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英雄志×孟嘗君篇×情非得已

春秋英雄志×孟嘗君篇×情非得已

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秦昭襄王贏稷也聽說了孟嘗君的聲名,於是派遣自己弟弟涇陽君去齊國,請孟嘗君來秦國擔任國相。

齊湣(min)王很高興,因為此舉代表著秦齊的聯合,想想秦國讓孟嘗君擔任左丞相,那麼孟嘗君自然不會鼓動秦國對齊國用兵,齊國可以無憂矣。

孟嘗君自己也蠻高興的,想要去,可是很多門客反對,認為秦國剛把楚懷王扣住,你這一去凶多吉少,還是不要去了吧。

孟嘗君卻不怕,因為齊國也有人質,涇陽君來齊國就是為了讓自己放心,他是國君的弟弟,總不會是政治犧牲品吧。

但秦齊聯合併不符合蘇秦縱橫派的利益,因為當前這種情況才是最均衡的狀態,秦楚尚且不能結盟,何況齊秦聯手,那樣辛苦營造的縱橫局勢可能崩盤,以後大家不來自己家賭場,那還怎麼玩?

而趙國自然也不會同意,此時的趙武靈王還在想辦法征服林胡,一旦秦齊結盟,好不容易達成的秦趙燕同盟會崩塌,自己還怎麼攻打秦國,齊國也肯定會攻打趙國,這買賣做不得。

韓趙魏楚自然也不同意,不同意怎麼辦,肯定有下面的門客說,主公莫憂,我有一計,要知道胸有成竹的雖多,可是能否說服成功還是未知數,並不是所有的說客都像書中或電視上的馬到成功。

孟嘗君煩了,聽聞蘇代來了,自然知道他此舉為何,蘇代說話向來是由淺入深,舉個小栗子而後再勸自己不要去秦國,便開門見山的說,人事我已知之矣,只有鬼故事沒怎麼聽過,你可以給我講講鬼故事。

這自然難不倒蘇代,於是蘇代講了個鬼故事,大致是土偶人和木偶人的對話,木偶人說一下雨你就化為泥土了,土偶人說,我生於泥土,化為泥土,是落葉歸根爾,只是為你擔心,一旦下雨,你漂浮其上,隨流入河,不知道會漂浮到那裡。

鬼故事講完,蘇代說,秦國如虎口,你進去容易,可怎麼出來呢?

自己生在齊國,揚名在齊國,秦國終究不是自己故土,難道真的要在外漂浮一輩子,再也不回來了嗎?

孟嘗君點了點頭,暫時打消了去秦國的念頭,可是有些事情只是壓抑住了,並非解決。孟嘗君終究還是渴望外面的世界的,有些事情做了可能後悔,不做便會後悔一輩子。

公元前299年,贏稷再次邀請,孟嘗君於是帶著一批門客到了秦國,而且還帶著一件重禮——白狐皮裘,物以稀為貴,金屋玉籠其實並不適合高層間做禮物,如同楚王的象床才是讓人真心喜歡的。

贏稷拿到了見面禮,很高興,其實一件衣服並不怎麼在意,主要是人家有心,於是放入倉庫中,等天冷了再穿,同時讓孟嘗君回館歇息,任命的事過幾日再談。

孟嘗君滿懷欣喜的答應了,然後會客,見見秦國的上層人物,一來二去,卻再也沒得到贏稷的接見,想要請見贏稷又不見,想要離開,可是館舍又被人監視,看來是上當了。

也確實如此,贏稷歡天喜地的把孟嘗君接了過來,也打算重用,可說來慚愧,孟嘗君雖說名滿天下,可是相貌嘛,有些平平無奇。

昔日曹操接見匈奴使者,那時候都說富貴人是方面大耳,威而不怒,儀錶堂堂,鬍鬚飄飄,總之望之如神仙人物,讓人自愧不如。而曹操自己身材不高,其貌不揚,怕震懾不了匈奴人,於是讓崔季假扮自己,自己在旁拿著刀扮作侍衛。

接見完畢之後,曹操派人去試探匈奴使者,看看是否奏效。

使者老哥可能在中原有密探,知道曹操大概樣子,於是面對來人說了一句,丞相雅量非常,然旁邊捉刀人乃是真英雄也。

把戲被戳穿了,曹操很生氣,派人立刻誅殺匈奴使者,因為此事傳回去後太丟人了。

贏稷也是,之前仰慕啊仰慕,猶如滔滔江水,想像著孟嘗君何等人物,結果一見大失所望,雖然聊起來應對不錯,但著實見面不如聞名,自然態度冷淡了,可是畢竟有言在先,還是打算讓他擔任丞相。

贏稷這心思也好理解,他爺爺,他爸爸,他哥哥,身邊都有一個外國人輔佐,秦國國力也日盛,百姓和群臣都有了這種慣性思維了,連自己也不例外,想著在外面找一個左丞相。

當今天下,最有名望的莫過於孟嘗君了,如果寡人能得他相助,定然能功蓋祖父,千秋萬世。可是期許太高,原本十分願意,見到本人後就只有八分了。

大臣們趁機進言,說商鞅是衛國人,張儀是魏國人,但是卻出身低微,愛慕錢財女人地位,當初還在楚國求過官,秦國給了他一切,所以在秦魏之間堅定的選擇秦國,而甘茂雖是楚國人,卻跟楚國有滅國之恨,這些人本來一無所有,秦國給了他們功名,所以他們願意為秦國做事。

而孟嘗君則不然,他是齊國親貴,本人在齊國很有名望,秦國給他的並不能超過齊國給他的,何況他還有賢名,這樣的人定然不會做危害齊國的事,一旦秦齊有了衝突,他定然先齊國後秦國,君王用這樣一個人當丞相,秦國危矣!

那麼這番話為什麼孟嘗君來之前不說呢?

一來,未必沒有人說,但是那時候秦王一門心思仰慕孟嘗君,所以聽不進去;

二來,大多數的臣子都是揣摩君王喜好的,你說孟嘗君壞話,可君王喜歡人家,任命人家為左丞相,不給你穿小鞋才怪,所以要等時機,等君王不喜歡了,自己再進言,那就不怕什麼了。

歷來見風使舵的人不少,這一剖析,坦白說我都覺得有道理,於是贏稷決定,不讓孟嘗君擔任丞相了。

那要不放他走?

開玩笑,大臣說這人還是很有本事的,這樣的人怎麼能送走呢,還是乾脆和讓他和楚懷王做鄰居好了,反正一不做二不休。

贏稷於是就把孟嘗君扣了下來。

孟嘗君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大好青春,怎麼能做一輩子囚徒呢,想要走,於是他的好人緣發揮了作用,聯絡到了贏稷的寵妃。

寵妃開條件說,那個白狐裘衣給我,我拉你一把。

寵妃聽說了贏稷收到了白狐裘衣,以為這樣的禮物孟嘗君還有,於是索要。孟嘗君於是發了愁,對門客說,天下只此一件,這可如何是好?

一個門客於是自告奮勇,門客們三教九流各有所長,他就擅長偷竊開鎖,於是化裝入了秦王倉庫,關鍵時候學狗叫騙過守兵,偷來了白狐裘衣。

孟嘗君這麼多門客,擅長辯才的不少,於是為寵妃編了一套說服贏稷的說辭。

寵妃勸說贏稷,一個楚懷王天下人已經說君王言而無信了,何況孟嘗君天下聞名,若是扣下他,以後君王再請人,誰還敢來。何況孟嘗君門客眾多,不乏死士,若是入宮冒死行刺,大王提防的了一時,還能提防一輩子不成。

贏稷想想也是,於是下令撤去孟嘗君館舍的士卒。

孟嘗君自然帶著門客日夜兼程的趕到函谷關,可是還是凌晨,關門還沒開。如今逃難要緊,要是遲一步被追上了可能就再也走不了了。

那時候沒有鐘錶,城門開不開,何時開,完全看公雞何時打鳴,那是生物鐘,雖然沒有表准,但也很有規律。

於是一個門客站了出來,學了公雞叫,函谷關的守門的於是起身開門,孟嘗君一行得以逃離苦海。

孟嘗君於是拜謝兩位門客,想起魯仲連的話,人皆有才能,只是有的時候用得著,有的時候用不著,但是用不著也要備著,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用得著,用得著的時候沒有那就尷尬了。

專業廚師做菜,刀有切肉的,有剁骨頭的,有切菜的,還有擀麵杖、漏勺、鍋鏟、大勺、蒸籠等物件,平日里放著良久未必一用,可是用到了沒有,那麼有那麼幾樣菜就很難做成了。

諸葛亮討伐孟獲,孟獲請來木鹿大王,該人能夠驅使野獸——黃帝據說也可以。木鹿大王驅使老虎、豹子、大象等擊敗蜀軍。

敗軍回報孔明,孔明兄說,我在隆中時就知道南人有驅使虎豹之法,那時已有應對之策,正好南征帶過來了。孔明的對策是用車做成猛獸,而且還會噴火,木鹿大王的猛獸紛紛不敵,逃了回去,還把自己的陣營沖亂了,於是孔明兄羽毛扇一揮,蜀軍全軍出擊,大獲全勝。

曾經聽聞一句:郭嘉不死,卧龍不出。

可是孔明兄卻也並不是在家閑呆著,而是已經開始籌劃統一全國了,連南蠻都想著,雖然很長時間沒用,以後也沒用,可是沒有的話,那就不用說以後了。

孟嘗君也是,小偷以後用處多得是,學雞叫的以後作用就少了,那怎麼處置呢?若是在外企,之前不會養學雞叫的人,之後因為用不著了,也會開除學雞叫的門客。

其實大家都是功利主義者,用不著你了,自然可以處置你。

曹操手下有個人彈琴很好聽,可是桀驁,曹操惜其才,不以為意,派遣人認真學他彈琴。一日曹操把彈琴之人叫來,命他聽人彈奏一曲。曲罷,曹操笑道,這人琴技不亞於你啊,於是殺了桀驁之人。

所以,一技之長也並非是只有一門專長,而且還是很冷門的,想來學雞叫的門客也並非只會學雞叫,也有其他能力。

千言萬語,多學門手藝總是好的。

孟嘗君帶隊返回齊國,途徑趙國,遇見了自己的粉絲——平原君趙勝。

這位趙兄弟是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哥哥賢能他自然無緣王位,但是也很有志向,並不想混吃等死,聽說了孟嘗君的事迹後,佩服的五體投地。

按照年齡,孟嘗君屬於大哥哥級別,學習成績好,前途無量,大人們都誇他有出息,是自己的楷模榜樣。於是平原君掃榻相迎,對大哥哥很好,臨走還送行送東西,啊,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表示我會向你學習的,他也確實做到了。

如同杜甫兄,見到李白後佩服不已,這人太了不起了,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詩才滿腹,隨口便是佳句,宴會上即興賦詩,真乃天人也。而自己呢,一句寫三年,一吟雙淚流。

於是杜甫寫了很多關於李白的,《贈李白》七言五絕,《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甚至還有《夢李白》二首,而李白兄,則是《贈汪倫》、《贈孟浩然》、《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正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還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大致小弟們對偶像的崇拜都是如此,而偶像也有偶像,對粉絲則不在意了。

對孟嘗君而言,平原君只是接觸的萬千人中之一,說幾句勉勵的話就算了,歸心似箭啊!

可是路上偏偏發生了一件窩心事,大哥哥什麼人,那是君王都仰慕的人,於是趙國的百姓們有眼福了,聽聞過來了,紛紛前排沙發,啤酒飲料礦泉水、瓜子花生八寶粥的要一睹風采。

大哥哥也羞澀,見父老鄉親這麼熱情,那就出來見一見吧!

據聞新東方的俞敏洪去北大演講,出來的時候一片噓聲。俞敏洪一扭頭,發現台上還掛著P過的巨幅照片,只好笑言,這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惹起一片大笑,成功的為自己解了圍。

而馬雲兄弟呢,喜歡演講喜歡做節目,跟周星馳、成龍同台,自然相貌被各種拿來調侃,甚至成龍誇他聰明,馬雲自己都說,你看我的臉,那就是想太多想成這樣的。

成龍說,如果只是想想就能賺錢,我也想跟你一樣啊。

其實馬雲喜歡說自己長得難看嗎,當然不是,誰不想玉樹臨風些,可是容顏是父母給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本事是後天學的,自己靠本事賺錢,你們這群人憑什麼看不起我,說我丑,但是真這麼說就尷尬了,只好故作輕鬆,其實必然不開心。

大哥哥一出場,趙國父老果然是看臉的,紛紛笑起來,我以為名聞天下的孟嘗君該是怎樣的神仙人物,卻不料是這樣的歪瓜裂棗。

《宰相劉羅鍋》里,劉墉因為是羅鍋,備受歧視,和大人將他的考卷扔到了水缸里,笑言你這種六根不凈,形貌醜陋的傢伙也想為官,可謂是說盡了世態炎涼,就算真的有才華,霞兒格格也差點急哭了,後來嫁過去,固然愛惜才華,可是內心能不遺憾嗎?

大哥哥自然大怒,主辱臣死,門客面對一片嘲諷也是怒不可揭,於是紛紛拿出兵刃,誰笑我我殺誰,為此殺了數百人,而後揚長而去。

常說罪不至死,只是因為幾句笑話,百姓們就丟了性命,著實有些讓人嘆息。

這才是孟嘗君的本質,也是他手下門客的本質。門客們自然不說,昔日吳起被嘲笑,拔劍殺了十幾人,而後離家出走去齊國求官,都是可殺不可辱的人,你罵我我就殺你。

而孟嘗君呢,他尊敬的是士人,招攬的也是士人,為了養活那些士人,他想盡辦法,收取賦稅,做生意,甚至放高利貸,至於封國里的百姓過得如何,不造反就行了,碰見活不下去的也會救濟一下,但是本質上,他的心思只在朝堂之中。

卿大夫殺君王,那麼殺卿大夫的就多了,君王可以殺你,同級的卿大夫也可以殺你,甚至家臣士人也可以殺你,所以孟嘗君的敵人也就清晰了,其中唯獨不用考慮百姓。

我相信,這是當時貴族階級最真實的想法。

我們可以設想,孟嘗君厚待百姓,把薛地的賦稅降低至十稅一,而後撫慰孤寡,懲處地方豪強惡霸,讓百姓們好好耕種,修橋鋪路,築堤修壩,使得薛地物阜民豐,修建公園供百姓遊樂,也招納四方賢才管理,會如何呢?

首先,百姓上繳的少了,孟嘗君府上能收取的就少,家人兄弟們的供奉就少,養的士人更少了。

其次,士人少了,為自己說話的人就不多,自己也沒有金錢賄賂君王左右,當初晏嬰因此還被齊景公責備過,何況孟嘗君。

再次,薛地在齊楚之間,楚國不會因為自己在薛地行仁政而說自己有仁義,不來攻打自己,當初宋襄公講仁義,下場如何。薛地不過彈丸之地,尚且不如宋國,有何資本講什麼仁義。就算自己神文聖武,能夠保證不失,可是兒孫呢,薛地終究是任人魚肉的下場,難不成自己講仁義愛百姓,楚國、齊國、趙國、秦國紛紛讓自己當天子不成?

孟嘗君玩儒家仁義那套,基本上會玩完,而且世人會像嘲笑宋襄公一樣嘲笑他,覺得他不自量力,不與時俱進。

那麼什麼是與時俱進呢?

天下就是這麼個亂世,彼此間紛爭不休,正是司馬法里的,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有人對孟子說,自己將去秦國勸說秦楚不要攻打,如果秦王不聽,就去勸說楚王,終究要讓戰爭停下來。

孟子就問,那你用什麼方法勸說呢,從利益的角度上勸說還是從仁義的角度上勸說,你要從仁義的角度上勸說,秦王楚王如果答應了,說明他們講求仁義,這樣以後也不會再打了,要是從利益的角度上,他們就算答應了,此時罷戰,可是一旦有利可圖、有機可趁,他們還是會打的,你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孟夫子其實並不迂腐,他看事物看的很通透,知道天下終有安穩的一天,可是放任戰爭會死很多人,甚至很多人絕後,他不忍心看罷了,眼光放得長遠,自然可以說,葉子落了,明年還會再長出來,可是面對身邊的落葉,起了惻隱之心。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如是而已。

再說我們,我們說揚州三日,嘉定三屠,也只是感慨,卻不會記恨,因為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我們都是倖存者的後代,死者跟我們先祖曾經是同胞,如是而已。

記得有一個採訪類的節目,問題是如果日本沉沒,我們願意接納日本人到中國大陸避難嗎?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說,不讓,日本人壞透了,死絕了正好。

年輕人大多說,讓啊,上一輩的仇怨不該記在下一輩身上,我們要向前看。

時間讓痛苦遺忘,但疤痕仍在,看到疤痕回憶起痛苦,再想起是誰給劃傷我們的,中原經歷三千多年的風雨,大地依舊,可是史書中已經瘢痕累累。

我們評說當時的事,不能擺脫當時的年代和背景,不能說孟嘗君殺人,就說他沽名釣譽,把他放在當時的背景上,會發現他一舉一動,其實都是符合他本人最佳利益的,即便是換了我們,也未必能做的更好。

但願所有時代的悲劇,都留在那一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哲 的精彩文章:

春秋英雄志×孟子篇×南柯一孟

TAG:公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