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的棒打男人節

印度的棒打男人節

印度的棒打男人節

文/封小鳳

在印度,女人的地位相對低下,尤其是婚後的印度女人,地位也是很低。印度婦女結婚後,多會辭去工作,一心在家生養孩子、照顧丈夫、做家務等,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守婦道"或品行不端。如果成為寡婦,地位就會更加低下."棒打男人節"的出現,讓一向地位低下的印度女人們迎來了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

棒打男人節,原是印度一個地區性傳統節日,來自一個印度傳說。南德岡是印度教的「英雄之神」克里什那出生並長大的地方,而巴薩納則是他的妻子拉達的家鄉。相傳克里什那結婚之前,經常到巴薩納村閑逛並喜歡用惡作劇來戲弄拉達以及她的女友,這種惡行引起了當地婦女的強烈不滿。她們每次見到克里什那後,便用竹竿或木棍將其趕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的棒打霍利節。

霍利節是印度僅次於燈節的第二大節日,人們往往用各種顏料相互塗抹來表達祝福。然而在距離首都新德里約100公里的北方邦布拉吉地區,婦女卻可以肆無忌憚地以「棒打男人」的方式來過節,這一有悖印度社會「男尊女卑」傳統的奇特習俗,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外地民眾蜂擁前往。時至今日,棒打男人節已經成為印度舉國歡慶的一大節日。

節日這天,男人們頭纏黃布,身上包襯著厚厚的布片,喝一種「壯膽酒」。當他們走進村莊時,妻子們便蜂擁而上,竹棒飛舞,罵聲連天;受打的男人們不準閃躲、還手,以示大丈夫氣概,晚上回來還得向妻子表示感謝。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節日越來越發展成有種狂歡的味道,盡帶喜慶色彩,場面溫馨香艷,盛況空前,女人香汗淋漓,男人鬼馬「猥瑣」。對印度的女性而言,霍利節當天,不亞於奴隸翻身做主人,大有一把「楊門女將」的氣概,又將開展的一場女權歡樂會,那天,印度婦女會穿上五顏六色的服裝,頭上裹著彩色的頭紗,每人手拿一根長長的、足有碗口粗的竹棍或木棒,早早地趕到當地一個叫巴薩納的小村莊,守在村口及小巷等要塞之地等待男人們的到來。與此同時,男人們則把身上塗上鮮艷的色彩,穿著準備抵禦挨打的厚衣服、帶上盾牌,載歌載舞,拿著盾牌保護自己的頭。兩方相遇後,一場「惡女打男」的好戲就將上演。女人們越打越來勁,男人們越打越狼狽,被圍毆的不行,好不狼狽。而男人們只能以花瓣作為回擊女人的「武器」。

但是,節日一過,男子們又主宰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霸媽媽 的精彩文章:

最可恨的情敵,就是你最信任的閨蜜

TAG:學霸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