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方玉璽,青玉質,方形,交龍紐, 漢文篆書「靜宜園」。面九點五厘米見方。附系黃色綬帶遺失。印台四周陰刻乾隆皇帝御制《靜宜園記》,敘述靜宜園建造原委、過程以及命名由來。詩文最後署「乾隆丙寅(一七四六年)御筆 」,鈐印 「乾隆」。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靜宜園」印璽及印文 通高8.5厘米 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

此璽的型制、材質、鈐文書法和章法等,與清廷內府制印的標準契合,應屬皇家印璽系列無疑。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靜宜園」玉璽的入藏

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成立於一九〇九年,奠基人為阿道夫·費舍爾和弗麗達·費舍爾伉儷。一八九七年,費舍爾夫婦新婚蜜月旅行,前往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香港、日本和台灣等地。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交龍紐「紀恩堂」印璽 印面長11.9厘米 款11.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交龍紐「紀恩堂」印璽 印面長11.9厘米 款11.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他們把旅行中購置的藝術品運回維也納,參加一九〇〇年舉辦的第六屆新藝術派[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前期歐洲的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的分支]展覽。是次展覽會使費舍爾夫婦萌生了建立博物館的想法,並於一九〇二年夏開始籌建計劃。在當時歐洲各國興建各種人類學博物館的熱潮中,費舍爾夫婦幾經輾轉,最終於一九〇九年選址科隆,建立專門的有關東亞藝術的博物館。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交龍紐「五福五代堂寶」印璽 印面長13厘米 款1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在隨後將近十年歐洲與東亞往返中,費舍爾夫婦不斷了解和學習有關東亞藝術方面的知識,通過觀摩在日本京都和奈良等地的博物館藏品,以及日本友人Tanaka Monya的幫助,學習鑒賞各種藝術品。而此件玉璽就是費舍爾夫婦一九〇九年至一九一二年第二次赴東亞旅行途中購得。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碧玉交龍紐「戒得堂寶」印璽 印面長11.5厘米 寬11.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他們於一九一一年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北京停留,期間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日記中,費舍爾專門記述了這枚玉璽是從北京一古董商處購得,並初步解讀了印璽上的部分詩文,指出「靜宜園」即為香山,是乾隆皇帝最喜歡的皇家園林。從一九五一年開始,博物館館長Werner Speiser 及後任重新整理並建構館藏,但遺憾的是,這枚玉璽依然沒有出現在當時出版的眾多館藏圖錄中。直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施黛麗(Adele Schlombs)博士擔任館長之後,對館藏進行重新梳理,這枚玉璽才在塵封近百年後得以重見天日,隨後便頻繁出現於出版物中。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交龍紐「養心殿寶」印璽及印文 故宮博物院藏


靜宜園的興建、命名及地位

靜宜園,即今香山,是位於北京西郊的清代皇家園林之一,與圓明園、暢春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合稱「五園」。康熙皇帝於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在香山寺附近營造行宮,而乾隆皇帝於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始往游而樂之」,並於乾隆十年「就皇祖之行宮」,「添置若干區」,乾隆十一年建成,賜名「靜宜園」,並御題園中二十八景。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交龍紐「乾清宮寶」印璽及印文 故宮博物院藏

《靜宜園記》說:「名曰靜宜,本周子之意。」「周子」即周敦頤,北宋哲學家,理學派開山鼻祖,其所提出的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為後世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與內容,堪稱中國哲學史承前啟後之人物。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白玉交龍紐「文淵閣寶」印璽及印面 故宮博物院藏

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提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而「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青玉交龍紐「文華殿寶」印璽 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理論無疑是符合有著聖王理想、欲「立人極」的乾隆皇帝的心意的, 因此乾隆皇帝說「靜宜」是「有合於先天也 」,「動靜有養,體智仁也」。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乾隆 青玉「古稀天子之寶」印璽及印文 故宮博物院藏

從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年)至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的近百年的時間裡,康雍乾三帝在京城西郊、熱河及南方江浙一帶修建了眾多的行宮別苑,形成了獨特的皇家園林景觀。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乾隆 青玉「八徵耄念之寶」印璽及印文 故宮博物院藏

而靜宜園在乾隆皇帝心中佔據著怎樣的地位呢?縱觀《乾隆皇帝駐蹕靜宜園實錄》,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乾隆皇帝經常詣暢春園問皇太后安,然後駐蹕靜宜園三五日,再折返圓明園。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 碧玉交龍紐「避暑山莊」印璽及印面 故宮博物院藏

靜宜園似乎是乾隆皇帝京郊行宮中的別苑,即所謂「有憩息之樂,省往來之勞」,具有「動靜有養」的作用。而靜宜園的「去圓明園十餘里而近」的位置也凸現了這一功能。而其建設也似乎顯示出「足天成而鮮人力」的返璞歸真的原則。除了自我休憩,靜宜園也是乾隆皇帝和母親共享天倫之樂的所在。

海外遺珠: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靜宜園的寶璽

清乾隆《寶藪(讀音:[sǒu])》內頁 「紀恩堂」「靜宜園」「學詩堂」「淳化軒寶」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重陽日奉皇太后於香山登高,並作詩記詠。又於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六年分別為孝聖憲太后慶賀七十和八十壽誕,賜三班九老游香山並令宮廷畫家圖記之,可見乾隆皇帝事母至孝之心。靜宜園依「如圓明園」設置有「殿曰勤政,朝夕是臨,與群臣咨政要而籌民瘼」,如平定大小金川戰事,即為乾隆皇帝駐蹕靜宜園期間所處理的重要政務之一。



原文作者:霍傑娜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3月刊《「靜宜園」玉璽與靜宜園藏畫》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拓展閱讀:白髮簪花不解愁,明朝皇后葬墓中的「簪」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藏 |