論者」、折中主義者等等,都把認識看做一串圓圈。為了滿足哲學體系的要求,黑格爾儘管如此強調永恆真理不過是邏輯的或歷史的過程本身,他還是不得不藉助於絕對觀念給這個過程一個終點,進而在某個地方結束自己的體系。在《邏輯學》中,黑格爾把絕對觀念既作為起點,又作為終點。絕對觀念「外化」為自然界,然後在精神中,即在思維中和歷史中,再回到自身。「這樣一來,黑格爾體系的全部教條內容就被宣布為絕對真理,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條東西的辯證方法是矛盾的;這樣一來,革命的方面就被過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在哲學的認識上是這樣,在歷史的實踐上也是這樣」。[9]按照這種封閉圓圈式的認識道路,我們達到了所謂絕對真理,世界歷史就完結了。但是,在事實上,世界歷史是一定要繼續發展下去的,這便出現了不可解決的矛盾。面對這一不可解決的矛盾,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沿著這種封閉圓圈無法達到的「絕對真理」拋到一邊,而沿著辯證思維的途徑去追求可以達到的相對真理。

(三)正確分析哲學唯心主義的階級根源

唯心主義除了有其深刻的認識論根源外,在階級社會裡,還有其必然的階級根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除了原始社會外,到目前為止,以往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些相互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

正如一句格言所說: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那也一定會遭到反駁的。階級利益是一切階級成員採取任何行動的直接動機。敵對階級之間由於根本利益的對立,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便不可避免,包括哲學和宗教等在內的意識形態也成為階級鬥爭的必要手段之一。

唯心主義作為顛倒的世界觀把思維、精神看做世界的本源,否認物質和存在的第一性,進而在歷史觀上必然是錯誤的,把少數英雄人物的意志看做人類歷史進程的決定性因素,往往把反動統治階級的利益神聖化、固化,否認人類歷史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否認廣大勞動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根本利益。列寧強調說,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從自己的階級利益出發,就會把唯心主義顛倒的世界觀和錯誤的認識論鞏固起來。反動統治階級的利益往往是和人類歷史的發展趨勢相違背的,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相對立的。因此,他們需要利用哲學唯心主義中最根本的錯誤——顛倒了的世界觀,作為自己的精神武器來歪曲歷史,麻痹和欺騙勞動人民,達到鞏固其政治統治和維護其經濟利益的目的。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形態取決於各個時期的各種歷史條件,尤其是生產力水平、勞動方式與分工,以及階級關係等等。從本質上說,唯物主義的發展與生產力(科技)水平呈正相關關係,唯心主義的演變則與生產力(科技)水平呈負相關關係。但是,除此之外,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存在和演變又受到認識自身發展規律和機制的直接影響。唯物主義必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以及人們對認識規律的通曉而最終為人們所接受。但是,在此之前,在私有制、階級、國家消失之前,唯心主義及其各種變種是不會完全消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工思修課 的精彩文章:

TAG:河工思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