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朝會玄都玉京考校定福報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朝會玄都玉京考校定福報

明日2018年1月24日,農曆丁酉年臘月初八,道教王侯臘。

祭祀,這一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公共活動,在現代化的今天仍然延續著,祭祀神明、祭祀祖先貫穿在中國人的生活生命中。先秦時期,蜡祭和臘祭是冬季兩個重要的祭祀活動。蜡祭是歲終對八位農神的祭祀,是為了報答眾農神對農業種植的功勞和貢獻。臘祭在《禮記·月令》中有記載,「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飲烝。天子祈求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其過程主要是用獵獲的禽獸祭先祖及五祀(門、戶、井、灶、中溜),祈求的是來年的收成。

(紅樓夢中描述的臘祭)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 門神、 戶神、 宅神、 灶神、 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至漢代,蠟、臘二祭就合為一個祭祀了。隋朝杜台卿在《玉燭寶典》中寫道:「臘者祭先祖,蠟者報百神,同日異祭也。」《禮記·郊特牲》載「天子大蜡八」,古人認為合併後的臘祭以農業祭祀為主,屬陰,應用陰數之日;最高的單偶數是八,象徵地數;又臘八與蜡祭之八相合。由此種種,也就把臘月初八定為臘日。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

據《 雲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 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名 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節)是 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臘八節)是 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據《赤松子章歷》記載:

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禱子孕,祭祀先亡,升達玄祖。其日不可壅滯溝澗,用力色慾。可吟詠歌贊,導引神氣。

五月初二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萬類,內延年壽,記錄長生名字。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咸,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料、官爵、算盡、疾病輕重。其日可謝罪、請添算壽、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禮拜、旋逵庭壇。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貧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從願,求道必獲。此日不得聚會飲樂。可清凈經行山林有壇庭之處,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經營俗事,逢臘日即是。

道教經典《雲笈七箋》記載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赤松子章歷》中更是有詳細地描述:「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貧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從願,求道必獲。此日不得聚會飲樂。可清凈經行山林有壇庭之處,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經營俗事,逢臘日即是。」也就是說,在十二初八王侯臘這一天,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是學道修真求生之士,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日子。

冬閑」轉入「冬忙」

「過了臘八就是年」,清代顧祿《清嘉錄》說:「十二月擇日,懸神軸,供佛馬,具牲醴糕果之屬,以祭百神。……或有買編成百千小爆,焠之連聲不絕者,名曰報旺鞭,謂之過年,雲答一歲之安,亦名謝年。」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臘八節仍然具有現代意義。勞作一年的人們用收穫的各種農作物禮敬百神、祭祀祖先,表達祈求豐收吉祥的美好願望;局限在家人小圈子中的人們,通過互贈臘八粥建立更廣泛的情感聯繫,是營造和諧關係的有效手段,清代皇帝、皇后、皇子等都會向宮女侍從、文武群臣賞賜臘八粥;臘八過後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事宜,另外還要提早進行漚制肥料、清點種子等活計,是由「冬閑」轉入「冬忙」的關節點。

各地習俗

01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02

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03

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04

江浙臘八節的習俗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臘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05

西北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里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06

寧夏臘八節的習俗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07

北京臘八節的習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編輯整理甘棠,圖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我走時心如止水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