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末亂世,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卻僅有六人,張良在其列

秦末亂世,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卻僅有六人,張良在其列

秦末亂世,群雄並起逐鹿天下,前有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後有劉邦與項羽楚漢爭雄奪取天下;最終漢軍在垓下用「十面埋伏」之計擊潰項羽,迫使他退至烏江自刎而亡;以劉邦建立漢朝作為終結。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但其實根據野史傳聞,司馬遷之所以受宮刑,是因為不肯按漢武帝的意思去寫歷史,因而被罰。

在中國古代,史官的地位都極高,尤其是先秦時期,不管是一國君主還是周天子,都不能把史官怎麼樣,但是自從漢武帝開了先例後,史官記錄歷史,開始用一些春秋筆法,內容真假有待考證;所以《史記》才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寫史那可是極為苛刻的,在秦末如此多人才俊傑中,能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也僅有六人而已(《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迹),來看看這六人都是誰吧:

第六位:周勃

《太史公自序》:「諸呂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於權;吳楚之兵,亞夫駐於昌邑,以戹齊趙,而出委以梁。」

周勃是西漢開國將領、宰相,與劉邦是同鄉,出身貧苦,在劉邦剛剛起兵的時候,周勃僅是訓練步兵的低級武宮;但是周勃能力極強,後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

而且周勃還是極少與項羽正面作戰還取得勝利的將領;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一共拿下了二十二個縣。

在劉邦平定天下後,表彰諸功臣,周勃被封為絳侯;後來又因為助劉邦平韓信、彭越、英布而升為太尉,成為執掌漢朝中央掌軍事的最高官員,而且劉邦對周勃也是極為信任,臨死前遺言說「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劉邦死後,由呂后掌權,但是由於周勃地位頗高,加上背後勢力強大,呂后也不敢動他,而且周勃謹小慎微,讓呂后找不到任何借口;在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一舉消滅了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繼位,後官至右丞相。

可能周勃的兒子比周勃更有名,那就是周亞夫,周亞夫軍事才華卓越;在七王之亂中,統帥中央漢軍,僅用了三個月就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連曹操贊徐晃都是「有周亞夫之風」。

第五位:陳平

《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

陳平起初是輔佐魏王咎,後來見魏王難以成事就又投靠了項羽,在跟隨項羽入關以後被封為卿一級的爵位;但是在鴻門宴上,陳平覺得項羽比起劉備來說還差得遠,劉邦才是真正的人中龍鳳,於是就陷入了到底要不要投靠劉邦的猶豫中。

感覺陳平和吳起極為類似,後來劉邦被項羽困在咸陽,等於軟禁;陳平此時還是項羽的謀士,卻給劉邦出謀劃策,最終救了劉邦一命。後來投奔劉邦,被任命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從此,陳平一心一意為劉邦「六齣奇計」奪取天下,成為西漢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

第一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第二計,解滎陽圍,就劉邦一命;第三計,封韓信為王;第四計,聯齊滅楚;第五計,計擒韓信;第六計,解白登之圍。雖然看似只有六計,而且多是陰謀詭計,但是每一條都對劉邦幫助極大。

而且陳品不但能出謀劃策,而且還有丞相之才;漢文帝時期,本來周勃和陳品都是丞相,但是再一次對答中,陳平表現出來的才幹讓周勃甚為欽佩,讓出丞相位。

第四位:張良

《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張良出生貴族世家,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相。在韓國被滅後,張良曾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找了個大力士,用120斤重的大鐵鎚砸秦始皇的車輦,那堪比實心炮彈啊,但秦始皇也是狡猾之輩,逃過一劫;但是張良也因此聲名鵲起。

雖然後來張良儘力輔佐韓王成,但是終究難以成功,後來在進關中、鴻門宴及之後的暗渡陳倉上,張良都給了劉邦極大的援助;在韓王成被項羽所殺後,張良的匡扶韓國的夢想破滅,於是盡全力去幫助劉邦奪取天下。項羽殺韓王成客觀上幫了劉邦的大忙。

後來劉邦接連收降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卬五個諸侯,得兵56萬。那時候的劉邦,那個雄心壯志啊,準備乘項羽全力攻打田榮之機直搗黃龍,滅掉項羽;但是沒想到項羽親率3萬精兵給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

後來還是張良給劉邦出謀劃策,拉攏英布、彭越和韓信,可以說,正是因為張良的這個計策,才讓劉邦起死回生,最終完成垓下「十面埋伏」之計,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當論及楚所以失天下,漢所以得天下時,劉邦道出其中的關鍵在於並用三傑,他語中盛讚張良道:「夫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但是張良也看透了劉邦的為人,於是在功成之日,張良就明哲保身,除了幫呂后那次以外,基本不再出謀,因而得以善終。

第三位:曹參

《太史公自序》:「與信定魏,破趙拔齊,遂弱楚人。續何相國,不變不革,黎庶攸寧,嘉參不伐功矜能。」

曹參文武雙全,早年是沛縣管理監獄的小吏,當時蕭何是曹參的上司,而劉邦是曹參的下屬;後來劉邦在沛縣起事後,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可以說是劉邦早期的第一大將,後來劉邦得到韓信後,曹參又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佐助韓信。

曹參一生戰績赫赫,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在劉邦事成之後論功,當時眾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但是被劉邦強行定為蕭何第一,曹參屈居第二;蕭何是西漢開國丞相,蕭何死後由曹參繼任,沿用蕭何定下的國策,這就是所謂「蕭規曹隨」,為西漢初年的國力恢復做出了極大貢獻。

第二位:蕭何

《太史公自序》:「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

蕭何早年是沛縣的主吏掾,是曹參上司,劉邦的頂頭上司,但是平日里蕭何和曹參、劉邦及車夫夏侯嬰、吹鼓手周勃、屠夫樊噲關係都極好,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

劉邦起事後,他們這幫「好哥們」也不能不幫劉邦不,於是劉邦手下將才、帥才、謀臣兼內政大臣都有了,而且還都是頂級的,這不得不佩服劉邦的氣運,恐怕這陣容連項羽都嫉妒不已吧。

在劉邦和諸將諸謀士在前方衝鋒陷陣的時候,是蕭何把劉邦的大後方治理的井井有條,糧草補給能夠及時補充前線;而且哪怕是劉邦遭受慘敗,也能迅速恢復,這點項羽遠遠比不了;如果項羽有一個蕭何這樣的人才治理江東,又何必自刎呢?

但是蕭何也有不地道的地方,那就是給劉邦追來了韓信,後來又設計將韓信給殺了;蕭何作為西漢第一位丞相,為西漢初年的恢復做出了極大貢獻,如果要說千古第一相,非蕭何莫屬。

第一位:陳勝

陳勝和吳廣是第一個舉起反秦大旗的人,後來建立了張楚政權,在陳郡稱王,擁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一千多人,步卒數萬之眾;後來西進直奔咸陽的途中,反秦大軍不斷壯大,在極盛時期已經擁有戰車千乘,士兵數十萬人。

但是主力卻被秦末名將章邯所率領的幾十萬刑徒給擊潰,隨著章邯的不斷推進,農民起義軍內部也是矛盾不斷,先是吳廣被田臧假借陳勝之名殺害;後來張楚政權內部分裂,最終陳勝竟然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夫庄賈殺害。

雖然陳勝死了,但是反秦起義之火不但沒熄滅,反而越演越烈,最終劉邦兵進關中,秦國被滅;而陳勝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仍被司馬遷列入「世家」行列,載於《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令姜子牙等人頭疼不已的「梅山七怪」,上封神榜後都成了什麼官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