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無人超市終於來了,它跟國內同行們做的是一樣的事嗎?

亞馬遜無人超市終於來了,它跟國內同行們做的是一樣的事嗎?

經歷了14個月的「內測」後,當地時間1月22日,亞馬遜位於西雅圖的無人超市Amazon Go終於正式營業了。於是,國內一眾瞄準了「新零售」的公司又開始歡欣鼓舞起來。

從諸多媒體報道來看,這個約167平方米的店的確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比如它所提供的Just Walk Out購物體驗,消費者在下載了Amazon Go的App並關聯到自己的支付賬戶後,只需要在進店時像進地鐵刷卡那樣刷一下手機,就可以全程不用再掏出手機,很freestyle地購物。他們不用排隊結賬——應該說是根本不用結賬,智能系統會根據消費者所拿取的商品自動扣款。

在這一整套購物流程里,Amazon Go在門店的入口處用到了人臉識別;天花板上有數十個攝像機,用來監控消費者的行為;貨架上有攝像頭,記錄消費者是否有取走某個商品;此外貨架上有壓力感應裝置記錄某些商品有沒有被取走,另外還有荷載感測器記錄某些商品是否被放回。到了結賬時,則會有感測器感應到消費者購買了哪些商品,自動扣款。

通過這一整套流程,作為技術巨頭的亞馬遜給線下零售商展示了未來零售可以發展成什麼樣,技術又可以如何幫助到一家門店的營業者,並提升消費者體驗。

對於對線下零售這幾年的狀態一籌莫展的中國公司來說,Amazon Go及其所代表的無人零售,的確給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受制于越來越高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大概全球很多個國家的線下零售商都面臨這個問題),大多數線下門店一直處於薄利狀態,甚至從2010年以來,大賣場、百貨商場、超市的頻頻虧損並關店,都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此。

實際上,早在Amazon Go還內測時,國內的一眾公司就已經對這種無人概念蠢蠢欲動。過去一年來,中國市場不斷湧現著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更是有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對這個賽道加註。一些與無人零售相關的公司在創業初期就融到了數億元,也有創業公司憑藉「無人」和「低租金」概念極速擴張,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點位擴張至上萬個。

但別忘了,即使是Amazon Go,它也遇到過很多問題。《華爾街日報》就曾報道,當Amazon Go店內人員過多時,它的自動追蹤識別系統會出現「崩潰」。而它至今還無法解決好,當家長帶著小孩在店內購物,小孩隨手拿了商品該如何被準確追蹤並記錄下的問題。

當然,Amazon Go也沒有想過迅速擴張。它只有一家門店,目前並沒有額外的開店計劃。看上去,即使已經測試了14個月並正式面向公眾營業,它也對這種模式的普遍適用性有所保留。

至於國內的無人零售實踐者們,問題就更多了。

從不少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即使以「無人」為特色,Amazon Go的門店裡依然有幾名員工,他們會負責在酒品貨架檢查身份證,在鮮食商品區域製作三明治,以及給貨架補貨。但在國內,不少無人便利店高舉高打的則是真真正正的「無人」,貨架亂了沒有人理,商品賣光了沒有人補,甚至天氣太熱甜甜圈融化時也沒有人及時換貨。

也有一些「無人」的實踐者太過於低估了貨損的程度,它指的是消費者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白吃白拿甚至惡意毀壞商品帶來的損耗。在Amazon Go的門店裡,它的技術已經成熟到可以無延時地對消費者的購物項目精準扣款。但在一眾已經大肆擴張開來的辦公室無人貨架里,還沒有多少公司能想到它們如何阻止人們買了東西卻不付錢的狀況——貨架上的攝像頭、個人登錄賬號看上去更適合事後追責,甚至,那些攝像頭是否能正常運轉也不得而知。

中國的「新零售」實踐者顯然對於「無人零售」的概念有點操之過急。當前輩還在試驗階段時,它們已經在向外界快速輸出自己的產品和模式。這種姿態讓人很容易產生懷疑,它們是在認真為線下零售想出路,還是做宣傳噱頭,或者造個概念做To VC的生意。

別忘了,大賣場、百貨商場和超市之所以遇到危機,並不僅僅是因為人力成本或者租金的問題。當你提供的商品本身,以及門店的服務不夠誘人時,再黑科技的產品,新鮮勁兒一過一樣無人問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對號入座,你是哪家國產手機品牌用戶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