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俄羅斯總統,除了普京還能有誰?

俄羅斯總統,除了普京還能有誰?

原標題:俄羅斯總統,除了普京還能有誰?



2017年12月6日,普京在俄西部城市下諾夫哥羅德與高爾基汽車廠的工人們見面時,宣布將參加2018年總統選舉。


俄羅斯新一屆總統選舉將於2018年3月舉行。


按照目前評論的分析,普京仍將以高票當選。

這幾乎是一場毫無懸念的選舉。


自從1999年接任葉利欽以來,這位渾身魅力的硬漢,已經領導了俄羅斯近18年。


在大部分俄羅斯人心裡,他是總統的唯一候選人。


然而,近年來,戈爾巴喬夫卻不斷在說——普京的現行政策阻礙了俄羅斯的進步。


自從離開克里姆林宮的權力圈子之後,戈爾巴喬夫從未停止對俄羅斯命運的關切。


俄羅斯該往何處去?


在他的新書《蘇聯的命運》一書中,戈爾巴喬夫寫出了自己的憂慮。


新總統:俄羅斯人的希望



普京(左)與葉利欽(右)

1999年8月9日,葉利欽宣布任命弗拉基米爾 · 普京為總理,並稱他是自己的接班人。後蘇聯歷史開啟了「普京時代」。


稱普京是接班人,葉利欽是承認到該離開的時候了。


2000年新年前夕,葉利欽退休並任命普京履行總統職責。


普京繼承的是混亂——在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主要是在聯邦事務、治理國家方面的混亂。


1999年12月底,普京在《獨立報》上發表了一篇長文《千年之交的俄羅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這篇綱領性文章的重大意義。在仔細閱讀時,我看到了其中包含的許多重要的和令人產生希望的東西。


我能感覺到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普京寫道,今天我們的國家不在代表當代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水平的國家之列。主要原因是,「在改革的這些年,居民的實際貨幣收入不斷減少」。我覺得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不恢復強有力的國家,就無法解決俄羅斯的問題。普京寫道,我們應該「使俄羅斯國家機器成為經濟和社會力量的有效協調器,建立起它們的利益平衡」。同時,他提出了包含在社會民主黨的綱領里的原則:「需要多少國家力量,就有多少國家力量;需要多少自由,就有多少自由。」


普京的文章里還有一個重要論題:必須與貧困作鬥爭。對於俄羅斯來說,「實際上,阻止人們生活條件惡化的任何變革、措施都被取消了。在這方面,如通常說的,我們達到了極限。國家出現了大範圍的貧困。(……)這是最嚴峻的社會問題」。


這種承認,還有普京的語氣,明顯區別於葉利欽政府特有的那種態度。應該說,近些年,普京不止一次證明了,他對人們的實際生活、他們的問題並不是無動於衷的。公民們相信:出現了一位關心他們、想使他們過上應有生活的政治家。


在3月份選舉前夕普京履行代總統職責的最初幾個月中,我已經不僅注意到他的正面品質——意志、智慧、組織性,勇於承擔責任和經受打擊——也發現了他性格和作風中引人警覺的那些特點。


第二個任期:懷疑與危機


戈爾巴喬夫(左)與普京(右)


2004年3月的選舉證實了我的預測。第一輪,普京已經再次當選。在國際文傳電訊社的採訪中,我對選舉結果作出了反應,我說:「現在許多評論家根據投票的初步數據就說,往後一切就像現在這樣,一切將平靜、穩定。但是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普京得到的高選票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支,它說明人們保留著對改革的期待和希望,因此總統現在應該去完成第一任期內沒有認真完成的任務。」


弗拉基米爾 · 普京第二次就職那一天,我在離俄羅斯幾千公里遠的拉丁美洲。我給他發去了賀電,祝賀他取得成功:「在選舉中,選民們確認了自己對您的信任和希望。他們看到,您想的、關心的是人民,是俄羅斯的未來。我希望,未來四年將在民主、經濟增長、法制國家和公民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決定性的步伐。願您今後獲得俄羅斯公民的廣泛支持。」


我覺得普京在第二個總統任期要優先做的事就是這些。沒有強有力的民主法制國家,沒有積極的公民社會,穩定的經濟增長是不可能的。但是後來的事件表明,俄羅斯領導人不認為發展和鞏固民主制度是自己的首要任務。


很快就明白,米哈伊爾 · 弗拉德科夫領導的新政府不能制定出明確有效的戰略以實現俄羅斯經濟的現代化,克服對原料出口的依賴,轉向「知識經濟」。而俄羅斯擁有進行認真改革的有利條件。世界市場上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持續上漲,俄羅斯從中得到了資金補充,可以不僅建立儲備(這當然是重要和必要的),也建設基礎設施,支持決定未來經濟的部門,給予科學、衛生、社會領域以財政撥款。但是新政府沒有這麼做。



俄羅斯自1989年以來的GDP數據,截至2016年


軍事力量依然停留在改革前的水平。蘇聯存在的最後幾年,在新的國防學說和與西方達成的削減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協議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在軍隊里推行深刻變革。我們更新了國防工業。20世紀90年代,軍隊被遺忘,取代改革的是削減財政撥款,讓它「無食而亡」,讓數萬名退役軍人聽憑命運擺布。在「零」年代,變化也很少。政府不下決心邁出痛苦但必需的步伐,實際上就為後來幾年發生的事埋下了隱患,在革新軍事力量的幌子下,一小撮人造成了大規模腐敗。

抉擇:俄羅斯該往何處去


所有人都想知道,我對政權更迭期發生的事件的看法。離總統選舉的日期越來越近,屆時萬眾矚目的誰終將參加總統寶座競選的問題答案將會揭曉。爭奪會不會發生?


我認為,這個問題應當放在俄羅斯政治生活更廣闊的背景下來看。我儘可能利用每一次機會,提及這一點。


記者柳德米拉·捷琳:「您是否願意看到,比如說,2018年俄羅斯的總統再次由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洛維奇·普京擔任?」


戈爾巴喬夫:「不願意。我想,應該達成一致,任何人在總統的位置上都不應該超過兩屆。」


捷琳:「2012年總統選舉是否有可能實現政治競爭?」


戈爾巴喬夫:「目前我認為不能。目前俄國的精英階層對權利力的慾望如此之大……在我們這裡,權力甚至高於上帝!先搞出一些事,然後才去教堂,點上蠟燭,向上帝禱告贖去他們的罪孽。我有一種感覺,人民中已經出現了一整個階層,他們有能力推選出競選總統寶座的合適人選。」


捷琳:「您應該也體驗過類似的誘惑——即不惜任何代價抓住權力。」


戈爾巴喬夫:「有一點應該很清楚:戈爾巴喬夫還在蘇聯時期就開始了分權,把權力越來越多地分給其他人。我想,我做的是正確的。對此我堅信不疑。這是我的選擇。」


此時,關於總統選舉的話題仍在繼續。有人說,普京會參加競選;也有人仍然在期待梅德韋傑夫連任。有人請我在一份支持梅德韋傑夫的公開信上簽名,信中呼籲他去競爭第二個總統任期。


普京的支持率(藍色)和反對率(紅色),支持率最高達89%


我並不喜歡圍繞梅德韋傑夫和普京二人誰去當總統討論,我更願意看到現實的競爭和新候選人的出現。


我在接受我的老熟人、英國《衛報》記者喬納森·斯蒂爾的一次採訪中直接說道:


我看得出,普京在玩弄社會。他組建各種陣線,即所謂的「人民陣線」。我不知道,他還會有多少這樣的陣線。不過,這也意味著,他對統一俄羅斯黨的能力沒有足夠的信心,應該說,這一點他是對的。他看得出,統一俄羅斯黨不可能單獨取得成功。


於是再次想問,現代化的支柱是什麼?弗拉基米爾·普京呼籲保持穩定。他認為,我們必須維持現狀。但我們要說:「不,如果您希望維持現狀的話,還談什麼現代化?」


接下來的話更加開誠布公:


現在我們應當意識到,我們正處於社會問題大爆發的時期,這些問題將決定國家的未來、教育、醫療狀況和其他方面。如果我們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俄羅斯的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我們需要的綱領與普京所堅持的不同。


我甚至批評過普京的自大。對於他本人及其政治領袖身份我是十分尊敬的。但我認為,他的現行政策阻礙了國家的進步。


覺醒:普京的反對者


2011年12月24日在莫斯科薩哈羅夫大街的集會,群眾反對選舉結果


2011年12月10日數以萬計的莫斯科人走上街頭,舉辦了近些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示威遊行,要求取消選舉結果並進行重新選舉。


12月24號的集會召開了。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群眾集會。在寒冷潮濕的12月份,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薩哈羅夫大街。這樣的場景莫斯科已經多年未見。這是一場堅定的,但也是和平的抗議,是擁護公正選舉的宣言。情況已經很清楚:俄羅斯的政治生活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了,當局必須對人民的要求作出回應。它將怎樣回應?這是主要問題所在。


普京的「代言人們」想方設法強調他的「不可替代性」,更糟糕的是,他們向人們灌輸這樣的想法:任何普京的反對派都是不好的,是敵人。選前運動的最後一次集會上,普京終於作為總統候選人身份露了面,他的講話也明顯體現出這種思想。


集會提出的口號是「保衛俄羅斯!」。普京在講話中將俄羅斯現的狀與1812年的衛國戰爭時期的情況作比較。「保衛俄羅斯的戰鬥仍在繼續,」總理說,「勝利終將屬於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怎能不讓人想起萊蒙托夫及其筆下的勇士們。他們在保衛莫斯科的戰鬥開始之前發誓向祖國效忠,並渴望為祖國而犧牲。」他還引用了長詩《波羅金諾》中的一段:「讓我們戰死在莫斯科城下吧,像兄弟們那樣把熱血拋灑!我們誓以決死為國報效,我們在波羅金諾的戰役中,履行誓言,肝膽相照。」


這種情緒令我反感,對此我毫不掩飾地說過:


「最近某個候選人呼籲我們要為祖國而犧牲。但我們應當為祖國而活。應當為它的民主未來而鬥爭。」


很遺憾,支持普京的集會成了與相當多要求變革的社會民眾對抗的策略先頭陣地。普京總統第三個任期的首年就是在對抗的標誌下度過的。


在莫斯科回聲電台做客時,我說過,我認為普京謀求第三個總統任期的決定是錯誤的。政權需要更替和定期的更新。

他本可以用自己的榜樣來實現這樣的原則:「一旦接班人上台,就放手讓他們將這一進程繼續推動下去。這樣做會有很多好處。」


反對的聲音在繼續



2017年3月26日,一場大規模反腐遊行,席捲俄羅斯全境。反對遊行的標語包括: 「十億美元,億萬富翁」「梅德韋傑夫下台」「俄羅斯不需要普京」!


俄羅斯的未來在哪裡?


戈爾巴喬夫重述蘇聯解體


重點點評普京施政方針


思索俄羅斯的改革之路


《蘇聯的命運:戈爾巴喬夫回憶錄》


作者:[俄羅斯]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譯者:石國雄 楊正


叢書名:傳記譯林


書號:9787544770682


定價:56.00元


頁碼:413


裝幀:精裝


出版:譯林出版社


點擊左側封面可購買本書


《蘇聯的命運》包含了戈爾巴喬夫對蘇聯解體以及俄羅斯命運的深刻思索,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篇「捍衛改革」,為新思維、公開化、民主化等改革政策辯護,評析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社會經濟動蕩的根源;第二篇「俄羅斯往何處去?」,記錄普京的執政年代,分析俄羅斯改革的挫折與前景;第三篇「令人憂慮的新世界」,探討恐怖主義、核擴散、生態危機等全球性問題。此外,他在書中回顧了與葉利欽、普京、薩哈羅夫、索爾仁尼琴、里根、撒切爾夫人、科爾等眾多政要名人的交往,另收錄了47張珍貴歷史照片。




關註譯林好書的最新消息


本期編輯:維醬


書影拍攝:耳冉


內容選自《蘇聯的命運》


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譯林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TAG:譯林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